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刀剪为笔 绘就热辣生活 ——记非遗剪纸传承人王金矿

2024-04-09 19:05 蚌埠发布客户端  

融媒体记者 谢勋章 文/图

他放下螺丝刀,拿起刀和纸,花甲之年起步,古稀之年渐入佳境。十几年来,用几百幅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直抒胸怀表露气度,传承经典弘扬传统。如今的他生活充实,剪纸艺术也在他的手上焕发新的生机。

近日,记者在王金矿位于胜利路的家中见到了他。他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上帝关上一扇门,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谈起如何与剪纸艺术结缘,王金矿打开了话匣子。

“小的时候,家里还以为我是哑巴呢!”王金矿说,因语言能力发育较晚,从小说话不利索,表达能力差,但是记忆力好,专注力强。年少的王金矿,看到老人用一把剪刀剪出裁出棉鞋的轮廓、刺绣的蓝图,深深为之着迷,遂动手去剪。过年,家人还会裁出剪纸,贴在窗棂。那抹鲜艳的中国红,焕发出魔力,让房间熠熠生辉。王金矿耳濡目染、心生感动,就此燃烧起对剪纸艺术的炽热向往。

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柴米油盐。成年的王金矿作为钳工,入职灵璧县的一家工厂。业余,他爱好诗歌、书法,这为他以后的剪纸艺术创造打下基础。“我一周之内抄下千家诗选。”别人看来枯燥的诗词,王金矿却甘之如饴,到处借书看。

王金矿在自己的作品面前

无论如何,对剪纸的记忆,如年轮,一年又一年在他心中盘绕,又如同基因,深度嵌入生命,待到合适的机会即可唤醒。

好饭不怕晚。“2008年,我的记忆被彻底唤醒,结束了一个人在黑暗里的摸索。”王金矿说,当年,他鼓起勇气报名了灵璧县老年大学,专门学习剪纸艺术。“要么不学,要么就学好。”他拿出钻研的劲头,废寝忘食地学习。

深夜的寂静中,王金矿用锐利的刀锋在成叠的红纸上留下婉转的曲线,发出的沙沙声,如同一曲曲灵动的音符,在房间里肆意流淌。时间在这美妙的旋律中悄然流逝,王金矿完全沉浸其中。无数个黎明,他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闪烁繁星,满怀憧憬和喜悦。

2012年,因照顾家人,王金矿结束四年学习,返乡并定居蚌埠。“我一般睡到夜里11点,醒了便起来创作,我喜欢这夜深人静的时刻。”白天照顾家人,夜晚成为独属于他的创作时间,刀剪不仅是工具,也是身体的延续。王金矿追求人刀合一,不知不觉中,他的技艺也更加精进。

纸张在他的手下变得生动起来,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纸张,此刻仿佛拥有了生命,随着刀锋的游走,化作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娇艳的脸庞,映照纯净恬淡的生活。

他继承传统。他深刻认识到蚌埠剪纸是一项融合剪纸技艺和蚌埠当地文化特色的非遗艺术。近日,蚌埠剪纸艺人、非遗剪纸传承人王金矿,将自己创作的主题为大禹治水的剪纸作品,赠与本报。“大禹是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在千百年来很受蚌埠人敬仰。”王金矿希望通过本报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艺术,传承好蚌埠悠久的历史文化。

他敬仰先贤。“仅设计完孔子的画像,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王金矿说,寂静的夜晚,他与先贤灵魂交流,用挚爱和崇敬,轻舞刀剪,配以分色剪纸,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视觉效果。

他融合南北。蚌埠剪纸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融合了南北剪纸的特点,既有南方细腻的造型,又有北方粗犷的线条。他深刻地认识到,剪刀可以裁出相对简单的图案,而繁复的作品使用刻刀最为妥帖。于是,他以刀剪代笔,以纸为画布,运用着那熟练至极的剪刻手法,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刻画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他有教无类。市文化馆和市职教中心开办剪纸公益教学班,他与同龄人敞心交流。幼儿园、小学等也来邀请上课,他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充满感动。几年下来,他先手教授300余名学生,有教无类,最得意者有三人,他们的剪纸艺术作品也被博物馆收藏。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很完美,那说明艺术水平也就到头了。”采访中记者发现,他总是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每一幅剪纸作品。即使是他最为得意的创作,他也总能从中找出些许的缺憾,这种对艺术的苛求和自谦,让他不断在技艺上改进,不断在艺术道路上探索。

他以剪纸艺术为媒介,续写着我市剪纸艺术的辉煌。未来,王金矿将继续用他的每一刀、每一划,继续诉说着这门艺术的博大精深,展示着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世界。

4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