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钱得利)记者从五河县发改委获悉,目前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25.65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10.35万千瓦,风电装机9.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5.5万千瓦,年发电量近8亿千瓦时。
作为我市首个风力发电场,位于朱顶镇的协合新能源五河风电场一期饮马湖项目,由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装机容量4.8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而该公司投资建设的金大山项目,选址在了小溪镇境内。“项目总装机容量50mw,其中,单机容量2.2mw风力发电机组20台,单机容量2mw风力发电机组3台。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5万吨,节水15.8万吨。”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优势,五河县全力抓好风光资源开发,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布局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除已建成的饮马湖项目和金大山项目外,现正推进项目8个,总投资328.98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2个。
“截至目前,已入库林洋2GW风光储基地及光伏组件生产项目、丽岛新材料、远景装备制造3个项目,入库总投资63.54亿元。”五河县发改委副主任张敦宝说。
图为五河县朱顶镇饮马湖风力发电场
在远景五河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现场,设备声轰鸣,施工人员有序作业。“项目投资约62.5亿元,目前1#厂房顶板施工已完成,正在墙板施工;2#厂房正在墙板施工;3#功能辅房正在顶板施工;6#消防池已完工。”五河县发改委项目办工作人员对照着航拍画面向记者介绍当前项目进度。“还有投资约80亿元的风电及光伏资源开发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采用无人机航拍重点项目的工作方式是五河县突出企业主体、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之一。持续优化提升有利于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制造的营商环境;为新能源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部门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制度;创新实施“首席服务官+网格员”帮办服务;构建涵盖建设补助、融资支持、发展扶持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等。
政策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在不断降低新能源开发应用非技术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引导先进技术、有效资金、优质人才等要素向新能源产业加速集聚,从而推动全县发力“抢滩”新能源,走出以“资源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实现资源产业化利用。
据悉,全县光伏发电装机约10.3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其中,光伏扶贫电站0.293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40万千瓦时;户用光伏4.82万千瓦,年发电量5700万千瓦时;非户用光伏5.2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6200万千瓦时。
与此同时,全县风电开发建设正快速推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成效更加明显。建成上海电气五河县生物质热电厂、蚌埠皖能环保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现代能源(五河)沼气发电厂各1座,总装机5.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9亿千瓦时。
聚焦新能源电池、风光+储能等关键环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加大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及链内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在储能电池、智能电网、氢能及应用、新能源消纳等领域持续提升产业集成度,打造产业链条完整、产业规模较大、协同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
“深挖梳理全县风光资源,收集更多可利用的风光指标,为‘风光+储能’重大新能源项目提供指标保障;对实时重点在谈项目,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反馈,力争早日顺利签约。”五河县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新能源产业,集中力量开展招商攻坚,依托现有产业深挖项目上下游线索,加大产业链招商;探索并熟练应用“基金招商”,为引进新能源重大项目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