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 文/图
走进林洋光伏的生产车间,借助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仅需16秒就能完成一个组件层压封装前的叠层作业。“我们采用行业领先的双面发电高效转换太阳能技术、转换率可达23%以上。现阶段主要生产太阳能P型双面双玻组件,已通过3倍IEC新标测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适用于雪地、高湿度及强风沙等不利的项目环境中使用,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目前订单已经排到明年1月份。”公司总经理苏亮介绍。
这家位于五河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是由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投资新建的年产3.3GW高效双面光伏组件工业智能制造项目,也是五河县天井湖2GW多能互补风光储一体化的工业配套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9亿元,投入4条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用双面双玻组件自动化生产线。目前,2条生产线设备已安装完成开始调试生产,1条生产线的设计生产能力为4200片双面电池组件/天,每片价值1080元,预计2022年可实现产值约5亿元,另外2条生产线将于2023年4月底前投产。2023年预计年产值不低于40亿元,2024年起,该项目预计将实现年产值不低于50亿元,入库税收约1亿元,同时引进高新技术人才120人。
林洋光伏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进行组件层压封装前的叠层作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在苏亮看来,这为我国能源革命指明了方向,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发电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
向“绿”而生,逐“绿”前行。“近年来,林洋能源在持续拓展清洁能源发电业务的同时,也结合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建设多个储能及微电网示范项目,在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及储能多个应用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积累及安全可靠的项目经验。”苏亮说,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公司在新能源和储能方面加快了战略布局的步伐。
之所以选择落户五河县,除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外,公司还看重了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同时可依托风、光出力特性的差异,实现多能源互补。“根据《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的通知》的要求,多能互补项目实施后对能源结构优化转型、能源保障起到关键作用。本项目通过‘风光储+’模式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方式,建成后风、光年发电量合计超过26亿千瓦时,属于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多能互补项目。”苏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将在天井湖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对湖泊周边滩涂区域、开发利用区,开展包括特色水产养殖、现代农业在内的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电站建设的新形式,进一步壮大五河水产规模,擦亮水产品牌,带动五河县现代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技术创新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安徽项目稳产满产,为蚌埠市打造绿色生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贡献林洋力量。”苏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