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剑指“六弊”顽疾,锻造担当铁军 ——全面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

2025-11-25 09:09



当此蚌埠振兴爬坡过坎的关键一程,干部作风已成决定成败的核心变量。市委市政府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出强音,向“庸、懒、散、浮、怨、冷”六弊沉疴下猛药,对效能瓶颈动真格。《意见》不仅是原则性的要求,更是一套治本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它以“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明晰边界,激荡清风正气,砺炼担当铁军,重塑机关工作的新生态,为全市机关干部划出硬杠杠、明确责任田,以非常之功成就蚌埠重回C位的非常之业。近日,记者采访到市委督查考核办相关负责同志,对《意见》进行解读。

出台背景:剑指沉疴,回应振兴之需

问:为何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市委市政府要专门出台这样一份关于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

答:这是一份顺应发展大势、直击作风顽疾的“及时雨”和“动员令”。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蚌埠振兴、重回C位”的攻坚期,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任务催人。机关效能直接决定发展动能,干部作风直接关系蚌埠形象。然而,“庸、懒、散、浮、怨、冷”等突出问题仍在一些部门和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已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此《意见》的出台,就是要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向这些顽瘴痼疾“亮剑”,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效能建设,彻底扭转不良风气,让市直机关真正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火车头”和“示范窗”。

深层考虑:系统破局,构筑闭环之治

问:这份《意见》的“硬核”之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其“硬核”在于构建了一个“意识引领—制度约束—监督问责—能力提升”的完整闭环,环环相扣,周密严谨。

一是责任链条“密不透风”。明确各单位党组(党委)是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将效能建设与干部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直接挂钩,形成了“业绩就是尊严”的鲜明导向和“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的压力体系。

二是制度规定“带电长牙”。不仅重申了《市直机关效能建设“十不得”》等纪律要求,再次强调上班时间炒股、玩游戏、网络购物、观看娱乐视频等行为明令禁止,并将其纳入常态化明察暗访重点。会风会纪由主办单位专人监督,违反者依规依纪严肃处理。机关效能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干部监督和巡察监督范围,以监督问责倒逼制度刚性执行。真正让纪律成为“悬顶之剑”,推动各项制度规定落地生根、长效运行。

三是监督问责“无处不在”。构建了“日常监督+明察暗访+投诉办理+社会监督”的立体监督网。市级层面将持续开展明察暗访,“抓现行、抓典型、抓通报”。效能投诉坚持“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有责必问”,深入开展“千企万众评科长”,将干部作风效能作为重要评议内容,让履职行为时刻处于阳光监督之下。

问:《意见》在推动工作落实、提升服务效率方面,有哪些创新的机制和硬招?

答:《意见》推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新机制、新方法:

推行“闭环管理”。紧盯“第一战略”“第一战术”“三大主渠道”,要求各项工作构建“项目定标—任务量化—责任到人”的落实链条,强调以“实物工作量”说话,杜绝“纸上谈兵”和“数字游戏”。

强化“跨部门协同”。对涉及全局或跨领域、跨系统的工作,由首个接到任务或诉求的部门牵头负责,建立牵头负责机制和信息会商、线索移送机制,结果反馈机制,旨在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协同作战”合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再“跑多个门、找多个人”。

加速“智慧赋能”。要求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迭代升级,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深化“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大力推行涉企执法“综合查一次”,从根本上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能力。

问:如何确保这份《意见》不会沦为“一阵风”或者“纸上谈兵”?

答:《意见》还有一则附件,为《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效能建设任务清单》,将正文内容细化为11个方面31项具体任务,牵头单位包括12家市直单位,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安排,确保《意见》持续落地落实。这也是我市首次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列出明确的任务清单。

确保《意见》落地生根,靠的是三重保障:

首先是明察暗访“常态化”,持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明察暗访,抓现行抓典型抓通报,推动明察暗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其次是考核奖惩“硬挂钩”,效能表现与个人考核、部门评优、干部晋升“硬挂钩”,让“干好干坏不一样”成为现实,让效能低下者“有压力、没市场”。第三就是主体责任“严追究”。对效能建设抓得不力、问题频发的单位,将严肃追究党组(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的责任,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主要内容:多措并举,锻造担当铁军

问:对于普通机关工作人员而言,《意见》划出了哪些绝对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答:纪律“高压线”:严禁迟到早退、脱岗旷工;严禁在办公时间从事炒股、游戏、网购、看视频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严格遵守机关食堂就餐、请销假、外出报备等日常制度;严格遵守省、市关于会风会纪的有关要求。

作风“高压线”:坚决杜绝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对涉及跨部门的工作,实行“首接负责制”,首个接到任务的部门必须牵头协调,明确时限,解决问题。对于执行政策“一刀切”、简单化,或者一推了之造成严重后果的,依规严肃处理。

服务“高压线”:对企业群众诉求不得敷衍塞责、拖延推诿。必须用好“12345”热线和“办不成事”窗口等渠道,确保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问:《意见》对提升干部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哪些具体路径?

答:《意见》将干部能力提升视为效能建设的根本保障,为了引导和帮助机关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岗位练兵、政策宣讲等活动,引导大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持续更新知识库,提升专业素养。

升级学习平台。整合“蚌埠振兴大讲堂”“淮畔讲堂·书记论坛”“双招双引专题培训会”等资源,实行分类分主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效能首训”。将机关效能建设行为规范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的必修课,从踏入机关的第一天起,就牢固树立“效能意识”和“规矩意识”。

问:除了严格的监督与问责,《意见》在加强正面引导、激发干部内生动力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答:市委市政府在效能建设中,始终扮演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指挥”角色。《意见》的出台本身就是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的集中体现。文件明确要求,要“深入挖掘和宣传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创建模范机关的浓厚氛围,激励机关党员干部争做效能建设的表率、担当实干的先锋,为加快蚌埠振兴、重回C位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旨在通过树立可见、可学、可追赶的标杆,全面激发“效能力量”。

今年,市委督查考核办联合蚌埠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陆续推出“收心归位严纪律”等专题报道,开设“惟实励新 增效赋能—蚌埠市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专栏,多角度展示各县区和市直单位在创新思路、优化服务、数据赋能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推广效能提升典型案例,努力以典型引领凝聚作风建设合力,将效能建设从制度要求深化为文化自觉,在全市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意见》,既是指导工作的“任务书”,更是每位机关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的“操作手册”与日常履职的“基本遵循”。全体机关干部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积极投身这场效能革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为加快蚌埠振兴、重回C位提供最坚实的支撑。(记者 陈瑶 )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