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到要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开大门、走出去,开放是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跨境电商、自贸试验区等多个平台作用,对接“内外需”、促进“内外贸”、畅通“双循环”,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融媒体记者 李 景 通讯员 张文晗 叶慧子 文/图 改革巨轮破浪前行,开放潮声愈加激越。当前,淮畔明珠蚌埠已拥有日益广阔的“朋友圈”,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敞开大门谋发展,不断擦亮高水平开放“蚌埠名片”。
日前,随着关锁“嗒”的一声落下,一辆满载玻璃制品的卡车驶出蚌埠港码头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卡口,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踏上出国之旅。该批货物是蚌埠市政邦进出口有限公司从本地采购的一批玻璃杯,货值40万元。
“市场采购贸易让我们做小单生意的公司找到了大出路。通过市场采购在本地就能完成组柜拼箱出口,报关手续更简化,通关条件更便捷,出口成本更低,收汇也灵活。”蚌埠市政邦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喻春平说。
开放的春风,滋润着一个个亟须发展的企业。“近年来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外贸订单不断缩减,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传统外贸转型跨境电商,没想到订单逐渐多了起来,跨境电商确实为我们中小企业出海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蚌埠沃泰进出口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说。
“我们一直在努力激发跨境电商发展潜能、促进电商企业发展,当前积极探索推动‘跨境电商+’模式已成为跨境电商产业一个重要增长极,立足于市场采购贸易新业态的成功经验,注重发挥政策叠加优势,释放政策乘数效应,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实现畅通供应链、产业链,拓宽新业态出口渠道,全面带动中小微企业出口。”蚌埠海关保税监管科科长孟华清介绍。
跨境电商是一种广泛应用互联网工具、充分调动现代科技与世界市场的新型国际贸易方式。因其具有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等优势,有效解决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在国际市场上的消费需求,拓宽了各类外贸企业对外开展商品销售的渠道,降低了买卖双方的市场入驻门槛,已经成为推动进出贸易聚势共赢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新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实现“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模式,即省内中小跨境电商企业采购的无票货物,充分利用市场采购贸易“无票免征”优势,实现异地组货、全国通关的便捷报关出口,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合规化、阳光化、可持续化发展。同时,有助于市场采购贸易线上开拓海外客户,利用市场采购贸易通关一体化实现省内组货优势,将跨境电商的线上订单汇总拼箱,并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报关出口,进一步做大做强外贸新业态。截至目前,我市“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模式下出口货值达5.81亿元。
我市围绕信息互联互通、规则共商共建、作业协同协调、风险联防联控、资源通享通用等重点,推动海关监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构建起全新的贸易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满足市场采购货物通关需求,蚌埠海关推出“日清周结月盘点季分析”的工作机制,对正常放行的货物及时放行,确保当日离场,对布控查验的货物及时验毕,不跨周末。每月末开展“复盘”,向报关企业、外贸企业通报本月常见报关错误清单,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不必要滞留。每季度协同地方商务部门组织相关企业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指标实现情况,问需于企,合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前7月,蚌埠辖区以跨境电商方式进出口0.9亿元,同比增长94%;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达6亿元。
今年7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蚌埠综合保税区,这是全省第六个、皖北首个综保区。综合保税区作为高能级开放发展平台,集聚了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等区域的功能,可以开展加工制造、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分拨配送等多类业务,正在由原来的“两头在外”转向“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我市正积极利用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三区政策叠加优势,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萌发壮大,不断提高城市开放度和经济产业外向度。
一个个开放平台日臻完善,叩响了蚌埠新一轮对外发展的活力之门。今日的蚌埠,连接世界的大路越来越宽阔,开放发展的脚步越来越稳健。时代巨轮破浪前行,蚌埠正乘着对外开放的浩荡春风砥砺前行、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