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曹梦晴 文/图
“小沙你要买什么菜?”
“陈姐,给我带点青菜和挂面就行了!”
每天早晨,家住喜迎门小区55号楼14楼的陈家媛出门买菜时,都要在单元楼下,对着2楼沙振英的窗户喊一嗓子,直到听到沙振英的回应才离开。
2楼到14楼有多远?也许那是12层楼的差距。在陈家媛和沙振英看来,2楼到14楼的距离,只要喊一嗓子,或一通电话,就能将两人拉在一起。
楼下有个需要帮助的邻居
54岁的沙振英住在喜迎门小区55号楼2楼,由于腿部患有残疾无法外出,她总爱坐在楼下和邻居们聊天。14楼的陈家媛是去年4月份搬进小区来的,起初两人并不相识。每天出门买菜时,陈家媛总能看见有个邻居坐在楼下,久而久之,陈家媛知道在自家楼下,有个腿脚不便家庭又困难的残疾人,她叫沙振英。由于两人年龄相仿,陈家媛比沙振英大不了几岁,一来二去,两人逐渐熟悉。
陈家媛(右)扶着腿脚不便的沙振英(左)走路。
由于每天给沙振英带菜,陈家媛逐渐了解了邻居家的境况,也越发地同情和心疼起沙振英来。原来,沙振英腿脚不便,无法出门找事情做,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沙振英近乎失明的老伴找到扫厕所的活儿,勉强地干着。眼睛看不见,看起来简单的活儿就做得很艰难,为了不丢饭碗,晚上老伴会骑着电瓶车,载着沙振英去他工作的地方,让沙振英帮忙看看地上哪里有烟头、纸头的,就一个个捡起来,以保证厕所的干净卫生。
采访中,沙振英说:“因为眼睛看不见,年龄也大了,我家那口子的活只能做到这个月月底,下个月怎么过,还不知道。”只靠低保金过日子的沙振英边说话边抹起了眼泪,在一旁的陈家媛见到沙振英过着那么苦的日子,就连忙拍拍沙振英的背安慰她:“没事,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还有那么多人帮助你!”
家里有好东西忘不了楼下邻居
正如陈家媛所说的那样,每天早上在家里打豆浆时,都要给楼下的沙振英灌上一茶缸带下去,家里烧了好吃的,也总不忘了给沙振英留一份。“在香港工作的女儿给我带回来活络经脉的药油,告诉我很珍贵,让我爱惜着用,我给自家母亲和亲戚拿了一点,又专门给小沙留了两瓶,叫她哪疼了就擦一点。”知道沙振英没有医疗保险,平时舍不得买药,遇到小病小痛就自己扛着,陈家媛家里常备的药,都会给沙振英送去一点,女儿但凡寄回好东西,陈家媛都会分给沙振英一些。“上次女儿从香港寄回的月饼,给小沙留了两块,还有玉石、手表、羽绒服啥的,反正不分贵贱,都会给小沙分一点。”腿脚不便的沙振英不能出门,需要出门办事了,她就会给陈家媛打个电话,陈家媛便会下楼帮助沙振英。
得人恩惠千年记。看到陈家媛对待自己比亲人还要好,沙振英默默地记在心里。“陈姐不光对我好,对别的邻居也好,帮人家带菜买米的,从来不嫌累,买东西差个几块钱也从不问人要。”说到这里,沙振英的声音哽咽了,她说:“陈姐知道我们家里条件不好,为了帮我买到便宜的菜,她自己从小区门口买菜回来后,再专门跑到很远的西大坝菜场帮我买菜,还有一次陈大姐爱人帮我带米,自己骑着电瓶车从超市里扛米,一趟一趟楼上楼下的跑……”说着说着,沙振英说不下去了,眼泪簌簌地往下掉。她说,这是她记得最清楚的事情,也是最感恩陈家媛两口子的地方。
充满孩童心性的“老姐姐”
采访中,淮河晨刊记者发现陈家媛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能看出来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陈家媛说,自己以前就在幼儿园里做保育员工作,每天和孩子打交道,“给孩子带得好一点,孩子就特别喜欢我,以前我爱穿一双红色皮鞋,有的孩子就指明说要那个红皮鞋老师。”许是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长了,陈家媛也总是爱笑,有了孩子心性,单纯且充满爱心。
为什么会一直帮助楼下的沙振英?陈家媛笑着说道:“她54岁,我59岁,年纪都差不多大,我们有共同语言,加上知道她的情况以后,不光是同情,更多的是心疼,看到她家的情况,我不能无视,能帮就帮一把。”陈家媛有着固定的退休工资,女儿在外地上班工作稳定,一家子生活也算说得过去,看到身边的人需要帮助了,总忍不住拉一把。“我们家姊妹七个,家人都说我成天乐呵呵的,脾气好性格也好。”
采访中记者得知,沙振英、陈家媛两人约好了当天下午要一起去洗澡。“小沙不能出去,只能在家门口挪个两步,她闺女出嫁了身体也不好,没人带她洗澡,家里也不能洗澡,万一冻着生病了,她肯定舍不得花钱买药。”陈家媛说,冬天里沙振英洗澡成了难题,眼看着又要过年了,要洗得干干净净的,于是决定带着沙振英一起去澡堂子里搓澡。“我跟她说了,带个毛巾就行,其他的东西我来带,也不要她花钱,都包在我身上。”陈家媛将事情都包在自己身上,打算下午骑着电瓶车带沙振英去小区附近的澡堂里搓澡,她还决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带着沙振英去澡堂里洗洗澡。
在陈家媛看来,自己做的事情不足挂齿,很平凡。可她的好,沙振英记在心间,始终无以言表。“在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帮衬,生活上还有陈姐的关爱,对他们我想说声谢谢,也祈祷好人们终有好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