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进行时•身边的绿园”系列报道本期聚焦禹会区市民活动中心公园。这里以“绿肺”理念打造,集休闲、健身、文化功能于一体,成为市民“后花园”与“会客厅”。其不仅改善环境、丰富生活,更彰显蚌埠绿色发展理念,让“推窗见绿”的美好生活愿景照进现实。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通讯员 李果) 曾经的荒地,如今变身禹会区的绿色明珠。禹会区市民活动中心公园以“绿肺”理念融入城市肌理,为周边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生动诠释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生活愿景。
荒地变绿洲
城市更新的生动样本
“以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地,环境杂乱无章。”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女士感慨地说,“现在公园建成后,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散步、跳舞、聊天,这里成了大家的‘后花园’。”
禹会区市民活动中心公园位于纬五路西侧、纬六路东侧、胜利西路北侧、淮河路南侧,总占地面积约56亩,其中南地块公园约19亩。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园以一条南北轴线贯穿,与胜利路市区紧密衔接,整体设计以线性铺装和树阵为主,中间设有弧形拱门形式的入口雕塑,站在高处俯瞰,就像一个“绿肺”。
“周边小区多,公园设计时更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结合。”蚌埠禹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贺丹勋介绍,“公园不仅有休闲步道和健身设施,还设置了文化雕塑和景观小品,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园内涵盖景观小品、绿化、园路铺装、弧形景墙、阳光草坪、草阶廊架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
市民点赞
公园成休闲娱乐“会客厅”
清晨,阳光洒在公园的草地上,市民们或散步、或晨练,享受着美好的一天;傍晚,公园内灯光璀璨,市民们在这里跳舞、聊天,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周边的环境,也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散步,这里空气清新,设施齐全,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市民李先生说。
公园还成为市民举办活动的热门场所。周末的亲子活动、节假日的文艺表演,以及社区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都让这里充满了活力。“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成为我们生活的标配。”附近小区居民许丽说,家门口的绿园,不仅满足了市民对舒适、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体现出一座城将市民捧在手心里的温情。
绿色理念
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禹会区市民活动中心公园的建设不仅注重景观效果,还融入了现代绿色理念。通过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生态设计,公园成为城市中的一片“绿肺”,有效改善了周边的微气候,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公园的建设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体现了蚌埠市在城市更新中的绿色发展理念。”贺丹勋坦言,公园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目前,禹会区市民活动中心公园已基本建成,北边的公共场馆正在建设。未来,公园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休闲体验。
“我们将继续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区域内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让市民在城市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蚌埠禹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推窗见绿,转角遇景。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区,见缝插针式的“口袋公园”建设精准回应了市民对“推门入园”的期盼,让绿色福祉触手可及。这片19亩的绿园,更以生态优先、功能复合的规划理念,诠释了城市“绿肺”的民生温度。这种将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的实践,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