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已经上岗的5G基站
■主持人语
从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基建”概念,到全国各地合力将“新基建”推上风口,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20天内4次提及相关内容,其中2次提及5G网络。
巧的是,4月29日,《蚌埠市5G通信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2025年)》通过专家评审,拟于下个月对社会公开发布。这份规划的出世,被业界认为是“开启了蚌埠5G+无限遐想空间”。
这份规划对蚌埠5G通信产业进行了怎样的顶层设计?蚌埠现有通信产业基础如何?面对5G新基建蕴含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市场,产业链相关企业和运营商都是怎么看的,接下来又打算怎么干?对于推进规划落地、推动目标达成,有什么意见或思考?
本周应邀做客本报“党报会客厅”的三位嘉宾,有政府主管部门有关领导,规划编制单位相关责任人和通信运营商主要代表。他们将根据蚌埠通信产业布局及各自对5G新基建的理解、前期做法及后期打算,带领大家赴一场5G+盛宴。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产业蕴含着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焦点。
●虽然蚌埠移动通信产业规模目前并不大,但因蚌埠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的基础较好,后发优势可以想象。
陶广生 市发改委主任
●5G基建是信息基建之首,它将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起,迎来信息通讯时代的黄金十年。
●“科技发展,测试先行”,5G测试是整个5G通信产业商用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我国通信产业链薄弱环节。
张煜 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有限公司移动通信技术总监
●5G存在广泛的应用空间,也将诞生出更多的发展机会,涌现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的可能性、便捷性大大增加,将会带来一波“连接”红利。
许峰 中国移动蚌埠分公司副总经理
深度对话
情定5G+ 产业发展有基础
◎技术研发能力较强 ◎产业体系较为健全 ◎行业企业加速集聚
主持人:持续关注蚌埠发展的人都知道,蚌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关注和重视由来已久。近年来,硅基新材料、MEMS和5G逐渐从中分化出来,“另立山头”,对于这波操作,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蚌埠比较擅长因时而动地抢占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风口?
陶广生:从蚌埠曾经拥有“电子城”美誉可以看出,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历史上有基础也有优势。“十二五”期间,为重振蚌埠雄风,我市提出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计划,随后又提出千亿硅基产业,如今围绕5G通信产业再提千亿目标,可以说,每一次战略的再设计与再调整,都是基于蚌埠现行基础和产业风向作出的审慎选择。
主持人:具体到5G通信产业,当前总体情况如何?
陶广生:虽然蚌埠5G通信产业现有规模并不大,但因蚌埠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基础比较好,后发优势还是值得想象一下的。
总的来说,我市在5G通信产业领域具备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基础,可以用“技术研发能力较强”、“产业体系较为健全”、“行业企业加速集聚”三句话来评价。展开来说就是:在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终端显示和场景应用等5G通信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均已形成多点支撑——集聚了以凯盛基础材料、壹石通材料为代表的5G基础材料生产企业,以中国电科40/41所、中国兵器214所为代表的核心器件研发企业,以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有限公司、大富机电为代表的关键设备制造企业,以凯盛科技公司、金龙浩光电为代表的通信终端配套企业,以依爱消防、芯动联科为代表的场景应用企业,初步形成了“4+1”的产业发展格局。数据统计显示,全市5G通信产业相关企业已有40余家。
另外,在研发方面,我市有国家级平台6个,省级平台19个,市级平台2个;获批发明专利1205件,实用新型专利629件;发布国际标准5件,国家标准33件,行业标准15件。
许峰:在蚌埠5G产业体系中,中国电科40/41所、中国兵器214所等作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已完成5G基础材料、测试仪器、5G天线、小基站、介质陶瓷滤波器、未来信息终端等众多产品技术开发。近两年,蚌埠分公司紧跟集团公司向5G通信领域渗透和融入的步伐,高度重视5G基建工作,简单梳理一下去年至今的“时间表”就可以看出我们相对扎实的行动——
去年4月,我们开始进行5G试点,先后完成移动公司大楼、中电科41所、市政府等5G宏基站试点建设;7月,完成全网4G基站普查;11月,完成首批5G网络规划。今年1月,首批5G基站全量开通,5G网络覆盖了一市三县的重要商圈、党政军单位、高铁交通枢纽以及重点风景区等热点区域;3月,启动部署二期5G建设;截至5月9日,已开通5G基站200个,预计到5月17日前可开通350个,6月底完成404个5G基站开通。
此外,2019年5月打通了全市首个5G电话,并携手蚌医二附院、蚌埠三院完成两台跨省5G远程手术,2020年1月召开了5G商用发布会,宣告蚌埠5G正式商用。
张煜:作为蚌埠5G通信阵营中的一员,我们早在“十二五”期间就致力于4G/5G移动通信测试专项攻关,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工作,开展4G增强和5G移动通信模拟、测试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几年来,在300多名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先后突破5G通信测试、5G通信核心器部件等关键技术13项,研发新产品18件,完成5G通信测试仪器、5G核心器部件产品的批量生产。
我们公司此前还联合中国信通院、中兴、华为共同起草并发布了国际标准“5G技术方案验证试验样机测试规范”,与中国移动、是德科技、RS公司共同起草并发布了论著“5G测试白皮书”,并参与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行业标准6项立项,成为5G测试行业“游戏规则”的制订者。
去年,我和我的团队一起,荣幸地参与到《蚌埠市5G通信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2025年)》编制工作中,有机会跳出通信测试行业的认识局限,对蚌埠5G通信产业全链条的现状、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任务有了一番系统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在40/41所及依爱消防、依爱科技之外,还有包括中国兵器214所、大富科技、凯盛科技、台嘉玻纤、壹石通材料等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通信测试仪器之外,还有MEMS器件、介质材料、信息终端、智慧消防等细分领域的拳头产品占据国内重要市场,5G基础材料、5G天线、LTCC低温共烧陶瓷、TMR磁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小基站、介质陶瓷滤波器、未来信息终端等众多产品技术开发已完成,产业化项目已经或即将实施。这些都是推动蚌埠站上5G风口的重要方面。
新基建启幕 5G迎来大机遇
◎5G基建是信息基建之首 ◎5G成新一轮科技革命焦点 ◎5G为众多垂直行业赋能赋智
主持人:近段时间,随着“新基建”概念的走热,5G的话题热度也空前高涨。新基建与5G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
陶广生:“新基建”是与“旧基建”相对应的一种提法,是有别于之前以房地产为重心的基建,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基建。最开始的解释涵盖了5G基建、特高压/电力物联网、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上个月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明确了“新基建”的基本概念及所含三个方面内容,即信息基建、融合基建和创新基建,其中信息基建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由此可以看出,5G只是“新基建”所涉内容的一个很小方面,是信息基建之首。
张煜:从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的视角分析,5G基建将推动智能手机、电信设备、半导体和芯片等日益成熟,相应市场大幅增长。而随着基于5G速度和低时延性能的服务和应用,我国互联网应用及服务将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创建一个新的无线生态系统。
主持人:能否具体说说蚌埠的“新基建”?5G基建又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陶广生:在蚌埠,5G基建已经扎根并开始成长,其他新基建内容大多还处在“形而上”阶段。那么,什么是5G基建?要知道,如今,全球5G发展如火如荼,已有34个国家75个运营商启动5G网络部署,31个国家56个运营商开通了5G商用网络,5G俨然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焦点。
我们通常会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5G通信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成效也得到省级认可。比如,2016年,大富光电OLED新型显示器件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017年,中国兵器214所电子核心器件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中国电科41所5G通信核心器/部件及测试仪器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018年,依爱消防公司新型智慧城市消防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019年,中电仪器仪表(安徽)公司光通信设备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凯盛科技公司牵头的新型显示器件、大富机电公司牵头的5G移动通信器件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所有这些,都为省、市联合支持5G通信产品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延伸5G通信产业发展链条,创建省级5G通信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许峰:提到5G,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网速的提升,但其实5G并不是“5G网络+个人设备”这么简单,而是建立一个身边万物皆可连接和互联的网络。它可以让VR与AR电商购物变成现实,可以让医务系统借助5G低延迟、广覆盖率特性实现远程医疗,甚至可以帮助解决公共资源分配不足问题。特别在车辆监控、智能移动执法、智慧城市交通、移动即摄即传等特定领域,5G存在广泛的应用空间,也将诞生出更多的发展机会,涌现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
不过,消费者能够体验到互联体验目标还很有限,大部分的智能设备还只能通过语音交互控制,或者通过APP来操控,而在需要庞大数据吞吐量的智能设备行业,消费者还未见到真正的消费级产品落地,这也将是5G技术未来会解决的用户痛点。
张煜:5G通信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2G萌生数据、3G催生数据、4G发展数据不同——它除了轻松实现更极致的体验和更大的容量,还将开启物联网时代,并渗透进各个行业,可为众多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它将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起,迎来信息通信时代的黄金十年。
我们公司聚焦5G基建各个环节,承担了安徽省“三重一创”5G产业攻关任务,针对5G基站测试、终端测试、核心网络测试和专网测试等应用场景,攻关了多项5G前沿技术,研制了5G基站测试仪、5G终端综测仪、5G天线测试系统、5G物联网测试仪等25款5G系列测试产品,可全面替代进口,为5G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运营商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测试解决方案,为5G基建高速发展提供测试保障。
风口之上 规划掘金5G蓝海
◎万物互联将带来一波“连接”红利 ◎基站建设对通信测试市场形成巨大需求
主持人:据我所知,蚌埠5G产业发展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这份规划为蚌埠勾勒了怎样的5G产业蓝图?
陶广生:这份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在需求牵引、创新驱动、突出重点、优链补链原则指引下,以打造全产业链条为导向,瞄准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信息终端、场景应用五大领域,通过实施“一六六五”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完善产业要素保障,深化对外技术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5G产品场景应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打造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以经开区和怀远县为两翼的产业格局,将蚌埠5G通信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创建成为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主持人: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蚌埠分公司作为扎根在蚌埠的“5G家族”成员,又当如何在本地规划指引下挺进5G蓝海、分得更大蛋糕呢?
张煜:我们业内常说,“测试技术是反映整个通信行业成熟度的一个标尺”。5G测试是整个5G通信产业商用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我国通信产业链薄弱环节,发展好通信产业关键环节的测试仪器,对加速推进5G产业进程至关重要。而随着5G网络的正式商用,将全面拉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别是在基站建设方面,对通信测试与测量市场形成巨大需求,通信测试仪器将占整个电子测试仪器市场总量的40%左右。
作为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队”,我们公司具有提供完整、全方位的5G通信测试解决方案的能力,近年来,更是紧抓5G产业测试窗口期,先后承担了“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模拟器”、“毫米波5G信号源”等1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了“低延迟5G基带信号模拟”、“5G多终端协议解析”等多个5G前沿测试核心技术,实现了5G测试从基础理论、测试平台,到基带处理、物理层算法、协议处理、测试精度等多点突破。
当然,技术只有运用到应用场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算真正落地。我们研制的5G多通道基站测试仪,已经成功实现我国5G宏基站和微基站测试全面覆盖,实现华为、爱立信、虹信、京信等5G龙头通信基站厂商的应用。针对5G终端产线测试,我们公司的5G终端综测仪先后实现华为、展锐等终端厂商的互通测试和市场推广,率先实现5G终端产线批量应用。5G天线测试方面,实现通信设备和天线厂商测试系统批量供货;5G垂直应用测试方面,5G泛在物联网综测仪已实现上下游应用,并被华为、展锐、国网电科院等龙头厂商指定唯一测试设备。概括一句话,我们的5G系列化测试产品,目前已辐射华为、中兴、爱立信、虹信、京信、普天、紫光展锐、联通等通信产业链多个厂家,在国内5G基站研发、终端产线、移动网络建设优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规模化生产。
接下来,我们公司也会围绕“5G新基建”确定重点任务,包括开拓国际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测试运维市场,加强蚌埠产业园的通信测试能力建设,加强毫米波5G终端综合测试仪、毫米波5G多通道基站综合测试仪、5G物联网测试仪等产品的开发,以满足5G产业链毫米波测试和网络建设急需。
许峰: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的可能性、便捷性大大增加,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数将会迅速增长,将会带来一波“连接”红利。作为一家基础通信运营商,我们将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规模和资金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广大集团客户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新兴业务发展。
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把5G网络建设好、维护好,为广大个人客户、集团客户提供高品质的5G网络。目前已实现市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型商业、重点医院、景区、大学城等处的5G连片覆盖,计划本年度内完成蚌埠主城区及三县重点商街5G网络覆盖。我们将坚持边建设边优化原则,组织网优人员从5G基站天面勘查设计到基站开通、入网、优化全流程参与,保证设计最优、建设最优、覆盖质量最优、用户体验最优。
这里我想提个建议——因为5G网络建设采用的是2.6GHz以上的高频段频率,基站建设要求更密集,同时,安徽省政府在5G发展工作要点中也要求各市县编制面向5G的公共资源开放清单,为此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全面开放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医院、景区、学校等公共场所,支持5G基站建设,并做好5G基站电磁环境的科普宣传,减少阻挠基建建设的事件发生。
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将依托5G网络覆盖优势,与教育、交通、医疗、民生等垂直行业深度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5G、AI、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助力远程医疗、智慧社区、金融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云网融合优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全面、平稳、安全的5G云服务;加强与规模工业企业 5G专网建设方面的交流,重点落地几个标杆企业,让5G网络真真正正为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