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手术间,三尺手术台,一袭绿色工作服,让每位进入手术室的患者都能感受到一份来自“醉”暖人心的关怀。为了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焦虑,蚌埠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手术室以“‘醉’美‘手’护”党建品牌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条关爱患者的温暖之路。
90岁高龄的患者张老太(化名)因为髋骨骨折来到市中心医院诊疗,经过诊断,需要尽快进行手术。然而,老人年事已高,又有多项基础病,这些都让手术开始变得棘手。尤其如何进行麻醉、避免麻醉带来的风险更是一大难题。“让我来吧。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我又是党员,不能辜负患者对我们的期待和信任。”关键时刻,外妇第六党支部书记、麻醉科副主任程亮主动亮明身份,不退缩、敢担责,果断地接下了这项麻醉手术,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为老人量身定制麻醉方案,采用超声引导这一新技术顺利实施了麻醉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敢于为高风险患者进行麻醉术,背后的底气来自技术的精湛。为了打造一支纪律严明、善于作战的“铁军”,作为支部书记的程亮经常以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支部党员开展病例讨论、技术研讨等,作为科室负责人,他带领科室人员以苦练精技术,以苦学强本领。科室的医生每天七点半到岗,开展近一个小时的集中学习,8点20,医生准时进入手术室。
医疗界有一句话:“开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师在手术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很多人误以为,麻醉师就是在术前给患者打一针麻药,工作就结束了。其实,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麻醉师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术前,麻醉师要了解病人详情,评估手术可行性。术中,麻醉师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安全剂量的麻醉药物。一旦有突发状况,他们要随机应变,及时处理,一秒都不能分神。即便手术顺利完成了,麻醉师还要关注病人是否平稳地从麻醉状态中醒过来。
程亮所在的外妇第六党支部,包括麻醉科、手术室,一天累计实施200多例麻醉术已是家常便饭。一早进手术室,半夜出手术室的情况大家都习以为常。手术期间,医护人员们吃饭、喝水,甚至去厕所的时间都要数着分钟进行。
虽然要配合不同的科室,面对不同的病患,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们却都有着共同的信念以及必胜的信心。面对高度压力、高度紧张的环境,支部的27名党员们始终走在前列,做最强“战斗员”。让程亮特别感动的是,每次遇到最累、最险的活儿,总有党员主动请缨,冲锋在前。
“这个呼吸面罩是你的勇士面具,阿姨还会给你一枚勇士印章,手术当天它们会陪你一起进入手术室。手术结束了,我们会颁发一个奖状给你,要加油哦!”术前访视时,麻醉科的工作人员正在向6岁的患儿嘀嘀(化名)进行术前趣味宣讲,鼓励孩子充满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这里的医护人员也会为即将手术的患儿们准备神秘小礼物,比如孩子喜欢的贴画、印章、气球等,增加其好奇心,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建立信任感。
在手术等候区,能看到这里有滑滑梯、漫画书、故事书等物件,还有各种动漫贴画,充满童趣。等待手术时,孩子由家长陪伴玩耍,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感。当然,孩子们还可以和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一起进入手术室。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已经提前用暖风机对手术床进行了加温。温暖的手术床,既可以对患者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提高患者的体表温度,又可以减少人体内部热量向温度较低的环境转移,起到双重保护作用。同时,每台手术床都有专人进行体温保护和麻醉唤醒。
术后,麻醉科医护人员还会向患者家属发放关爱卡,交代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及家属术后焦虑心理。这些都是外妇第六党支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一个个细微举措,它虽不显眼,却彰显了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们的仁医之心。
很多时候,病人经过手术治疗顺利康复,往往都会感谢医生的“救命之恩”,却鲜少对麻醉师、手术护士表示感谢。他们常常充当了那个最容易被忽视的“幕后英雄”。但他们从不抱怨,整个支部科室以高度责任感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职业精神。
在“醉”美“手”护的党建品牌引领下,蚌埠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手术室用关爱与责任,守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让每一位患者在冰冷的手术室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