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鸟近人家花近客,水含云影树含烟。”“遗迹斑斑存国耻,古村处处沐春风。”来到黄郢村,刻有两副楹联的崭新牌坊映入眼帘,这是禹会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围绕遗址保护和乡村振兴,积极开展“禹您协商”的重要成果。
禹会区马城镇黄郢村是蚌埠市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大洪山景区重要旅游景点。因明末总兵“黄伯”黄得功驻军于此得名,是皖北地区至今保护最为完好的古寨。1938年2月18日,侵华日军借口在该村附近遭到红枪会袭扰,一天两次屠村,杀死无辜村民307人,村内有忆仇巷、血泪沟、东古井、南圩门等日军大屠杀遗址。
今年以来,禹会区政协文史委将黄郢古寨和“黄柏郢惨案”遗址保护作为“禹您协商”的重点,聚力借智、充分协商,深入调研、推动工作。针对调研梳理出的问题,禹会区政协文史委积极引导发动群众,采取个人捐资的办法,恢复了一处高9米、宽7.7米的石头牌坊,并征集符合黄郢村历史现状的优秀楹联镌刻在牌坊石柱上。该牌坊已于近日正式揭牌,让黄郢村“门面”焕然一新。
据禹会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唐杰介绍,围绕遗址保护和乡村振兴,区文史委发动委员捐款7000余元,就地取材采用大洪山石料在忆仇巷、血泪沟、东古井等黄郢村标志性景点设置了石头标牌和简介。抢救性录制仅有的两位大屠杀幸存者控诉日寇的声像资料,为“黄柏郢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积累史料。积极向市文物部门提供图片和文字资料,推动黄郢古寨保护列入市文物保护部门拨款计划。
禹会区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打造“禹您协商”平台,通过指导各专委会与乡街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活动,助力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凝聚共识,进一步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采用“委员带项目、村社来推进、居民共参与”和“村社定项目、委员来助力、群众共商量”的双向联动模式,促进双方对接交流,精准引导资金、资源和委员力量向基层汇聚,打通基层协商民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