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加速迈向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

2023-10-31 07:50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眼下正是秋粮收获,小麦播种的季节,喜悦与希望并存。秋粮收获,秋种压茬推进,新一季的丰收已在孕育。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事关战略全局。近年来,蚌埠锚定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蚌埠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高质高效 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正是丰收的季节,在五河县申集镇申集村田间地头,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金灿灿的稻谷源源不断流进装粮车。

“大田配上大装备,收得又快又好。往常需要几天的工作,全家老小一起上,现在几个小时就可完成,省心又省力。”种植户申振兵说,今年天气条件不错,利于水稻的生长,稻粒金黄饱满,丰收妥妥的。

入秋以来,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积极推进秋收秋种工作,全市投入各类农机具20万台套,确保秋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确保秋种种足、种满、种出效益。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表示,今年我市秋粮生长期间,土壤墒情总体适宜,温光匹配,长势良好,大豆、玉米等作物已收获完毕,水稻正在加紧收割,秋粮丰收态势明显。全市已召开秋收秋种工作现场会,印发《2023年全市秋种工作意见》,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秋种任务,为来年夺取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田野金黄,农业丰收,从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到孕穗拔节吮吸营养,再到果实沉甸粒粒饱满,凝聚着农业耕耘者的汗水和心血。

专家到田,技术到人,良法落地。我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水稻机插秧等关键技术,及时进行线上线下咨询指导,把抗灾手段和稳产增产技术送到一块块粮田。聚焦粮食生产、收获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通过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加快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为大国“粮”策提供“蚌埠方案”。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蚌埠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乡村振兴、“秸秆变肉”及肉牛振兴计划、“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等重点工作一并纳入领导小组调度范围进行调度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调研“三农”及乡村振兴工作,先后出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皖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支持体系。

头尾联动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金秋时节,以“建设糯稻产业集群,做强高端绿色食品”为主题的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在蚌举行,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农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及沿淮糯稻主产区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共计300余人参会,共商发展糯稻等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大计。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全力发展糯稻等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糯稻生产加工集散地,获批建设国家级沿淮糯稻产业集群。目前,蚌埠已经组建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正在组建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等3只基金。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一头一尾,背后折射出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各式各样的流水线上,大豆、玉米、稻谷、牛奶等千变万化,精深加工后身价倍增。

聚焦“粮头食尾”,我市大力发展粮食精加工,共有粮食加工企业359家,产值287亿元。目前已集聚兄弟食品、今三麦等一批糯米加工企业超200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形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糯稻生产加工集散地。

聚焦“畜头肉尾”,大力发展肉类深加工。培育新希望六和等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企业392家,产值102亿元;大成食品、桂柳食品等肉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240家,产值100亿元;现代牧业、和平乳业等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9家,牛奶产量占全省近一半。

聚焦“农头工尾”,大力发展徽派预制菜。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两品一标”获证产品269个。依托味食园、尔康食品、宏业食品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类、蔬菜、水产等预制菜,已培育烧饼夹里脊、姐妹厨房、猪掌门、红花等一系列具有蚌埠特色的徽派预制菜品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蚌埠立足糯稻、奶业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谋划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重点打造“糯稻和肉类”2个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下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建设农业强市。

改革赋能 建设和美乡村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小院,空气里都是秋高气爽的迷人气息,这里是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的乡村民宿。

“正是菊黄蟹肥的时节,宁静轻松的慢生活,地道美味的家常菜,融合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体验的品质民宿越来越受青睐。”沱湖乡大岗村党总支书记郭梅说,近年来,大岗村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发展思路,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以农家餐饮、民宿、农业体验观光、采摘等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之美,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落脚点都是“和美”。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科负责人陈华介绍,我市大力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行动,今年已有9个乡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推进乡村振兴,还要向改革要动力。我市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着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好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两改革一发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重大改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增动力、添活力。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数字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952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30406.28万元,村均31.94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强村212个;经营性收益23761.52万元,村均24.96万元;经营性收益占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达78.15%。土地流转面积345.55万亩,流转率60.26%;其中300亩以上流转面积165.95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8.02%。

97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眼下正是秋粮收获,小麦播种的季节,喜悦与希望并存。秋粮收获,秋种压茬推进,新一季的丰收已在孕育。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事关战略全局。近年来,蚌埠锚定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蚌埠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高质高效 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正是丰收的季节,在五河县申集镇申集村田间地头,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金灿灿的稻谷源源不断流进装粮车。

“大田配上大装备,收得又快又好。往常需要几天的工作,全家老小一起上,现在几个小时就可完成,省心又省力。”种植户申振兵说,今年天气条件不错,利于水稻的生长,稻粒金黄饱满,丰收妥妥的。

入秋以来,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积极推进秋收秋种工作,全市投入各类农机具20万台套,确保秋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确保秋种种足、种满、种出效益。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表示,今年我市秋粮生长期间,土壤墒情总体适宜,温光匹配,长势良好,大豆、玉米等作物已收获完毕,水稻正在加紧收割,秋粮丰收态势明显。全市已召开秋收秋种工作现场会,印发《2023年全市秋种工作意见》,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秋种任务,为来年夺取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田野金黄,农业丰收,从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到孕穗拔节吮吸营养,再到果实沉甸粒粒饱满,凝聚着农业耕耘者的汗水和心血。

专家到田,技术到人,良法落地。我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水稻机插秧等关键技术,及时进行线上线下咨询指导,把抗灾手段和稳产增产技术送到一块块粮田。聚焦粮食生产、收获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通过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加快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为大国“粮”策提供“蚌埠方案”。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蚌埠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乡村振兴、“秸秆变肉”及肉牛振兴计划、“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等重点工作一并纳入领导小组调度范围进行调度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调研“三农”及乡村振兴工作,先后出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皖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支持体系。

头尾联动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金秋时节,以“建设糯稻产业集群,做强高端绿色食品”为主题的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在蚌举行,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农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及沿淮糯稻主产区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共计300余人参会,共商发展糯稻等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大计。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全力发展糯稻等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糯稻生产加工集散地,获批建设国家级沿淮糯稻产业集群。目前,蚌埠已经组建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正在组建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等3只基金。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一头一尾,背后折射出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各式各样的流水线上,大豆、玉米、稻谷、牛奶等千变万化,精深加工后身价倍增。

聚焦“粮头食尾”,我市大力发展粮食精加工,共有粮食加工企业359家,产值287亿元。目前已集聚兄弟食品、今三麦等一批糯米加工企业超200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形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糯稻生产加工集散地。

聚焦“畜头肉尾”,大力发展肉类深加工。培育新希望六和等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企业392家,产值102亿元;大成食品、桂柳食品等肉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240家,产值100亿元;现代牧业、和平乳业等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9家,牛奶产量占全省近一半。

聚焦“农头工尾”,大力发展徽派预制菜。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两品一标”获证产品269个。依托味食园、尔康食品、宏业食品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类、蔬菜、水产等预制菜,已培育烧饼夹里脊、姐妹厨房、猪掌门、红花等一系列具有蚌埠特色的徽派预制菜品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蚌埠立足糯稻、奶业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谋划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重点打造“糯稻和肉类”2个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下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建设农业强市。

改革赋能 建设和美乡村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小院,空气里都是秋高气爽的迷人气息,这里是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的乡村民宿。

“正是菊黄蟹肥的时节,宁静轻松的慢生活,地道美味的家常菜,融合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体验的品质民宿越来越受青睐。”沱湖乡大岗村党总支书记郭梅说,近年来,大岗村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发展思路,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以农家餐饮、民宿、农业体验观光、采摘等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之美,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落脚点都是“和美”。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科负责人陈华介绍,我市大力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行动,今年已有9个乡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推进乡村振兴,还要向改革要动力。我市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着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好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两改革一发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重大改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增动力、添活力。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数字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952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30406.28万元,村均31.94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强村212个;经营性收益23761.52万元,村均24.96万元;经营性收益占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达78.15%。土地流转面积345.55万亩,流转率60.26%;其中300亩以上流转面积165.95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8.0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