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粉丝传承人蔡之瑞的专“薯”定制

2022-05-17 21:16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庞贵军

五一假期,固镇县刘集镇董庙村,安徽金香丝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之瑞与爱人刘丽丽忙着给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透了衣衫。

“有了这40盏太阳能路灯,晚上老人出门不用担心摔跤了”“这下到广场跳舞,亮堂了”帮忙打下手的董庙村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看望留守儿童,为疾病患儿义卖粉丝,资助贫困大学生……富起来的蔡之瑞不忘乡亲,这些年捐款捐物价值十余万元。

老传承 新一“代”

走进安徽金香丝薯业有限公司,留言簿上专家这样评价“金香丝”牌粉丝:“金,明亮饱满,香,薯香四溢,丝,入口丝滑。”

“粉丝是家业,也是事业。我有责任和义务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蔡之瑞介绍,清嘉庆二十年夏,当地发大水,粮食歉收,过年时村民董三方、蔡郎用石磨把绿豆和红薯磨碎,加工出淀粉,把淀粉用开水打芡,再在葫芦瓢上打几个眼,漏成了粉丝,加上榆树皮等一起吃,度过了灾年。此后,粉丝制作工艺就被蔡家一代代传承下来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第九代。

蔡之瑞与脱贫户交流红薯种植情况。

为了打造餐桌“软黄金”,2006年,蔡之瑞辞去苏州一家印染厂车间主管职务,回到家乡从事传统工艺红薯粉丝加工。打工攒下的20万元花完了后,卖掉城里的房子,再向亲戚朋友借,去银行贷,直至后来牵头成立合作社创设“金香丝”牌粉丝。如今,公司辐射红薯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手工红薯粉丝6000吨,年产值800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内蒙古、海南等地。

在粉丝加工车间,工人们冲壶、上瓢、把粉、冷冻、晾晒、包装,规范操作,有条不紊。现在公司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红薯粉丝,它也成了董庙村的支柱产业和村民致富产业。

老行当 新“丝”路

采访当天,记者置身于每月一次的金香丝粉丝培训班中,蔡之瑞讲授着当地粉丝历史、制作工艺、营销方法,与村民交流着、盘算着——

“5月,红薯苗下地,10月,收上来打粉,也就到了一年里头最忙的时候了,只要咱们的产量跟上来,品质有保障,加上线上销售的畅通,今年指定不会差。”

“一亩地拿来种玉米,也就1000来块钱的收入。而一亩地红薯能产淀粉800斤,按1斤淀粉制作9两粉丝计算,一亩地种下来至少可产粉丝700斤,能有5600元收入。”

……

下了课,脱贫户蔡汉民告诉记者,“这两年,俺是尝到了种红薯的甜头,今年和往年一样,家里的地全都种上了红薯。”

16年里,历经千辛万苦的蔡之瑞把一个近乎失传的老行当发展成为朝阳产业,先后带动12户脱贫户增收致富,年均增收12000元,百余户脱贫户实现就业创业,其发展故事写入《固镇县志》《固镇年鉴》,并出现在部分地方高中的高考模拟试卷中。

而今,“金香丝”牌粉丝已成为安徽老字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旗下的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蔡之瑞先后被评为市劳动模范、蚌埠好人、市创业之星等。目前,该公司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农业板后,以资本市场运作手段加快企业成长,以企业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加快粉丝产业化发展提速增效之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将继续立足农业,做大做强‘金香丝’牌粉丝,带领更多乡亲闯出新路子。”看着质地通透的粉丝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专“薯”于蔡之瑞和乡亲们的共富蓝图正徐徐展开。此刻,他的目光坚毅,神情笃定。(完)

142

蚌埠新闻网记者 庞贵军

五一假期,固镇县刘集镇董庙村,安徽金香丝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之瑞与爱人刘丽丽忙着给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透了衣衫。

“有了这40盏太阳能路灯,晚上老人出门不用担心摔跤了”“这下到广场跳舞,亮堂了”帮忙打下手的董庙村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看望留守儿童,为疾病患儿义卖粉丝,资助贫困大学生……富起来的蔡之瑞不忘乡亲,这些年捐款捐物价值十余万元。

老传承 新一“代”

走进安徽金香丝薯业有限公司,留言簿上专家这样评价“金香丝”牌粉丝:“金,明亮饱满,香,薯香四溢,丝,入口丝滑。”

“粉丝是家业,也是事业。我有责任和义务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蔡之瑞介绍,清嘉庆二十年夏,当地发大水,粮食歉收,过年时村民董三方、蔡郎用石磨把绿豆和红薯磨碎,加工出淀粉,把淀粉用开水打芡,再在葫芦瓢上打几个眼,漏成了粉丝,加上榆树皮等一起吃,度过了灾年。此后,粉丝制作工艺就被蔡家一代代传承下来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第九代。

蔡之瑞与脱贫户交流红薯种植情况。

为了打造餐桌“软黄金”,2006年,蔡之瑞辞去苏州一家印染厂车间主管职务,回到家乡从事传统工艺红薯粉丝加工。打工攒下的20万元花完了后,卖掉城里的房子,再向亲戚朋友借,去银行贷,直至后来牵头成立合作社创设“金香丝”牌粉丝。如今,公司辐射红薯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手工红薯粉丝6000吨,年产值800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内蒙古、海南等地。

在粉丝加工车间,工人们冲壶、上瓢、把粉、冷冻、晾晒、包装,规范操作,有条不紊。现在公司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红薯粉丝,它也成了董庙村的支柱产业和村民致富产业。

老行当 新“丝”路

采访当天,记者置身于每月一次的金香丝粉丝培训班中,蔡之瑞讲授着当地粉丝历史、制作工艺、营销方法,与村民交流着、盘算着——

“5月,红薯苗下地,10月,收上来打粉,也就到了一年里头最忙的时候了,只要咱们的产量跟上来,品质有保障,加上线上销售的畅通,今年指定不会差。”

“一亩地拿来种玉米,也就1000来块钱的收入。而一亩地红薯能产淀粉800斤,按1斤淀粉制作9两粉丝计算,一亩地种下来至少可产粉丝700斤,能有5600元收入。”

……

下了课,脱贫户蔡汉民告诉记者,“这两年,俺是尝到了种红薯的甜头,今年和往年一样,家里的地全都种上了红薯。”

16年里,历经千辛万苦的蔡之瑞把一个近乎失传的老行当发展成为朝阳产业,先后带动12户脱贫户增收致富,年均增收12000元,百余户脱贫户实现就业创业,其发展故事写入《固镇县志》《固镇年鉴》,并出现在部分地方高中的高考模拟试卷中。

而今,“金香丝”牌粉丝已成为安徽老字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旗下的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示范合作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蔡之瑞先后被评为市劳动模范、蚌埠好人、市创业之星等。目前,该公司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农业板后,以资本市场运作手段加快企业成长,以企业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加快粉丝产业化发展提速增效之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将继续立足农业,做大做强‘金香丝’牌粉丝,带领更多乡亲闯出新路子。”看着质地通透的粉丝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专“薯”于蔡之瑞和乡亲们的共富蓝图正徐徐展开。此刻,他的目光坚毅,神情笃定。(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