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八旬老人张洪勋:只要活着,就要把路修下去

2019-12-06 08:33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刘晨

日前,经专家委员和公众代表推荐评议,10月份“安徽好人”榜单揭晓,义务修路方便乡亲出行的禹会区马城镇张湾村村民张洪勋名列其中。

说起张洪勋,张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亮这样描述:有这样一位八旬老人,个头不高,人精瘦精瘦的,他每天总会拿着工具默默地修补着乡间一条条坑洼不平的小路。近40年来,他用坏的镐头、铁锹就有10多把。他就是张洪勋,禹会区马城镇张湾村一名普通村民。

为了方便乡亲,他义务修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湾村还是怀远县的一个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坑洼不平,很多路段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给村民出行生产带来很多不便。

那时候,张湾村有两条生产路,一条长约1.3公里,是通往山地的“亚军路”,还有一条通往北湾大田的“摇把路”长约3.5公里,都是泥土路。当年四十几岁的张洪勋,经常扛着锹锨,在路上修修补补。阴雨连绵,别人往家里跑,他却穿件蓑衣往湾里跑,挥动锹锨,在道路水坑旁开沟,将道面积水排到沟里,这一干就是近四十年。

义务修路多年,他不提要求

“原来路上的坑都能把拖拉机轮胎陷进去,那路真叫一个难走,好多坑都是他一点一点垫起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亮说,“别看这坑不大,一早上都干不完,这些年都是他在默默修路,从没向村里提过要求。”

最近几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很多泥土路、砂石路被平整的水泥路取代,张洪勋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闲不下来的他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依然是砂石路的乡间便道。“老张就是闲不住,看到路不平,就非要把路修好。”张洪亮说。

这些年经常修,他成“土专家”

起初,张洪勋是为了方便乡亲出行,后来修路修成了习惯,修完门前的,再修村里的,据不完全统计,经他手维修的村庄公路长达约7公里,乡间便道更是掰着手指头也数不清。

张洪勋是村里修路的“土专家”,无论是水泥路还是砂石路,他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应付:先在坑洼路面附近用镐头刨出一部分石子、泥土,再用铁锹一点一点填到坑里,逐层铺在地上,再用脚踩实。“这种法子不牢靠,人走车压,隔一段时间就要补补,不过俺不嫌麻烦。”他说。

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修下去

“路平了,自己出去方便,乡里乡亲出行也舒服些,天天出来修修路,干点活,就当是锻炼身体了,你看我身体……”说着说着,由于前段时间生病未愈,张洪勋咳嗽了几声。

刚开始修路时,家人邻居都不理解,还有人说风凉话。如今,在外打工的儿子回家探望,仍会一遍一遍叮嘱“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能不干就不干了,你不干还没人干了”。面对各种质疑,张洪勋坚持了下来。时间长了,村民享受到了老人修路为大家带来的福利,不仅理解了他,有时还会给他搭把手。

“2011年,我刚来到这个村当干部,到村里农户走访,询问村里有没有什么好人模范,几乎都说到张洪勋。”张洪亮说,“我经常和村民讲,你只要真心为村里付出,大家嘴上不说,可是心里都记着,就比如说张洪勋。”

今年已经快90岁的张洪勋,毕竟年纪大了,多年劳作留下的病痛常会困扰他,“我现在身体是不如以前了,有时候还经常生病,可是只要我还活着,看到哪里路不平,我就要把路修下去。”临别时,他坚定地说。(完)

378

蚌埠新闻网记者 刘晨

日前,经专家委员和公众代表推荐评议,10月份“安徽好人”榜单揭晓,义务修路方便乡亲出行的禹会区马城镇张湾村村民张洪勋名列其中。

说起张洪勋,张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亮这样描述:有这样一位八旬老人,个头不高,人精瘦精瘦的,他每天总会拿着工具默默地修补着乡间一条条坑洼不平的小路。近40年来,他用坏的镐头、铁锹就有10多把。他就是张洪勋,禹会区马城镇张湾村一名普通村民。

为了方便乡亲,他义务修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湾村还是怀远县的一个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坑洼不平,很多路段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给村民出行生产带来很多不便。

那时候,张湾村有两条生产路,一条长约1.3公里,是通往山地的“亚军路”,还有一条通往北湾大田的“摇把路”长约3.5公里,都是泥土路。当年四十几岁的张洪勋,经常扛着锹锨,在路上修修补补。阴雨连绵,别人往家里跑,他却穿件蓑衣往湾里跑,挥动锹锨,在道路水坑旁开沟,将道面积水排到沟里,这一干就是近四十年。

义务修路多年,他不提要求

“原来路上的坑都能把拖拉机轮胎陷进去,那路真叫一个难走,好多坑都是他一点一点垫起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亮说,“别看这坑不大,一早上都干不完,这些年都是他在默默修路,从没向村里提过要求。”

最近几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很多泥土路、砂石路被平整的水泥路取代,张洪勋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闲不下来的他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依然是砂石路的乡间便道。“老张就是闲不住,看到路不平,就非要把路修好。”张洪亮说。

这些年经常修,他成“土专家”

起初,张洪勋是为了方便乡亲出行,后来修路修成了习惯,修完门前的,再修村里的,据不完全统计,经他手维修的村庄公路长达约7公里,乡间便道更是掰着手指头也数不清。

张洪勋是村里修路的“土专家”,无论是水泥路还是砂石路,他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应付:先在坑洼路面附近用镐头刨出一部分石子、泥土,再用铁锹一点一点填到坑里,逐层铺在地上,再用脚踩实。“这种法子不牢靠,人走车压,隔一段时间就要补补,不过俺不嫌麻烦。”他说。

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修下去

“路平了,自己出去方便,乡里乡亲出行也舒服些,天天出来修修路,干点活,就当是锻炼身体了,你看我身体……”说着说着,由于前段时间生病未愈,张洪勋咳嗽了几声。

刚开始修路时,家人邻居都不理解,还有人说风凉话。如今,在外打工的儿子回家探望,仍会一遍一遍叮嘱“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能不干就不干了,你不干还没人干了”。面对各种质疑,张洪勋坚持了下来。时间长了,村民享受到了老人修路为大家带来的福利,不仅理解了他,有时还会给他搭把手。

“2011年,我刚来到这个村当干部,到村里农户走访,询问村里有没有什么好人模范,几乎都说到张洪勋。”张洪亮说,“我经常和村民讲,你只要真心为村里付出,大家嘴上不说,可是心里都记着,就比如说张洪勋。”

今年已经快90岁的张洪勋,毕竟年纪大了,多年劳作留下的病痛常会困扰他,“我现在身体是不如以前了,有时候还经常生病,可是只要我还活着,看到哪里路不平,我就要把路修下去。”临别时,他坚定地说。(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