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我在家门口建机场

2024-04-18 07:39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以往,老崔为了生计,要跋涉两百公里,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务工。而今,他在“家门口”有了工作,每天只需五分钟就能到岗。

见到老崔的时候,他正在蚌埠民用机场项目建设现场挥汗如雨。春日暖阳下,老崔手持铁锹,熟练地将坑中淤泥铲出,和工友们一起进行消防排水的清淤工作。

老崔名叫崔北亮,今年54岁,家住怀远县淝河镇邵楼村。为了全家生计,他常年在南京务工,电焊、瓦工、搬运,碰到啥活就干啥,每年只在农忙或春节的时候能回来看看。自打蚌埠民用机场项目启动,老崔琢磨着,如果能在项目上干起老本行,又可以照顾家庭,可谓一举两得。

“老崔是本地人,对周边情况熟悉,这么多年在外打拼,一回来就能上手,再合适不过了。”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蚌埠民用机场项目部以工代赈联系人程晓康说。于是,2022年起,按照180元一天的标准,老崔在“家门口”参与起机场的建设工作。

这得益于蚌埠民用机场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蚌埠民用机场位于怀远县淝河镇滕湖村,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工,计划于2025年建成通航。项目实施之初,市发改委就在统筹部署推进的同时,在工程可研批复中明确以工代赈要求,提出应按照“应用尽有、能用尽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临时工程、工地服务保障等方面用工潜力,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以工代赈工作实施以来,蚌埠民用机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就业增收为目标,尽可能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务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赈”能量,不少像老崔一样的当地村民享受了“家门口”就业的便利,今年48岁的沈晓芳就是其中一人。

一辈子在家务农没啥手艺,沈晓芳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年岁拥有一份新工作。拖地、擦洗、清洁,手脚麻利的沈晓芳深得大家认可,在项目部的保洁工作也干得有滋有味。“一个月工资2500元,家里的3亩地不闲着,也不耽误回家煮饭、洗衣服,还能顺带照顾孙子,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说起眼下的生活,沈晓芳的脸上满是笑意,未来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蚌埠民用机场项目是全国首批实施以工代赈的国家重点项目。通过将“党建引领”和“以工代赈”相结合,项目紧紧围绕解决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这个关键问题,在施工过程积极协调,组织和吸纳更多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实施项目工程,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以工代赈工作规范组织实施,规范务工人员管理,保障工人报酬发放和合法权益。在2023年6月召开的全国以工代赈现场会上,蚌埠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典型介绍了做法经验和成效体会。

据蚌埠民用机场工程部副部长汪俊杰介绍,按照工程计划,项目预计总用工人数为420人,发放劳务报酬约1000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以来,已吸纳脱贫人口5人、低收入人口70人、机场征迁户45人,带动周边群众294人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50万元,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就业内生动力,实现稳就业、促增收。“下一步,将不断提升以工代赈工作水平,持续扩大以工代赈赈济实效,确保‘赈’出综合效益,惠及当地民生。”汪俊杰说。

6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