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新“四五六”模式 谱写文明新篇章

2019-04-10 07:37

蚌埠107路公交车每天途径机关、学校、医院、汽车站、火车站等地,人员聚集度高、流动频繁、客运量大,是全市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去年6月,我市依托这条线路的公交车建成全省首条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在公交车身、公交电视、车内灯箱、语音提示、公交站点等最显著的位置进行文明实践宣传。经过近一年的运行,107路公交车已经成为理论宣传的最佳“开放式”、“流动式”平台,被誉为“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107路公交车是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典型代表。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部署要求,创新“四五六” 工作模式,建好用活文明实践新平台,深入一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接地气、暖民心、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当前,全市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1256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486支,开展活动3881次,招募文明实践志愿者13.5万人,蚌埠文明新气象持续焕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增强“四力”    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入心”

去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贴近群众的优势,创新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不断增强文明实践工作的凝聚力、生命力、吸引力、号召力。

其中,蚌山区雪华乡依托“众学课堂、众说讲坛、众选平台、众演舞台、众倡家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五众”平台;淮上区荷花园社区实施“七民”工程,在实践站着力打造“七心”家园;固镇县浍河社区依托老街文化底蕴,通过历史陈列,留住乡愁记忆……

“一站一品牌、一所一特色”。这是蚌埠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特点,也是蚌埠对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持续探索和总结:

一年来,我市织好“阵地网”,不断增强文明实践凝聚力。在全市建设“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乡街)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文明实践公交车专线、文明单位、主题公园广场、志愿者服务站等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3+N”工作组织架构,织密点、线、面全覆盖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目前全市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1256个。

一年来,我市选好“轻骑兵”,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生命力。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以领导干部、学校、青年党员为主体的“传理论帮扶志愿服务队”,以村级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机关业务骨干为主体的“传政策帮扶志愿服务队”,以技术专家、农技能人、致富能手为主体的“传技术帮扶志愿服务队”,以教师、文艺人才、优秀退伍军人、蚌埠好人道德模范、退休老干部等为主体的“传文明帮扶志愿服务队”,通过“四传四帮”志愿服务队,全市共招募文明实践志愿者13.5万人,构成了文明实践的“轻骑兵”。

一年来,我市说好“地方话”,不断增强文明实践吸引力。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深入了解辖区党员群众的需要,让党员群众来“点菜”,宣讲小分队点对点“上餐”。实现每年有计划、每季有主题、每月有重点、每周有活动。各地突出主题特色,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一年来,我市吹好“文明风”,不断增强文明实践号召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方针政策、身边好人故事等有机融入文艺节目中,让小广播响起来,让文艺宣传车跑起来,让蚌埠花鼓灯舞起来,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881场,仅在春节期间,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办了400多场“欢欢喜喜过大年”文艺汇演活动,为广大居民带来满满“年味”和正能量。


聚焦“五抓"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

一年来,蚌埠市从方便群众受教育的角度出发,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推深走实。

这一年,蚌埠通过“课堂讲习”等方式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理论,采用威风锣鼓、快板书、三句半、演讲赛、知识竞赛、剪纸、展板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利用赶大集、民生政策宣讲月等,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技术培训、讨论交流等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了真正深入基层,各地还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整合网上网下多种资源,保证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开设文明实践活动栏目,定期更新学习内容,组织党员干部、理论骨干开展专栏笔谈、在线访谈、讲微党课等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走进群众生活。

在深入基层开展活动的实践中,我市总结形成了“五抓”模式。

一是抓覆盖。按照“整合、融合、创新”的原则和“四统一”的标准抓覆盖,在前期县区、乡街、村居建设全覆盖基础上,实现志愿服务队伍、文明实践活动和群众参与全覆盖,切实做到“一个中心、多种功能、共享使用、全域覆盖”。

二是抓队伍。组建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要求每一名志愿宣讲员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志愿宣讲。广泛吸纳基层各界人士参加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打造一支“接地气、暖民心、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被服务者综合评价,志愿者获得积分,通过积分兑现奖励,形成志愿者和被服务者的良性互动。

三是抓活动。结合市委开展的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统领各项为民服务活动。打造文明实践活动的“中央厨房”,紧贴群众实际需求设计“菜单”。通过群众“点单”,厨房“派单”,志愿宣讲员“埋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模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同时,开展“五个一”文明实践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文明实践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政策理论学习分享会、每季举办一次道德讲堂、每半年组织一次群众性观摩评议活动、每年利用“我们的节日”开展一次文体活动。做好文明实践“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

四是抓典型。定期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观摩活动,现场打分点评,总结推广经验。年内将开展“蚌埠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十佳宣讲案例”评选表彰工作,推动“文明实践大宣讲”全覆盖,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五是抓考核。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三县季评分,六区月排名,通过考核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扎实有效、常态长效地开展。


突出“六效”   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实”

在蚌埠,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建设,杨苗苗、张劼、欧兴田、黄凤……这些中国好人、蚌埠好人的名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如何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效?蚌埠在工作中坚持“聚、兴、旺、提、助、乐”六字要求,要求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必须达到“聚了民心、兴了文化、旺了人气、提了素质、助了产业、乐了百姓”的效果,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真正成为引领思想认识、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群众百姓、密切干群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有效载体。

——聚民心。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通过开展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提振了精神,共筑了目标。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便民利民,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推动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民心得到极大凝聚。

——兴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并积极组织文艺宣传车、花鼓灯舞表演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了兴文化、育新人的目的。

——旺人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建设,让志愿服务有了载体。目前,全市文明实践志愿者13.5万人,其中有8万多人参与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的3881场志愿服务活动。

——提素质。通过正面宣传、典型引领,市民素质得到普遍提升。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的时代新风在蚌埠蔓延,文明行业、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祭祀、文明旅游、文明养犬等各项群众性创建活动在蚌埠如火如荼开展。

——助产业。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传技术帮扶志愿服务队”等专业性队伍有了活动平台,能够精准帮助有需要的群众,特别是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甚至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乐百姓。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知识、学技术、看节目、看表演,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群众能有效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各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服务他人、受到帮助、感到温暖、实现价值,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蚌埠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5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