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 文/图
陡沟村电商扶贫基地
■主持人语
六年前,他们还都是机关单位里众多公职人员中的一员。经过或六年或三年的乡土洗礼,如今的他们已经很难从相貌上看出与普通农民的区别。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带着理念和资源,义无反顾地下到基层、沉到一线,在脱贫主战场上日复一日奔走,帮助人民群众摆脱生产生活困难,鞠躬尽瘁。
遭遇突发疫情时,他们又舍小家为大家,克服自身所有困难,化身乡村防疫指战员、宣传员和排查员,成为乡村抗疫的主心骨和定心丸。疫情缓和后、复工复产时,他们又调转重心,回归到帮助乡村脱贫减贫工作中,尽心尽力。
他们,就是乡村脱贫攻坚的支撑和依靠,在基层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已经越来越多地让“引领一方富强”从夙愿变成现实。
2020,全面脱贫!时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家发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号令犹在耳畔。这个时候,选择走近这群从各机关单位派驻农村的扶贫专干,倾听他们在驻点扶贫村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显得很有意义。
本周应邀做客“党报会客厅”的三位嘉宾,分别来自怀远、五河、固镇三县,是优秀的扶贫干部代表。他们将结合对脱贫攻工作的认识和各自驻村扶贫经历,谈所驻村的脱贫路径及变化,并畅谈2020年全面脱贫的工作设想,以及对乡村振兴这个时代命题的个人思考。
●摆脱贫困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梦想,在摆脱贫困的“马拉松”征途上,我们尽锐出战、加油冲刺,即将迎来胜利。
●扎根基层不放松,立根源自群众中。我们团结带领全村父老乡亲从站起来、到干起来,再到富起来,努力实施十大脱贫攻坚工程。
童俊杰 市水利局驻固镇县陡沟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
●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要振奋精神、砥砺前行,我们要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抓好每项工作落实。
●在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我们通过一个个真招实招,一项项工作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方向更明确,脚步更坚实。
王 远 市人大机关驻五河县漴南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
●“打铁要自己把钳,种地要自己下田”,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为有能力的贫困户甚至一般户提供平台,变包为帮。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要明靶向解决问题,普惠分红行为要用减法增进主动,特殊群体关爱要用加法确保公平。
蒋泽瑞 怀远县委组织部驻龙亢镇韩庙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
深度对话
时代在召唤 驻村扶贫有你我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当成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作为有着多年驻村扶贫经历的地方干部,大家对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否有不一样的认识?
王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能够亲身参与脱贫攻坚伟业,能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热血,是每个扶贫干部人生的幸运,更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于国家而言,这是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民步入小康社会的壮举;于个人而言,这是一生难得经历和宝贵财富。惟愿能够在年老时回顾这一生,会因为参与过这场伟大战役而无憾且自豪。
时间过得很快,到五河县漴南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快三年了,也有蛮多感触体会,酸甜苦辣样样都有。虽然苦过累过、迷茫过困惑过,但唯独没有后悔过,更多的是锻炼和收获: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干,提升了能力。
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让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我们斗志昂扬、信心满满!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要振奋精神、砥砺前行,我们要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抓好每项工作落实,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今朝,我们定将不辱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童俊杰:摆脱贫困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梦想,在摆脱贫困的“马拉松”征途上,我们尽锐出战、加油冲刺,即将迎来胜利。
2014年全省选派第六批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任期三年。在市水利局机关工作的我,怀揣着对“农家乐、田园风光”的美好向往报了名,当时并未曾深刻理解“只有精准扶贫、消除贫困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小康梦、中国梦”。当我真正做了农民,与贫困群众吃住在一起,感受着他们的感受,体会着他们的艰辛,实现着他们的期望时,才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正是贫困群众对党的信任,他们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部寄托在我们扶贫干部身上。
“一个都不能少”、“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我们全市100多名驻村扶贫干部,接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告别家人,离开单位,选择在贫困中坚守、在困难中前行,扛起了新时代年轻干部的重任,可以不夸张地说,扶贫干部就是当地农村发展的引擎、农业提质的动力、农民致富的希望。
蒋泽瑞:身为一名党员,能在三大攻坚战中贡献力量,是自己应有的义务。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到人民群众和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自己当仁不让。2014年10月28日,我被组织选派到省级贫困村——北临北淝河、南靠涡河的怀远县龙亢镇韩庙村,带领全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六年来,我身在一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家举全国之力,以民心为本心,补齐最后一块短板,不让一个人落队。我想,一事用心,足以动人;相信带来力量,力量带来改变。我深信,我们必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无缝衔接地实现对乡村振兴的转变。
驻村困难多 不辱使命来攻克
主持人:贫困村之所以成为贫困村,肯定有它历史的或现实的困难。身为驻村扶贫干部,大家在工作中都是怎么化解驻村困难的?
童俊杰:我所在的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曾经是全市88个健康立卡贫困村之一,动态调整后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262人,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和缺土地。这个村在几年前就是一个无主导产业、无集体收入来源、无致富带头人的“三无”贫困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的“逃离”,留下来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2014年我进驻村里的时候,“贫弱难”(思想贫、能力弱、工作难)三个字就可以高度概括这个村子。当时,我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消除村民“等靠要”的守旧思想和动员大家努力发展,需要探索让群众自力更生式的脱贫方式,并克服个人在驻村各种生活不便的困难。
2014年以来,我和局机关的帮扶责任人、陡沟村干部群众一起,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把阵地竖起来,将筑牢基层党组织阵地作用放在首位,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引擎加力作用;把产业抓起来,坚持产业扶贫为主抓手,就地实施“农业三产”融合、帮扶责任人代言贫困户特色农产品、帮扶单位“以购代捐”的脱贫模式;让能人强起来,将本村在外创业的黄计亮引回村,创办安徽省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发“农粮驿站”电商扶贫销售平台,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
王远:“这村太落后了,啥产业都没有,啥事情也不好做,也做不成!”这是我刚入村与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了解情况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怎样带动村民的脱贫积极性成为我最先面对的难题。很快,我调研梳理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当初的漴南村经济结构单一,缺少能人大户带动,留守老人居多,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持续增收能力不强。二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农业技术能人少,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加上“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斗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面对当时的状况,我带领扶贫工作队一方面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帮助村“两委”制订和实施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一方面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合作社,大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如今,一项项产业已经在漴南形成“造血”之势。
蒋泽瑞:几年来遇到了村干部不务实、普通群众不理解、贫困户不支持的几层皮的难题,遇到基础设施薄弱、没有支柱产业、没有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与基础的问题。六年来,我首先“砍柴上山,捉鸟上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先给村干部树立信心,统一思想。其次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员凝聚起来。再次发挥所有干部、党员的旗帜与带动作用,从自己做起,从家人做起,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最后让所有群众知道、理解、参与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来,懂得“韩庙是个家园,你我都是成员”,让宣传入脑入心,让行动动人动心。坚持“推开一扇门,办成百家事”,细微之处温暖民心。坚持“最大的民生就是让群众得到方便与实惠”,六年来韩庙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完成了庄庄通、组组通,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50万元,村级形成了产业基础,修建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初心公园,组成了村级文娱队、留守儿童之家等等,实现了民有所乐、童有所归,党员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精准把策施 乡村面貌大变样
主持人: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的乡村,不仅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容村貌也大变样了。这背后,倾注了多少扶贫干部的精力和心力。各位所驻守的村,都是怎样一点点发生改变的?
王远: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有效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因地制宜,挖掘和利用自然、区位等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招商引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漴南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切实增强。我们想方设法争取上级资金和帮扶单位市人大机关的扶持,通过建设光伏扶贫电站、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园、扶贫物流仓储基地等等项目,并将村集体产业收益对贫困群众进行资产收益分红,实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盈利、贫困群众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三赢”局面,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三年前的不足5000元提高到2019年的30余万元。日前,漴南村获评“全省产业扶贫十大示范村”。
我们着力通过教育扶贫、健康脱贫、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和社会兜底等保障政策,解决贫困人口基本保障问题,通过产业扶贫、就业脱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资产收益分红等措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现在,群众生活有保障、收入有来源、村集体产业发展有支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都有很大提高。
蒋泽瑞:小变化背后是大努力,首先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与凝聚力,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让每一名党员干部、群众都参与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来,每一位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让群众的幸福感成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尺子。其次把握农村“农”的特点,尊重实际村情,依托本村企业“借鸡生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资金变资产,资源变资产,捆绑发展,坚持“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干敢成”和不用跟的方式做产业、不用短的眼光看发展、不用赌的方式搞经营。再次借双基建设的契机,科学完善基础设施,让群众看到实际的变化,享受实际的福利,取得真正的支持。最后“打铁要自己把钳,种地要自己下田”,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为有能力的贫困户甚至一般户提供平台,变包为帮,针对无能力的特殊群体给与兜底,让关爱无死角。
童俊杰:扎根基层不放松,立根源自群众中。我们团结带领全村父老乡亲从站起来、到干起来,再到富起来,努力实施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危房改造等“十大脱贫攻坚工程”。我们在陡沟村发展稻米等加工产业和水果等采摘产业,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农粮驿站”电商平台带动下,用网销订单将小农户统一生产的各类农产品上行网络,架设直采到户的网络桥梁,带动大家订单生产、加工就业、合营合伙、快递运输等,让大家在产业链任一环节获得收益。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贫困村摘帽出列,村集体经济由2万元增至50万元,并建设成为安徽省森林村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电商巩固提升示范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培育了农业公司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建立陡沟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注册“绿鑫”牌农产品,形成稻渔种养、大棚蔬菜、观光采摘和农村酱菜加工的主导产业。如今,陡沟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10元,较2014年翻了一番。
始于致富梦想,成于创新实干。正是有了党和好政策,有了省市委的坚强领导和政府各部门的精心帮扶,有了凝聚农村群众智慧的电商平台,我和我的陡沟乡亲们,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我们村减贫案例入选了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等国际机构评选的“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案例(GPIG)、全国电商精准扶贫案例50佳,为世界减贫治理和我国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蚌埠力量。
初心永不忘 乡村振兴终有时
主持人:针对国家作出的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工作部署,各位扶贫干部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设想?
童俊杰: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之后,巩固脱贫成效,让大家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保持可持续增收,通过产业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现乡风文明和产业发展同步前行。在智志双扶上,依托陡沟村现有的“农粮驿站”电商平台经营带动的作用,发挥农村党员和脱贫示范户、典型致富户的作用,打造一支农村“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在“双基”提升上,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尊重农村群众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水改厕、沟塘清理、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蒋泽瑞:驻村是为了助村,每个驻村扶贫干部都有一个整村脱贫梦。脱贫靠真心,功到自然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个整体,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不是困难重重才心生畏惧,是心生畏惧才困难重重。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我们的方向,群众就是我们最大的后盾,涉及群众的堵点在哪里,我们就攻坚到哪里。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要干在大局需要处,想到群众心坎里,坐到基层板凳上。打通为民的点滴才能打通毛细血管,最终活了大动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要明靶向解决问题,普惠分红行为要用减法增进主动,特殊群体关爱要用加法确保公平。脱贫攻坚要防止扶贫到防贫的转变,解决一边帮扶贫困户一边产生贫困户的情况,防范和解决泛福利化的问题,关注贫困户的心理问题,防止“穷开心、穷有理”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一线扶贫人,我坚信,只要加柴,水总会开,只要党员认可、群众点头、干部多跑,群众难事就会变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只有小干部,没有小角色,我们微光相聚,终成灯塔。
王远:脱贫攻坚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实践,在这个实践中,我们通过一个个真招实招,一项项工作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方向更明确,脚步更坚实。我们将以更加扎实的举措,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对已经积累的经验进行巩固,稳步推进切合发展实际的产业项目。全力实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主题教育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省级贫困村漴南村如今已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新的一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继续把脱贫之事干好、发展之事干精、环境之事干美!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农村产业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脱贫成效、培育社会新风、乡村治理体系改革”等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精心绘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漴南新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