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播下科技的种子 收获丰收的喜悦

2022-10-11 07:32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首席记者 靳瑾 文/图

眼下正是丰收季节,位于燕山乡的海上明珠生态园内,科技特派员王士梅望着沉甸甸的稻穗,不由满面笑容——熬过了今夏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节水型抗旱系列水稻品种迎来了丰收。

王士梅是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抗旱育种团队负责人,也是省级科技特派团的一员。10年前,她与团队来到位于燕山乡王巷村的海上明珠生态园,在这里试种抗旱、稳产的节水型抗旱第一代品种绿旱1号,由此与蚌埠结缘。

在业内,选择水稻育种方向被称为选择“赛道”,极端气候条件下保丰收,还要兼顾口感、性能,无疑是一条困难“赛道”。王士梅和同事们硬是在这条赛道上“深耕”10年。无论寒冬酷暑,一年有250多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和实验室,开展成千上万次的水稻节水抗旱对比试验,田野上“写满”了他们的论文。终于,王士梅团队用汗水浇灌出的种子相继萌发,成功地解决了品质、抗性与产量协同的瓶颈问题,在绿旱1号的基础上,2021年育成了新一代节水优质高产型水稻新品种绿旱639及系列杂交稻新品种。从2012年至今,海上明珠生态园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开展节水抗旱的绿旱系列品种大田示范,10年里连获丰收。即便是今夏连续40℃的“烤验”,该品种也比同类型水稻增收20%左右,亩产稳定保持在600公斤以上。而且,因其口感好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每公斤售价超过10元还供不应求。

王士梅看着节水型抗旱系列水稻沉甸甸的稻穗,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绿旱系列品种仅节水、省工,每亩地就可减少投入260元。直观一点说,斜坡地不利存水,普通水稻很难存活,绿旱品种却能种植。”王士梅颇为自豪地介绍:就在不久前,省内外专家在紧邻王巷村的绿旱系列品种百亩示范片中,测得“绿旱两优21”亩产达748.7公斤,再创新纪录。“这时候回想再顶着40℃的高温在田里育种,好像也没那么痛苦了。”她笑着说。

不仅仅是生态园内的试验田,新品种已在当地扎下了根。如今,王巷村及周边的1500余亩土地都种上了绿旱品种,占稻作耕地总量的80%以上。“10年前我刚来的时候,附近农民大多种的是普通水稻,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一亩收成不过千把斤。”王士梅感叹,若是赶上干旱,一季稻种下来甚至会贴钱,很多人干脆搁下田地进城打工,这让王士梅心疼不已。好在如今田野再披绿装,抗旱又高产,可全程机械化种、管、收,还能卖上好价钱的新品种,焕发了土地的生机,也挽回了农民的信心。

随着国家加大种业振兴支持力度,我省实施种业强省建设行动,推进良种重大科研攻关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王士梅也定下了更远大的目标:将节水抗旱稻推广到1000万亩。

农事不等人,王士梅依旧步履匆匆。来不及品尝丰收的喜悦,她和团队即将赶赴温暖的海南,继续新品种的培育。“我们和种子,都赶上了好时代。”她笑着说。

23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