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今年4月,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提出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为着力点,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加快推进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快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以及后端分类处理等诸多环节,如果中间某一环节“卡壳”,就无法形成完整循环利用的链条,正因为如此,垃圾分类是好事也是难事。这项工作,我市经过前期夯实基础,近期实践操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习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批示和指示,催人奋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信心,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
◇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提前谋篇布局,因为垃圾分类是一篇大文章,必须全链去思考,在没有支撑体系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就是一句空话。
王家渠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即将出台的《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值得期待,立法后,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就有了法治保障,法规的出台有利于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徐豪 市政协常委、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桑德积极参与蚌埠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前已在全市87个居民小区、1所学校设置了“好嘞社区”服务亭,配置智能垃圾分类箱,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
◇与过去实施的“三分法”相比,“两分法”更为简单便捷,更接地气,有助于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其中也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良苦用心。
刘佳 桑德环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陶然北岸小区,好嘞服务亭工作人员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进行指导。
蚌埠街头的垃圾分类箱。
深度对话
【广泛参与】 随手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去年6月,市政府出台《蚌埠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拉开序幕
主持人: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今年4月,随着住建部等9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发布,生活垃圾分类不仅成为“热词”,更成为全社会关切的新“时尚”。在国家层面的《意见》出台之前,我市已于去年6月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家渠:习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批示和指示,催人奋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信心,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较早,除先行试点的全国4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外,在地市级层面我市可谓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官和探路者。去年6月,市政府出台《蚌埠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拉开序幕。
《方案》明确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范围、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确定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深入社区宣讲发动,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度和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不知不觉中,生活垃圾分类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我市居民的生活中。在小区漫步,我们随时都能看到不少居民主动将垃圾分类投放,将其中有价值的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兑换积分,这样的场面在前些年是不曾看到的。
刘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参与蚌埠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8年起,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在全市87个居民小区、1所学校设置了“好嘞社区”服务亭,每个服务亭配置一个LED显示屏,一组智能垃圾分类箱,一辆新能源电动厢式转运车,并安排两名分类引导员,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云平台、好嘞APP载体,推行积分兑换机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与引导工作,服务居民约1万户,师生0.5万人。同时,为满足分类回收要求,投资200万元新建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综合型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废纸、塑料、纺织物等可回收物进行集中分拣处理,增加了家电等可回收种类,并按照要求规范设置“有毒有害暂存储藏室”,回收可回收物9972吨、暂存有毒有害垃圾396公斤,其它垃圾结合环卫回收体系收运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9.5%,基本实现有害、可回收、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三分类”。
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是企业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专门购置了一台舞台车,专门用于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在社区我们采取上门入户的办法,“零距离”讲解,利用公益活动和微信公众号,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2018年共举办活动150余场,大约45000人次参与活动。
徐豪: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从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再到北京考察时,鼓励老街坊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一以贯之的关注和重视,从一个侧面深刻表明,我们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落在细处,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着美好生活。
其实,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规划先行】 夯实基础,补齐短板
◇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提前谋篇布局,必须全链去思考
◇投资约18.5亿元建成大型垃圾转运中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谋划并落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餐厨垃圾资源化项目,逐步突破后端处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主持人:有一说,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因为它可以节约资源,可以保护环境,同时参与垃圾分类的人也都有一颗善良美丽的心。虽然垃圾分类“很美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生活垃圾分类难在哪,如何去破除这些瓶颈因素?
王家渠: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长的链条,链条的每一环节都不能缺位,否则,前面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是国内许多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一直没有突破的原因所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分类转运体系尚未建立,前端即使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但转运时,却一股脑地混装在了一起,那么前面的分类投入就是无用功。再比如,分类投放收集有了,分类转运也有了,但如果后端处置、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没有跟上,前期的汗水也要白流。垃圾分类不是一个新词,但说了这么多年,之所以很多城市没能真正落地,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体系支撑。因此,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提前谋篇布局,因为垃圾分类是一篇大文章,必须全链去思考,在没有支撑体系的情况下,垃圾分类就是一句空话。
正因为如此,我们最先做基础工作就是规划,2014年5月《蚌埠市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布局规划》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论证,2018年1月,编制完成了《蚌埠市市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还出台了《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蚌埠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投资约18.5亿元建成大型垃圾转运中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谋划并落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餐厨垃圾资源化项目,后端处理“最后一公里”突破后,生活垃圾分类便水到渠成。
刘佳:桑德环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是桑德环卫的全资子公司,而桑德环卫与蚌埠市政府合作,全面承担蚌埠市环卫工作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对于桑德公司而言,蚌埠项目是整体打包项目,也是整个公司为数不多的大项目,公司的目标是把蚌埠项目当成一个“样板工程”打造,因而在设备投入、服务标准等诸多方面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蚌埠环卫的作业质量可以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媲美。
在生活垃圾分类领域,桑德也是提前布局,早在2016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陶然北岸小区建立了第一座好嘞服务亭。可能不少人误解说,好嘞服务亭不就是一个废品回收点吗?其实完全曲解了“好嘞”的价值。服务亭是一个点不错,但它肩负的使命却非同小可。我们知道,生活垃圾分类最难做的是哪一个环节,不在中转,也不是处理,因为那些只要谋划得当,花钱就能办成,而最难的是让千万个家庭、所有人都有分类意识。从表面上看服务亭是一个服务载体,但这载体承担的是传播分类意识的重任。通过深入社区贴近服务,与居民建立邻里关系,服务可以增加与居民之间的“粘性”,可以培养情感,可以随时将分类理念传播开来。建立分类积分兑换商品制,目的是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经过三年的探索,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许多居民已经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当成一种新的生活“时尚”。
【形成合力】 推进立法,渐入佳境
◇目前《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通过市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作出重大调整,将“三分法”调整为“两分法”,即“干和湿”两大类
主持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了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列,下一步我们怎么将生活垃圾分类引向深入?
王家渠:去年以来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我们制订的目标还相距甚远。不过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制订下一步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面,下一步我们将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由“三分法”调整为“两分法”。现行“三分法”,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三种,这种分法虽然比较细,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点“摸不清头脑”,不利于推广。而将生活垃圾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两大类,就是从没有听说过垃圾分类的老人也能理解操作。
同时,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分类服务企业采取二次“四分类”法,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餐厨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干垃圾经分拣后,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置;有害垃圾由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其他垃圾通过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
另外,为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旨在通过地方立法明确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标准和要求,解决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法治保障。目前《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通过市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
刘佳:“两分法”的实施和即将发布的《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必将助推蚌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快步向前。
与过去实施的“三分法”相比,“两分法”更为简单便捷,更接地气,有助于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其中也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良苦用心。对市民来说,“两分法”分类最为简单,实际上,分拣这道工序并没有减少,而是将分拣的任务“转移”到了垃圾分类服务企业的身上,这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因为二次分拣需要场地,需要增加人手,需要增添运力。虽然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但我们依然举双手赞同这一分类方案。因为只有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到生活垃圾分类中,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才能更好,只有如此,运营企业才能产生规模效益。
徐豪:将生活垃圾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城市管理的进步,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护身符”,意义非凡。
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通过不断探索,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垃圾分类不是哪一方面的事,需要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