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凝聚同心 共育民族团结幸福花

2022-08-24 07:47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 沛

夜幕降临,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临北回族村,随着动感的音乐声在文化大舞台响起,村民们开启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共享多彩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临北回族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新创业园、民族文化广场、临北清真寺和特色民居一条街将临北回族村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得淋漓尽致。

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产业,临北回族村的变迁只是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的一个缩影。我市现有4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4.3万人,其中回族3.8万人。2017年,我市被国家民委确定为“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2019年,我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20年,我市3个集体和2名个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近年来,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建成果惠及人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思想政治引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方式。全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把抓好民族宗教工作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深入推进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到位。多年来,我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经济建设、党建、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落实、督查,构建多元责任体系,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同时,做好社会宣传教育,持续办好群众文艺演出、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成就展、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在全社会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民族团结的花朵越开越艳。

加快“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我市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68万元发展民族乡村经济。加快淮上区四铺回族村、五河县临北回族村、固镇县桥东村和五铺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民族乡村培育畜禽、设施蔬菜等特色高效生产基地,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持续做大做强,鼓励就近带动各族群众抱团发展。

结合乡村振兴,让各民族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全市12个民族村全部纳入省、市两级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五河县临北回族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围绕抓点示范,2019年以来,全市共命名1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其中,2个单位被省民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如今,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2个民族村的卫生室全部改扩建。全市民族乡村全部建成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民族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为保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狮子舞项目传承,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先后建成了毽球、蹴球、武术训练基地。

汇聚同心力量,构筑各民族幸福家园。我市不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使少数民族群众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近年来,连续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列入深化改革要点。及时更新台账信息,实现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积极开展“我们是一家人”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先后在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建立了4个“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成立语言翻译和志愿服务队伍,先后提供志愿服务30余次,切实增强了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市委统战部在安徽治邦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蚌埠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探索做好民族领域涉法律事务的方法举措,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新时代,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我市将持续深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这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馨香宜人。

109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 沛

夜幕降临,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临北回族村,随着动感的音乐声在文化大舞台响起,村民们开启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共享多彩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临北回族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新创业园、民族文化广场、临北清真寺和特色民居一条街将临北回族村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得淋漓尽致。

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产业,临北回族村的变迁只是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的一个缩影。我市现有4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4.3万人,其中回族3.8万人。2017年,我市被国家民委确定为“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2019年,我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20年,我市3个集体和2名个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近年来,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建成果惠及人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思想政治引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方式。全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把抓好民族宗教工作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深入推进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到位。多年来,我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经济建设、党建、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落实、督查,构建多元责任体系,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同时,做好社会宣传教育,持续办好群众文艺演出、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成就展、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在全社会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民族团结的花朵越开越艳。

加快“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我市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68万元发展民族乡村经济。加快淮上区四铺回族村、五河县临北回族村、固镇县桥东村和五铺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民族乡村培育畜禽、设施蔬菜等特色高效生产基地,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持续做大做强,鼓励就近带动各族群众抱团发展。

结合乡村振兴,让各民族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全市12个民族村全部纳入省、市两级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五河县临北回族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围绕抓点示范,2019年以来,全市共命名1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其中,2个单位被省民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如今,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2个民族村的卫生室全部改扩建。全市民族乡村全部建成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民族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为保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狮子舞项目传承,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先后建成了毽球、蹴球、武术训练基地。

汇聚同心力量,构筑各民族幸福家园。我市不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使少数民族群众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近年来,连续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列入深化改革要点。及时更新台账信息,实现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积极开展“我们是一家人”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先后在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建立了4个“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成立语言翻译和志愿服务队伍,先后提供志愿服务30余次,切实增强了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市委统战部在安徽治邦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蚌埠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探索做好民族领域涉法律事务的方法举措,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新时代,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我市将持续深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这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馨香宜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