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卷烟厂职工二次配型终圆梦 医学生成新政后首位捐献者

2025-04-08 20:44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融媒体首席记者 陈瑶 通讯员 吴启迪)近日,我市两位志愿者相继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以无私善举为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其中,蚌埠卷烟厂职工臧一霏历经两次配型终圆捐献夙愿,蚌埠医科大学学生胡加兴则成为我市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纳入见义勇为行为”范围后的首位捐献者。

4月7日,臧一霏在蚌埠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安徽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这也是我市第27例、全省第731例捐献者。

臧一霏是名副其实的“热血青年”,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银奖,累计献血量达到10800毫升,捐献血小板29次,并曾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但当年却因患者病情变化而遗憾未能实施捐献。

“当时的遗憾化为我我更加坚定等待的动力,如今再次配型成功的消息让我更加坚定,将这份延续生命的缘分续写圆满。”臧一霏动情地表示,2022年首次配型成功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尽管最终因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实现捐献,但那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让他深刻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未曾相认的人能与他血脉相连,他能够帮助到别人,是奇妙的缘分,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2025年3月31日上午8时,在蚌埠市红十字会的全程协调与护航下,蚌埠医科大学学生胡加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火种”为一名血液病患者点亮新生。这是蚌埠市第26例、安徽省第7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红十字会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胡加兴于2023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作为一名医学生,他深知造血干细胞对血液病患者的珍贵意义。“十万分之一的匹配概率,可能就是某个家庭最后的希望。”他在此前的欢送会上动情地说道。当接到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通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挺身而出:“细胞可以再生,生命不能重来。能用自己的专业所学救人,是医学生的荣幸。”

根据国际通行的“双盲原则”,捐献者与受捐者信息互不知晓。尽管无法知晓受捐者的身份,但胡加兴坚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而受捐患者也寄来了书信,字里行间满是对胡加兴无私奉献的感激与敬意,信中提到,是胡加兴的善举给了他们家庭新的希望,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善意。此次胡加兴的善举,既是医学生使命的践行,也是对爱心精神的传承。胡加兴也是我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纳入“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范围后的首位捐献者。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