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陈瑶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蚌埠市医保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从提升待遇保障、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为更好确保群众病有所医提供有力支撑,奋力实现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
我市是省级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以下简称:DRG)改革试点城市,2020年10月启动DRG付费改革;2021年首批DRG试点17家医疗机构进入模拟运行;2022年10家大型医疗机构启动DRG实际付费;2023年全市173家医疗机构全部实施DRG实际付费,实现统筹区内DRG付费医疗机构全覆盖,提前完成安徽省DRG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医疗机构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截至2023年底,全市DRG付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下降11.06%;参保人员次均个人承担平均下降8.13%,次均住院天数平均下降0.27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来,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技术水平、诊疗规范和服务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参保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2023年,在DRG付费基础上,我市试点开展康复类疾病按住院床日付费,创新以康复能力和水平评定医疗机构等级,有力促进基层康复医院的发展,形成以DRG付费为主,兼顾专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多层次支付方式,有效助推分级诊疗。
为解决市本级医保服务网点少、办事不方便的难题,2022年,我市在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市县大型医疗机构投放医保自助服务一体机33台。在全市基层社区投放小型医保移动服务终端400台,打造360余家高效便捷的“医保E站”,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哨”,完善了“医保15分钟服务圈”。截至2023年底,自助服务设备已累计提供超15万次服务。
五年前,市本级仅有一家经办机构,医保部门不断扩展合作领域,通过医银合作,银行网点可办理职工医保业务,同时社区可以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等医保业务。2023年10月,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及淮上区建成4个医保经办服务分中心,群众可以就近办理23项医保业务。目前,全市已建成200多个医保经办服务点,横向囊括所有医保业务,群众家门口办事更方便。
2019年以来,我市接入异地联网直接结算住院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由15家增加到目前的115家。
五年来,通过简化备案手续、优化备案流程等举措,蚌埠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由2019年的7128人次增加到2023年底的57485人次,医保基金支出由13451.2万元增加到51725.02万元。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由7898人次增加到166583人次,医保基金支出由33.26万元增加到422.83万元。
2023年底,我市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提高到82.4%,提前完成了国家医保局2025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
为解决群众政策咨询难的问题,2020年,我市建成专门的政策咨询室,设立两部咨询电话,并安排多名工作人员专门接听。2023年,医保部门接听群众咨询电话5.4万人次,日均接听180余人次。2023年,医保智能语音电话客服平台、微信智能客服系统“医保小智”投入使用,针对医保高频问题形成“医保知识库”,通过“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语音播报”自动答复模式,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全天候应答。自“医保小智”运行以来,群众累计查询近2.9万次,月均查询量5800次。
2019年,我市作为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省内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建成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2021年12月,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国家(安徽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我市正式上线启用,全市2300余家医院和药店完成国家医保接口改造并成功接入国家(安徽省)医保信息平台。
2020年8月,我市正式启用医保电子凭证,实现“就医购药不带卡”,从“卡时代”迈入“码时代”,2023年,医保码累计结算达464.11万笔。2022年,我市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调取参保人医保信息,实现就医购药刷脸结算,2023年,累计刷脸结算达29.55万笔。全市22家医疗机构完成医保移动支付接口改造,将“结算窗口”搬到手机上。2023年12月,蚌埠医保“云药店”上线运行,首批纳入162家定点药店,参保人可通过手机享受“在线问诊、线上支付、送药到家”便捷的医保服务。截至目前,线上结算累计发生10.62万笔,其中在线购药2.4万笔。
2023年,我市获批“省级智慧医保服务示范点”和“医疗收费电子结算凭证试点”城市,实现90%以上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我市开出电子处方流转全省“第一单”,实现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在医保领域深化应用。截至目前,我市累计上传电子票据37.43万张,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