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近期,市消保委不断接到有关二手车交易的维权投诉,其“套路”也是五花八门。
前不久,市民王女士就遭遇了二手车交易的烦心事。“我没想到卖个车,也能遇到这么多‘陷阱’。”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有一辆开了六年的私家车,原本没打算卖,可是有一天一二手车商联系到她,称现在卖车还能享受到优惠。
对比了下商家的优惠条件,王女士心动了,于是和商家签订了合同。随后,商家付给王女士2000元定金,称如果有买家会及时联系。“商家付给我定金,我们还签了合同,我觉得这个事没多大问题。”没过多久,商家果然带着买家前来看车,可在其过程中挑出了很多车的性能问题。最令王女士想不通的是,买了8000多元的车辆保险还有半年多才到期,商家却称只能退还1000多元,按照规定交强险是按比例退还,而商业险是一分不退。
“那这车不卖了!”令王女士没想到的是,商家拿出了合同称,如果不卖车就是违反了合同,按照规定,还要双倍退还押金。气愤的王女士来到市消保委维权。
“经过市消保委多方调查和调解,王女士与原车商解除合同,将旧车在4S店进行了置换,补差价后卖了5.77万元。车辆剩余保险、车辆剩余修理费用转给新车使用。”市消保委负责人丁成告诉记者,像王女士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其遭遇的“套路”也都是当前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不法商家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如王女士与商家签订合同,商家就是利用车主缺乏二手车交易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意遗漏事关车主利益的重大事项,误导车主签订带有定金性质的格式合同,以合同违约要进行诉讼相威胁,逼迫车主承担重大损失。
“进行二手车交易,首先一定要选择经营时间长、信誉好、规模大的商家或者网上平台,有效规避大部分消费纠纷。其次,要提前了解车辆具体配置、出险次数、更换过哪些配件以及网上对该车辆回收的大致报价等。对于车辆具体情况,最好交由第三方或者买家自己验收。无论是车辆交易还是寄售,最好不要缴纳定金。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确定清楚违约赔偿责任,以免车主因为信息不对称落入不法车商定金陷阱。”丁成表示,在此也提醒广大经营者,诚信经营是商家立身之本,实实在在不搞套路,自身有义务也有责任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以及解决涉及到的消费者诉求。(融媒体记者 何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