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天井湖畔的星火、弦歌与归棹

2025-03-19 16:57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王芳 文/图)  走进五河县武桥镇,微风拂过天井湖,芦苇摇曳,水鸟掠过湖面。湖光山色背后深藏的是一段段红色记忆。界沟村的星星之火,弥陀寺的朗朗弦歌,都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如今这里,红色基因与绿色生态交织,历史与现代交融。

星火燎原:界沟村的红色记忆

中国共产党五河历史展览馆坐落在五河县武桥镇界沟村——这里,是五河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界沟支部”的诞生地。提到中共界沟支部,绕不开的便是天井湖畔的红色播火人,五河的革命先驱——王亚箴。

王亚箴生于1903年,五河县武桥镇界沟村人,幼年入私塾,时值军阀混战、人民遭劫、民族受难,他一心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决定走出家门,于1924年考入宿县省立第四农校,192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五河乃至蚌埠地区早期共产党员。

1927年初,24岁的王亚箴受组织指示,返回家乡界沟,把革命的星星之火带到这里。界沟地处皖苏交界,水网纵横,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国民党反动统治相对薄弱。这为王亚箴回乡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条件。回乡后,王亚箴担任界沟小学校长,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筹建党组织,他与同乡进步青年一起,在界沟一带了成立“旅外学生会”“读书会”,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先后秘密培养8人入党。

当年8月,蚌埠地区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中共界沟支部成立,王亚箴担任支部书记。

支部建立后,在王亚箴的组织领导下,召开了雇农积极分子代表会,发动雇农向地主、富农提出增加工资,改善生活等要求,农民运动开始在界沟一带孕育展开,革命之火渐呈燎原之势。

1937年11月,王亚箴获释,结束了5年零3个月的牢狱生活。王亚箴回到家乡,抗日烽火已经在天井湖周围熊熊燃起。他立即寻找党组织,投入火热的抗日救亡斗争。先在泗县地方武装担任上尉政训员,后调任泗县一区区员、党支部书记。配合地下党员、区长吕振球创建区队,发展政权。在王亚箴的鼓舞下,广大青壮年纷纷走出家门,踊跃参加革命。

到1940年春,仅界沟集这个小小乡镇,参加革命的男女青年就达100余人,使界沟这块弹丸之地竟发展成为泗五灵凤县抗日游击根据地,后被人们誉为皖东北的“小延安”。

展览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和实物,包括石梁河农民暴动中使用过的武器:大刀、土枪、长矛等文物,无不一一在诉说着王亚箴烈士和界沟支部的光辉事迹。

弦歌不辍:弥陀寺的革命熔炉

沿着小路,便来到了弥陀寺旧址。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泗五灵凤县立中学——皖东北革命根据地在五河境内创办的第一所中学。

1941年,全面抗战进入第四个年头,侵华日军对淮北根据地实行军事上扫荡、政治上“怀柔”、经济上封锁、文化上奴役等多种政策,妄图一举消灭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争取敌占区青年,培养革命干部和壮大抗日力量,中共淮北区委和行署决定在边区兴办淮北、淮宝、泗南和泗五灵凤4所中等学校。

泗五灵凤中学应运而生,当时这里聚集着最多的进步青年,影响力也最大。同时也是党在五河县境内创办的第一所中学。

历经战火洗礼,在苦难里涅槃。1942年清明节,泗五灵凤中学由浍南皇墩庙迁至地处泗五灵凤县根据地的弥陀寺。迁移后的泗五灵凤中学又叫“弥陀寺中学”。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习与抗战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泗五灵凤县立中学的学生们除学习文化课程外,也参加政治宣传、减租减息和支前工作。

 1946年,泗五灵凤中学停办。5年的办学时间,学校培养了近千名学生,为革命输送了大批干部。钱正英、黄辛白、张冰柯……一批批进步青年从这里走出,今后的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担负着领导工作,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和热血。

如今站在弥陀寺初级中学里,眼前看到的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红色印记》、听到的是青年学子们在传唱红歌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

弥陀寺的钟声早已远去,但那弦歌不辍的革命精神,永远回荡在天井湖畔,那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以新的形式传播延续。

湖镜天心:天井湖的生态画卷

走出历史,天井湖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展现着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天井湖总面积约5.2万亩,其中湖面面积约2.8万亩,湖面开阔,湿地连绵。这里是鱼类、鸟类的天堂。天井湖有鱼类61种,蟹类2种、虾类8种,野生动物多达99种,其鸟类68种,是许多珍稀鸟类重要的越冬或迁栖地,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白枕鹤、黑鹤、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鸳鸯等。

“天井湖景区人文历史悠久,早在楚汉相争之时,就是主要战场之一,留下许多如天井、石龙岗、洛阳城、弥陀寺等遗迹和美丽传说。”景区介绍中的文字,为这片湖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天井湖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如“藏马港与垂缰井”的故事:雍齿在魏军的援助下大败刘邦,刘邦眼看身临绝境,将马狠抽一鞭,让马跑入小湖边沼泽地的芦苇丛中,自己跳进枯井,敌军去后,刘邦的战马从沼泽地出来,抖掉身上的淤泥,回到井边,连声嘶鸣,呼唤主人。刘邦在井中听到战马叫声,料敌人已去,便轻声唤马。战马得知主人还活着,便将缰绳垂入井中,救出主人。

近年来,五河县高度重视天井湖的生态保护。创新实施跨区域环境保护公益检察协作机制,与江苏省泗洪县等地建立合作,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湿地。“督促保护天井湖湿地系列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湿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例》。同时,该院还与相邻的明光市人民检察院、泗洪县人民检察院及其河长制办公室建立跨区划“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强化“上下游、左右岸、水陆面”流域综合治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生态保护格局。

傍晚时分,渔舟唱晚,归巢的鸟儿掠过湖面,红色记忆与绿色生态交织奏响,共同滋养着这片土地。


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