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0日,蚌埠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部委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获颁验收合格证书,标志着皖北首个综合保税区即将封关运行。至此,国家级高新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以下简称“蚌埠片区”)和蚌埠综合保税区“四区融合”,构筑了政策与功能的高能级生态,为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稀缺舞台。

在时代的浩荡浪潮中,自贸试验区宛如璀璨的明珠,引领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蚌埠片区揭牌运行五年来,以“劈山导淮”的敢想敢试精神,在改革的深水区中破浪前行。这片土地如同一个强大的经济磁场,贡献了全市30%的进出口额和15%的实际使用外资额,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如何推进制度创新,打造开放新高地?
今年9月,蚌埠片区举行五周年“十佳”制度创新案例评选活动,57项制度创新案例参加评选。经初审、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出10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和15项优秀案例。
“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系统性集成改革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一系列首创性、集成性的改革举措,形成了51项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级、长三角及省级制度创新成果。”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主任方浩亮介绍,这些创新成果中,6项改革举措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年度发展报告,7项案例入选长三角自贸区联盟创新案例及安徽自贸试验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的典型经验”获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充分肯定。
在跨境结算领域,蚌埠片区创新推出了“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白名单+自律监管’模式”,业务办理时间从原来的3至5天压缩至1天之内,效率提升了67%以上。在通关便利化方面,创新“省内组货+全国通关”的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实现了就地组货、全国通关,不仅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还降低了企业成本,累计备案主体已达613家,实现交易额9.72亿美元。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实现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的真实性审核场景应用,已核验业务27笔,金额达845.65万美元……
在持续推进制度创新过程中,蚌埠片区坚持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开放引领,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血脉滋养,以人才汇聚赋能为智力支撑,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指引,最终以政府职能转变筑牢改革基石,为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了蚌埠智慧和新方案。
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以前办完营业执照还要办经营许可证,得耗时好几天,现在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干生意了。”王先生在我市经营一家食品企业,蚌埠片区推行的“一照通”改革,让他切实感受到了开办企业的便捷。
与“一照通”改革类似,在政务服务领域,蚌埠片区还推行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通过税务与政务系统的深度对接,实现了信息一次采集、数据互认互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最快仅需1.5小时,申报材料由原来的6张申报表简化至1张,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事。
法治保障方面,蚌埠片区成立全省首家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为外向型企业提供“全球一小时”涉外法律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为本土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法律支持。为进一步提升信用修复效率,蚌埠片区实施了“两书同送+闭环管理”信用修复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打通信用修复“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了信用修复知晓率和修复效能,帮助企业重塑信用形象,重回发展快车道。
为企业提供从登记注册到生产经营的全流程包办服务,推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并创建“首席服务官”制度助推项目落地;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建立覆盖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和投诉协调机制;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整体通关效率位居全省前列;优化税务、海关、外汇管理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成立禹会区人民检察院服务自贸区建设检察办公室、禹会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庭,设立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蚌埠分中心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工作站、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蚌埠片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出极具吸引力和成长性的创新创业新生态。
“我们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助企降本增效,落实外资负面清单缩减,提升跨境付款效率;提升跨境服务效能,强化部门协同与海关监管互认,发挥‘单一窗口’全链条服务功能,推动外贸转型与海外仓资源共享。”方浩亮表示,蚌埠片区把营商环境视为“水和空气”,将继续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着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
目前全市硅基新材料产业多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或全国第一,形成了新型显示、特种硅基、智能传感器等特色产业链;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通过推广生物降解材料应用,构建了从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体系。
下一步,蚌埠片区将推进科创产业园建设,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载体,构建硅基与生物基“双基”全链条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商业航天、智能传感器、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壮大,通过联动创新区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为产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五年拾级而上,蚌埠片区取得了丰硕的改革开放成果;展望未来,“十五五”期间,蚌埠片区将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化系统性改革、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制度创新方面,突出全产业链制度创新,实现蚌埠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平台突破发展,深化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综合保税区“四区融合”,实施高水平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双高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商业航天、电子信息、贸易加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奋力打造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蚌报融媒体记者 吴媛媛 通讯员 刘杨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