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春怡 通讯员 吴圣杰
春季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之时。一方面,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收拾行囊,告别家人,再一次踏上“迁徙”旅程,开始了新一年的辛苦打拼。另一方面,本地企业主动出击各类招聘会,为企业发展延揽人才,却依然摆脱不了“招工难”窘境。明明是用工、求职“两相旺”,实际上双方却称“都很难”。一边是“供大于求”,一边是“供不应求”,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仅凭收入,吸引不来求职者
春节前的最后一天,家在怀远龙亢的外出务工人员褚昭雷乘坐高铁从合肥返回蚌埠。在蚌埠高铁南站广场,他踏上了由人社部门提供的免费返乡大巴。尽管距离发车时间还有十分钟,他却委婉拒绝了志愿者“了解一下本地企业”的建议。显然,这场近在咫尺的“接您回家”招聘会吸引不了他的注意。
“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换工作,都要认真考虑,这事急不得。”采访中,面对众人“不愿意回来建设家乡”的揶揄,褚昭雷连连摇头表示反对,他说,自己也曾有回乡就业的打算,但随着年纪渐长,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工资、工作时长、每周双休等因素,都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褚昭雷的话说出了不少务工人员的心声。记者注意到,如今的年轻人,在看重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想找个好工作太不容易,我是不想再干那些劳动强度大、谁都能干的工作了。”活动现场,一名年轻女性也认为,除了看重工资待遇,更重要的是要找一份能学到技能的工作,“人往高处走,大城市机会更多,待遇也好。”
当天是“接您回家”系列活动的第三天,记者注意到,截至上午十点半,现场十余个招聘展位“颗粒无收”,甚至不少展位前连招聘人员都不见了踪影。主办方工作人员陶丽告诉记者,除了气温低的缘故,低迷的人气也让招聘企业提不起兴趣,“第一天(企业招聘人员)来得全,等半天发现没有人过来咨询,陆陆续续都走了,后两天就是我们志愿者帮着看一下展位。”
企业招聘,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近,安徽合盛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翟先生有些着急上火。作为一家冰淇淋生产企业的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眼瞅着即将进入生产旺季,正是企业急需用人的时候,但在过去约摸四个月时间里,位于高新区分厂的流水线普工岗位始终没有招满,面临缺人的尴尬。为此,翟先生想了很多方法,连续参加了多场由人社部门组织的大型人才交流会,手机也时刻开机,生怕漏掉任何一条求职咨询,但却收效甚微。
是不是工资偏低对于人才没有吸引力?采访中,翟先生并不认可这个理由。“我们是食品企业,工作环境好又轻松,进来就三四千块钱,在蚌埠地区不算低。”他说,厂里一年到头基本只有旺季需要加班,公司为此支付1.5倍加班费,工作稳定,各项待遇都能保证。然而,普工岗位流失率非常高,能留下来的基本是40岁以上中年人。
翟先生将招工难的原因归为“城市的年轻人变懒了”。“我们在怀远县还有个厂子,工人很好招,但这边就不一样。”他认为,相比较一线操作工、仓管员等岗位,年轻人更愿意从事文员之类的工作,“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即使不搞管理、给人打下手,年轻人也乐意。”
夏茹是一家人才中介公司负责人。她表示,除了少数行业领军企业,目前,服务业是蚌埠劳动力市场最受欢迎的职位。究其原因,她认为是“工作相对轻松、收入可控、操作简单”。夏茹恨铁不成钢地说:“好多年轻人既不愿意动脑子,也不想干重活,专拣 轻松的工作做。在他们看来,在零食店、街头小饭店里找份事做,远比到厂子里打工来得轻松。想挣钱的话,送个外卖啥的,收入也不错,干嘛非要去厂子里出那份体力。”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些服务业同样面临“招工难”“人才流失”的窘境。“我们从去年底开始招聘前台接待人员,来了六七个人,现在只剩下一个人。”宏业口腔医院相关负责人孔主任告诉记者,医院严格实行8小时工作制,但依然留不住年轻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不在乎那两三千块钱。但对于我们来说,前台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只能给出这个工资。”
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留人难
“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目标更加现实、明确,他们希望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益,更能实现自我价值。”市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省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春节前后乃至整个春季出现“用工荒”,并不是新鲜事。
除了地域因素外,用工成本上升是现在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市一般体力劳动者的月工资在2500元以上,技术工种的月工资大多在3500元以上。而对于新一代求职者而言,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企业岗位基本可以忽略。
“我市作为三线偏弱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这位负责人表示,高端管理、研发人才在本地人力资源市场基本招不到,而本市从事猎头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也不足,加大了企业招聘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的难度。很多本地人力资源更愿意到“北上广”经济发达地区求职。从大范围看,甚至于中职毕业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最终留在本地就业者也寥寥无几。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新一代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导致一线操作工的供给不断减少,而且年轻劳动力更加注重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和自我发展前景,不愿干脏活、苦活、重活,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导致企业一线工人中新生劳动力占比不断下降。
不可否认的是,我市部分企业依然存在工时长、工作环境差、薪酬待遇低、企业文化缺乏等情况,和新时代劳动者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导致企业招人难、留人更难,留得住一时、但难留长久。
解决“用工荒”,应从机制着手
“企业留不住人才、培养不了人才,就会永远缺人。”谈起蚌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这位负责人忧心忡忡。他说,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产业,人才的支撑作用都非常明显。
据介绍,进一步优化为企业招工服务,近年来,人社部门多举措,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通过举办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培训,召开用工企业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了解新时期的用工形势。积极组织企业与相关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展联合办班等活动,开展了百企进技工院校对接会,为技工院校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留在本市就业。加大人力资源大市场招聘会举办密度,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布岗位信息的方式,促进供求双方对接。
与此同时,我市与蚌埠(皖北)高校就业联盟深度合作,组织用人单位多次前往大连理工、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开展招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通过和陕西汉中、贵州毕节等地相关部门合作,引入西部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蚌埠一线工人紧缺的现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