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文/图
人间烟火加品质制作,一方水土经年累月的沉淀涵养,代代匠人们的用心传承,才有了有滋有味的风味人间。
在官宣的我市市级非遗项目名录中,能“吃”的非遗技艺、与“吃”有关的非遗民俗占了两成。这些味道里蕴藏着人们对故土和家人的眷恋,对传统技艺的坚守。雪园小吃、董湖粉丝、湖沟烧饼、老石家百草梨膏糖、老淮滨传统菜品、白家清真炒货技艺……这些凝聚着无数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传统技艺,穿越沧海桑田,历经世事流转,成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食客叹服“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也创造了更多经济价值。
非遗美食地图带你寻味
“市民、游客可以跟着这张地图品味美食、追寻匠心、打卡非遗。以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的印象是老旧、无趣、死板,但其实很多非遗项目镌刻着岁月的印记也焕发着勃勃的生命力。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这些非遗项目逐渐走向生活,融入日常。出于这种想法,我们设计并且印刷了‘舌尖之旅 美味蚌山’的非遗美食地图。”蚌山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蚌山区相关部门正在赶制一批非遗美食地图,在这份地图上不仅有各条特色美食街区、还有一批知名的非遗美食、农家乐、餐饮企业等。
蚌山非遗美食地图
咸香扑鼻的缸贴烧饼,甜如初恋的老石家百草梨膏糖,药食同源的蚌埠传统酱料,草本秘方而制的白家清真炒货……一道道美食,藏于这份手绘版的《蚌山非遗美食地图》中,游客、市民想吃什么,按图索骥即可。
蚌山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美食作为目的地的吸引力产品,展现区域文化和历史,还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塑造。手绘美食地图将区域内的旅游、特色餐饮、非遗、历史文物等游客关心的资源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别看只是一些小吃或是土菜,但通过非遗美食地图这一平台,可以直接展示蚌山区的城市形象和人文生活,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宣传蚌山,促进我们传统旅游资源的升级。”负责人说。
非遗光环为品牌加分注入动能
“关注我,用珠城二刘传统酱料制作一百道美食……”蚌山区非遗名录中的“蚌埠传统酱料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刘翔在视频中和粉丝们热情互动。自从入选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产品的销售、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没有科技与狠活,你看我们的配料表多干净,就是靠传统工艺。对消费者来说,有‘非遗’的招牌,很加分。有的消费者就是奔着‘非遗’的名头来的。”刘翔说,借着“蚌埠传统酱料制作技艺”注册的“珠城二刘烧虾”商标已经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打造“标准化厨餐”。目前,公司旗下珠城二刘烧虾连锁店在蚌埠已经有16家,全国有100多家。非遗为品牌注入的活力和价值超乎想象。
自古以来市面上梨膏糖不止有千百种,几乎都消融于历史的长河中。市级非遗项目蚌埠老石家百草梨膏糖却一直经久不衰,经过百年流传至今,全因祖传的御用秘方和神奇的效果。
挑选上好的金银花、胖大海、甘草、良姜、陈皮、罗汉果等十几味中草药,熬制药汤,加以梨汁,配上冰糖小火熬制。成品甜中带凉,凉中带涩,吃完后,嗓子会十分清爽、舒服。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到了第四代传承人王蕾这里,依旧坚持用古方、古法熬制,保持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按照祖传的药方进行配比加量,要精确到毫克,不敢有半点马虎,这是梨膏糖效果和口味的关键,也是经受住市场考验的法宝。”王蕾说,制作梨膏糖必须保证环环相扣,丝毫容不得半点马虎。老石家百草梨膏糖制作技艺,是技艺的传承,也是对淮北古文化的延展与发扬。作为技艺传承人,她愿意继续坚持这份初心,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好连接现代生活
“不论是对非遗资源的利用,还是公众对非遗项目的认知,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张玮看来,非遗显然是一笔潜力巨大的资源,这需要有关部门对非遗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所有的非遗项目中,美食类非遗项目更容易贴合大众需求,也能更快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张玮说,相对而言,美食类非遗项目从餐桌消费到生活消费,从食物本身到仪式活动等都有所涉及,其文化张力更加突出,在文化推广上会有更大的优势。而且在所有的文化体系中,饮食文化的地位举足轻重,许多饮食发展和当地的文化习俗紧密相连,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仪式习俗文化,加强美食类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可以让文化遗产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近些年,一批非遗项目已经古技创新走入寻常百姓家,甚至变得“潮”起来,在很多年轻群体中红起来,成为网红爆款。
张玮认为,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旅游发展、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实践,做好“非遗+”融合发展,才能使非遗保护传承更加高效和精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更具内涵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