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横琴深合投资有限公司、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联合主办的2025澳琴大健康峰会同时在珠海横琴和澳门两地举行,近200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医药同仁参加了本次盛会。
首届全国名中医、第四届国医大师林天东,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忠朝等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聂新平在欢迎辞中表示,合作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横琴规划》《横琴方案》为指导,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核心使命,积极对接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力推进。
聂新平介绍说,澳琴两地通过聚焦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补链延链型项目,探索新药创新、研发、落地新机制等举措,加快大健康产业在合作区发展壮大、集聚成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良教授在演讲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是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一片沃土,发展潜力巨大。在刘良院士的带领下,横琴已经构建成千亿级中医垂直领域大模型、中医横琴大模型,实现“训练-测试-部署”全链条国产化,在模拟考试场景中,中医横琴大模型的性能显著超越专业领域大模型,已经全面接入Deepseek,即将发布中医横琴大模式2.0版本。
“粤澳两地正在共建的中医药高端科技支撑平台,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从顶层设计构建‘科研+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打造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强化琴澳产业协同定位。”刘良院士介绍说,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横琴实验室)通过整合量子极弱磁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建成全球首个“一站式、无人化”中药新药创制平台,实现从成分提取到活性测试的全流程智能化。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向与会者分享了我国创新药发展的政策优势、医保支付改革方向以及人才梯队发展趋势。宋会长指出,我国医药创新研发贡献目前稳定处于第二梯队前列,中国医药创新在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数量稳居第二梯队之首。
“国际上的技术封锁和产业打压,倒逼中国亟需完善创新药内循环市场,改善国内创新环境,建立产业发展循环,提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在宋瑞霖会长看来,横琴具有政策优势、资本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从地理位置来看,更具有天然国际化优势和发展使命。因此,宋会长认为澳琴一体化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应该把人才的国际化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税收制度、货币结算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叠加,完成人才国际化储备,只有人才实现了国际化,才能实现产品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忠朝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在细胞治疗的新时代,全国有望在政策、技术与临床应用领域取得全面突破。
“目前横琴依托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优势,建立‘细胞治疗特区’制度框架,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先进技术通过澳门认证快速落地应用,同步推进粤港澳三地临床数据互认。”韩忠朝院士介绍说,通过政策赋能、跨境资源整合与国际规则衔接,横琴正构建细胞治疗产业的“湾区范式”,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升级提供制度创新样本。
横琴深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刚介绍说,澳琴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制度创新优势凸显,分线管理畅通要素流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生态日趋完善:政企资本协同发力,专业园区集聚成链;澳琴协同纵深发展,顶尖科研资源持续导入,“产学研用”转化效率显著提升;国际通道加速拓展,中医药产品通过澳门认证走向世界,健康资源配置枢纽地位日益巩固。
论及澳琴两地大健康产业的协同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相关与会专家认为澳琴大健康产业协同以“制度创新+跨境生态+国际规则”为核心,通过政策协同、产业链分工与品牌国际化,推动中医药从区域合作跃升为全球健康治理标杆。未来需进一步破解制度摩擦、强化技术转化效率,巩固中国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战略支点地位。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期间,主办方还针对澳琴中医药发展、生物医学新技术、智慧医疗以及女性健康等话题邀请专家深入谈论,并为澳琴大健康产业一体化协同创新建言献策。
免责声明:蚌埠新闻网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