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讯(融媒体记者 陈瑶 见习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蒋玉波)在一片祝福声中,经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小林(化名)重获新生,终于顺利出院。
近日,蚌医一附院血液科团队成功为一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完成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标志着蚌医一附院血液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技术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患者小林今年才29岁,被确诊为高危向白血病转化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EB-1)。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后,2022年8月24日,小林一家慕名将她送至蚌医一附院血液科就诊。血液科团队经多次讨论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这位患者获救的唯一希望。
在为患者寻找亲缘供者的过程中,医疗团队发现只有小林的母亲可以作为唯一的供者,但她的母亲今年已52岁,一般情况下,高龄、有生育史的女性不是干细胞移植的理想供者,而且在对供者的评估中,医疗团队发现供受者之间存在较高滴度的HLA抗体,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抗体的存在,容易导致供者干细胞植入失败或植入延迟,手术风险、失败率很高。小林的治疗没有可以替代的年轻供者,才第一关,医疗团队就面临着难以逾越的屏障,干细胞移植困难重重,年轻的生命就要逝去了吗?
面对年轻生命的强烈求生欲和信任,血液科团队迎难而上。蚌医一附院血液科主任杨艳丽介绍,在精准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后,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了移植前抗体的清除治疗,并为其量身定制双重移植方案,准备好多套应对可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好术前准备。
在移植仓中,全体医护人员精心照护,严密观察,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的症状,患者顺利度过了超大剂量化疗的预处理过程,与此同时,患者母亲在仓外经过5天的干细胞动员处理后上机进行干细胞采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有条不紊地展开,两个“战场”内预演了无数次的治疗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掌控之中同步进行。
干细胞采集成功!回输顺利!初战告捷!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不断传来,然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不同于自体移植,在初战告捷后真正的考验才悄然降临,移植后的植入关、感染关、排异关,关关凶险异常,全体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实施无缝隙的病情监护,有效处理了移植期间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移植后14天,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植活,移植成功。
年轻的生命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患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医护人员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自2020年以来,像上述患者一样,在蚌医一附院血液科的移植病房中,一个又一个的移植患者从这里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