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蚌埠好人榜”

2023-03-23 16:49 蚌埠发布客户端  

在淮水之畔的蚌埠,一位位“蚌埠好人”、一张张平凡的面孔,赋予了一方水土温度和力量。好人就像蒲公英,迎风飘散,处处生根。

日前,我市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蚌埠好人榜”,我们身边的10位普通市民获此殊荣,这些“蚌埠好人”的感人事迹充分彰显了珠城儿女的道德情怀,凝聚蓬勃向上的奋进力量。

陈金山

人物简介:陈金山,男,1988年11月生,中共党员,怀远县双桥集镇姚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事迹简介:2018年,在家乡的召唤下,陈金山放弃大型企业高额年薪职位,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姚庄村“两委”真正实现了高学历、年轻化、职业化。这些年轻干部敢于担当作为,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实事。

近年来,陈金山带领村“两委”干部出资、村民捐资、“一事一议”项目等,共修建了近10公里水泥路,群众出行便捷多了。与此同时,还新建了村卫生室、广场,安装了体育设施,路灯实现全覆盖,村庄绿化、下水道、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并兴建了一处乡村书院——“北淝书院”,大大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容和内涵,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

2018年,陈金山带领村“两委”成员到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在双桥集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安徽淝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满地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政府+院校+公司+合作社+农户”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近年来,陈金山获得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安徽省“皖美村支书”、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022年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郭 剑

人物简介:郭剑,男,1988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站职工。

事迹简介:孝顺父母、照顾80多岁的奶奶,“孝老爱亲”深深铭刻在他心里,郭剑就是这样的一位好孝子、好孝孙。

2007年,郭剑入伍,因为表现突出,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嘉奖令,2012年,光荣退伍。如今,郭剑任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站,多次荣获单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生产者”和“技术能手”称号。

从列车员做起,干一行、爱一行,郭剑很快成为一名“多面手”。2015年,远在千里之外的郭剑,接到了父亲突发脑梗的消息,经抢救,父亲苏醒了,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郭剑和母亲轮流守护在医院。

郭剑把时间规划到分钟,出乘上班、看护父亲、照顾奶奶、买菜烧饭、处理家务,像上了劲的发条,每天都忙得连轴转,父亲也逐渐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拾起对生活的勇气。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他放弃晋升机会,申请到离家近的蚌埠站工作。他希望下班后第一时间回到父亲身边,能看见父亲脸上幸福的笑容。

他还担任了“蚌埠站站史陈列馆”义务讲解员、蚌山区“理响蚌山”金牌宣讲员、蚌山区“百姓名嘴”宣讲团宣讲员,讲好红色故事,尽显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才将青春献戎马,又以热血浇花田”的家国情怀。

茆荣中

20230321000269

人物简介:茆荣中,男,1998年2月生,共青团员,蚌埠市第17例、安徽省第4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事迹简介:茆荣中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患病,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虽然家庭困难,但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心存善念,热心公益。

2018年,茆荣中得知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广泛应用于以血液病为主的11大类疾病治疗,便主动留下10ml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和一些血液病患者生命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2022年7月,茆荣中与一名血液病患儿初配吻合。当蚌埠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及是否愿意捐献时,他坚定地回答:“我愿意!”因患者病情紧急,高分辨检测、体检需要同时进行,茆荣中此时正全力备战考研,但仍全程积极配合,最终所有环节顺利进行,符合捐献条件。在家人支持下,茆荣中踏上了前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的爱心捐献之旅。

入院后的5天里,茆荣中每天早晚要打一针动员剂,其间,头疼腰酸等身体反应,茆荣中默默承受。历经2个多小时的采集,茆荣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北京一名4岁的血液病患儿送去生命希望,成为蚌埠市第17例、安徽省第4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秦德英

人物简介:秦德英,女,73岁,高新区大徐村村民。

事迹简介:20多年前,儿媳妇带着患病的祖母和智力残疾的父亲嫁入秦家。一诺千金终不悔。秦德英义务照顾亲家20多年,她的善举传遍了整个村庄,成为大徐村家喻户晓的“模范婆婆”。

2001年9月,秦德英的儿子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女孩,女孩家庭较为特殊,祖母60岁抱养她,养父患有智力残疾,祖母后来也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介绍人告诉女孩,秦德英的儿子是退伍军人,品德好、素质高,勤劳能干,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女孩表示,自己家庭特殊,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男方能让她带着祖母和父亲一起嫁过去。秦德英的儿子没有半点迟疑。

回家后,儿子将女孩的情况告诉了母亲秦德英。秦德英说:“我们家条件也不好,但是我们肯劳动、能干活,我相信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儿子和儿媳在外地务工,秦德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亲家,一晃数年。2007年冬天的一天,儿媳妇86岁的祖母安然离世。

2009年,儿子、儿媳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市里买了一套商品房,但房子楼层高、面积小。秦德英体谅孩子们的难处,主动说:“你们带着孩子到城里上学,孩子教育要紧,你爸就在我这住,有我吃的就有他的。”

秦德英尽心尽力照顾亲家,儿媳也很孝顺,感恩在心,她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着婆婆,婆媳二人的事迹在当地成为佳话。

邵建明

人物简介:邵建明,男,1955年5月生,怀远县龙亢镇龙亢村人,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

事迹简介: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的前身,是一所由老教师、老党员、历史爱好者筹集资金创建的民办纪念馆。邵建明的恩师韩文亮在弥留之际把纪念馆托付给邵建明,让他把纪念馆守住,把红色血脉代代传下去。为了一句承诺,邵建明义务守护了20多年。如今,年近古稀的邵建明,依然坚持要把红色故事说下去。

韩文亮去世后,压在邵建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集馆长、讲解员、保安等角色于一身,每天从早忙到晚。孩子上学需要用钱,邵建明又下岗,只能靠政府补助和妻子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邻居都劝他:“你守着这个纪念馆又不收费,你到底图啥?你有做木匠的好手艺,不如改行做生意。”每每听到这样的话,邵建明都无比坚定,“日子再难,也要坚守下去。”

2012年,纪念馆在多方大力支持下升级改造后重新开馆。10多年来,淮上英烈展厅共补充完善50多位烈士的信息,邵建明收集整理的淮上牺牲烈士传略足足有半尺多厚,约30万字。

20多年来,他为前来瞻仰的群众、军人、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等万余人次讲解革命历史,累计宣讲2000多场次。

从年富力强到头染白发,邵建明20多年如一日,在龙亢这片革命热土上发光发热。他常说:“讲解革命历史是为了让现在的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只要我还能动,就要把红色故事讲下去。”

万小华

人物简介:万小华,男,汉族,1970年6月生,蚌山区湖滨行政中心南湖小区居民。

事迹简介:在南湖小区,只要提起万小华的名字,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坚持无偿献血20多年,累计献血11950毫升,获得2010至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2至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南湖小区成立义务巡逻队,万小华第一个报名。谁家要是有困难,万小华知道后会尽力帮忙:有人家中下水道堵了,他帮忙疏通;大雪过后,他拿着铁锹和扫帚出门,一点点清除道路上的积雪,方便邻里出行……他用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人。

献出一袋热血,挽救一条生命,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2000年,万小华响应单位号召,走到献血队伍前头,撸起袖子献出400毫升,拿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献血证。

2002年,万小华的同事因急性胃出血急需输血治疗,可当时血库告急。万小华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从此以后,对于紧急输血的求助,万小华总是热心帮助。

经历过两次紧急献血后,万小华开始顾虑自己的血液质量是否达标。万小华懂得,原来每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都会进行严格检验,只有合格了才能应用于临床,施救于病人。可以说,从参加无偿献血到血液合格,也等于是对献血者的一次健康体检,认识到献血不仅可以帮助别人,对自己身体也有益后,他默默坚持20年,并一直保持着健康向上的状态。

王玉环

人物简介:王玉环,女,1970年5月生,怀远县包集镇高庄村村民。

事迹简介:崔云田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孩子年幼,靠崔云田一人种田支撑。崔云田患病后,无法下地干活,王玉环夫妇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崔云田离世后,王玉环又帮忙照顾他妻子。岁月无情,人间有爱,多年来,王玉环和丈夫就这样默默照顾着邻居一家。

王玉环和丈夫勤劳能干,乐于助人,谁家有什么困难,总要上前帮一把,对于崔云田一家,他们施以更多的关爱。忙崔云田家的活儿,王玉环夫妇比自家的活儿还上心。那年玉米播种时节,天气干旱,看着人家都忙着浇地抢种,崔云田急得团团转。王玉环二话没说,跟丈夫一起,使用自家的灌溉机械,利用一天时间,把崔云田家的5亩多土地浇灌一遍,赶在头茬把玉米播种下地。

不仅如此,王玉环还不断接济崔云田。他家缺钱买农资,王玉环夫妻俩就帮他家买化肥、种子。王玉环上街买菜、买水果,也想着给领居家带一点。

崔云田患病期间,王玉环夫妇每个月都送他到医院治疗,从未间断。病重弥留之际,崔云田拉着王玉环的手祈求道,“大嫂,俺家还请你照顾着点。”说完,就带着无尽的遗憾闭上了眼睛。

王玉环把崔云田的妻子当成了家人,主动承担起了她的饮食起居。一日三餐,热腾腾的饭菜盛好;时常给她送些水果,栽植花草精心打理着她家的院子……她们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浓浓的亲情,王玉环用自己的善行义举撑起了扶弱济困的人间大爱。

杨 辉

人物简介:杨辉,男,1975年7月生,东风社区居民,辉煌文体商贸有限公司经理。

事迹简介:作为固镇县蓝天救援队队员,杨辉积极参与救援行动,成功搜救出多名走失等困境人员;他热心公益,多次深入校园、乡村等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讲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2021年,城关镇西关居委会附近水塘有人落水,需要紧急救援,固镇蓝天救援队紧急出动,在事发水域展开救援,两艘救援艇连续奋战,通过地毯式搜寻,在两个石墩下发现踪迹,杨辉不顾沟深水凉,连续数次潜到水底,成功地将卡在石墩下的落水人员托出水面。

河南省发生特大水灾时,经固镇县应急救援局报备,固镇县蓝天救援队一行15人携带装备星夜兼程驰援河南新乡市,杨辉所在的搜救小组克服困难,在向导带领下,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深入乡村街道,搜寻转移被困人员,送来饮用水面包等补给。一对老夫妻都80多岁了,当被发现时已被困家里二楼两天了,为了救他们,杨辉跳进水里,用身体来固定梯子和冲锋舟,同队友一道齐心协力将两位老人接下来,安全送达临时救护所。

杨辉同队友多次深入校园、乡村社区,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讲活动。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杨辉不忘军人本色,被评为固镇县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余 尚

人物简介:余尚,男,1988年8月生,本科学历,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事迹简介:余尚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消化病学常见病、疑难病及危重病人诊疗、抢救工作以及电子胃肠镜检查、内镜下常见病治疗工作,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用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精神。

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余尚加入第一人民医院第17批卫生支农医疗队。在基层工作期间,他不仅致力于做好医者本职工作,更是利用业余时间,向群众宣传老年常见慢性病防护知识,做好常见慢性病材料收集、整理、登记及上报工作,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疫情期间,余尚坚持在一线接诊病人,后来又主动报名支援发热门诊。工作期间,他生病了,吃了药稍稍缓解疼痛后,又继续投入门诊接诊工作中,日均接诊病人约100人次。

2022年5月,一位患者在辗转多地治疗未果后,来到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在余尚的耐心诊察和专业判断下,查出出血具体原因,稳定患者病情,纠正患者贫血,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来康复出院。

“医者仁心,以高尚情操,行仁爱之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内心。”余尚深知,要治病救人光靠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医德是基础,更需要有精湛的医术,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为此,他刻苦钻研,不断提升医术,以求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袁 梦

人物简介:袁梦,女,1990年10月生,固镇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一级行政执法员。

事迹简介:从村官走到纳税服务窗口,袁梦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她以细心、耐心、爱心,真诚服务纳税人,真正为纳税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赢得了纳税人点赞肯定。

在平凡纳税服务的工作中,袁梦默默耕耘,主动靠前服务,及时解决纳税人难题,用身体力行诠释了一名税务人的职责与奉献。2021年度被评为安徽省十佳纳税服务之星。

袁梦创新方式,积极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牵头组建了抗疫办税群“税事e线通”,吸纳全县企业办税人员400多名,并逐渐成为全县企业办税人员的“云上课堂”。近年来,她带领青年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税务小老师”,日均互动服务纳税人数十次,切实做到征纳互动的“问办协同”“税企直连互通”。

2022年,在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过程中,她主动梳理优化服务流程,开展专窗服务,牵头建立退税流转工作群,着力提升优惠政策落实效率,将各项政策性退税办理时长,由10日压缩在平均0.5个工作日之内,实现企业在无感中快速享受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部分纳税人网上申报不通过等问题,袁梦逐户分析原因,反复测试,对上级反馈问题并提交运维意见,提出解决方案,异常户纳税申报顺利实现全程网办,彻底解决纳税人的难题。


17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