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株洲”的“进”与“退”

2019-08-23 15:18

新华社记者阳建

湖南株洲,这个曾经以冶炼、重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正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脱胎换骨”:当清水塘的污染之重无法承受,纵使每年产值200多亿元,也一口气全部退出。当老旧产业乏力,“中国动力谷”因势而进,新动能澎湃而至……

“退”不犹豫,一塘清水“绿”株洲

2018年倒数第二天,株冶集团工段长肖永强看着冶炼炉缓缓熄灭,泪水噙满双眼。“清水塘曾对中国工业贡献巨大。”

冶炼炉熄灭标志着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历史使命彻底终结。新中国成立,株洲清水塘地区即被赋予振兴国家工业的重任,陆续布局了数百家冶炼、化工厂。

烟囱高耸,机器轰鸣,彼时清水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使命与荣光,却也沉积了数十年污染与落后产能。

“坚决打破思维定式、路径依赖、行为习惯。”2013年,株洲市决策层“壮士断腕”,誓言“还绿”株洲。

冶炼厂,关!化工厂,停!小煤窑,封!……株洲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对“三高”行业、过剩产能“下狠手”。过去六年来累计关停企业近2000家,直接削减产值700亿元。

“退产能很痛苦,对工业之城株洲而言尤甚。但我们没有丝毫犹豫,对标高质量发展不能打折扣。”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

面对数百亿产值清零、数万工人下岗……株洲市毅然决定对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碰撞,有群众伤心,有干部落泪,但企业最终一家家搬走了。

眼泪,是转型阵痛的印记;眼泪,不会也不能白流。

在关停企业的同时,株洲市将资产收储、转移转型、环境治理、新城建设、产业导入同步推进。数百根烟囱倒下,沉积的废渣得到处理,过去因污染变得“五颜六色”的霞湾港开始重现清水悠悠。

株洲,真的绿了!2018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288天,优良率80.2%。同时,一座涵盖科技创新、工业文化、口岸经济、数字智造等板块的产业新城,正在清水塘崛起。

“进”得及时,澎湃动力“活”株洲

见到装配工张杰时,他正在北汽株洲基地装配工序上忙碌。上半年,这里生产的EU5新能源车,带动株洲汽车制造工业增加值大增70.8%。“生产线现在是24小时运转。”

“忙起来是好事,说明厂里的新能源车卖得好。”张杰面露喜色。

今年上半年,北汽株洲分公司完成整车生产7.54万台,同比增长125%。

这一“收获”,离不开株洲市的“进新”。

2013年,株洲市基于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比较优势,审时度势打造“中国动力谷”。受益于要素与资源整合,三大动力产业迸发出澎湃的新动能。

目前,株洲已是全球首个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中小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保持了30%的增速,起步晚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到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规模300多亿元。

株洲市还“多点开花”培育动力产业的衍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现了从零起步的跨越式发展,激活了株洲整个产业生态。

长城自主可控计算机项目落户株洲仅一年就顺利投产。2018年,株洲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56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企业70家。

在芦淞区白关服饰产业园,传统的服饰产业引入了智能化生产线。客户在门店用几秒时间3D量体,厂房随即自动生产,40分钟就可以穿上私人订制的新裤子。

“新动能补位越及时,经济波动幅度就越小,增长基础就更牢。”毛腾飞说。

随着新旧动能有效接续,株洲的增长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株洲市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占比达44%和25%,较2012年分别上升13个和9个百分点。

“创”字当头,五大理念“兴”株洲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磁浮厂房,汗水打湿了佟来生的眼镜。扯衣角擦了擦镜片,他又忙碌起来。

身为中车株机公司磁浮研究所所长,佟来生正在忙碌的大事是研制我国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这款时速200公里的磁浮列车,将填补全球该速度等级磁浮交通系统空白,下线后有望推动磁浮产业走向市场蓝海。”

转型升级凭什么?新动能培育靠什么?“创新为要,抓科技创新,抓制度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汇聚高端人才、攻关一批关键技术、完善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株洲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较上年增加118家,今年有望突破500家。

制度创新是振兴株洲的“软实力”。“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三测合一”等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株洲赢在营商环境起跑线上。

“新发展理念已在株洲生根发芽,创新始终是振兴株洲的不竭动力。”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说。

从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批电力机车,到商用磁浮3.0版列车……70年来,株洲凭借持续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成就,跻身世界产业创新舞台。

151

新华社记者阳建

湖南株洲,这个曾经以冶炼、重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正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脱胎换骨”:当清水塘的污染之重无法承受,纵使每年产值200多亿元,也一口气全部退出。当老旧产业乏力,“中国动力谷”因势而进,新动能澎湃而至……

“退”不犹豫,一塘清水“绿”株洲

2018年倒数第二天,株冶集团工段长肖永强看着冶炼炉缓缓熄灭,泪水噙满双眼。“清水塘曾对中国工业贡献巨大。”

冶炼炉熄灭标志着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历史使命彻底终结。新中国成立,株洲清水塘地区即被赋予振兴国家工业的重任,陆续布局了数百家冶炼、化工厂。

烟囱高耸,机器轰鸣,彼时清水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使命与荣光,却也沉积了数十年污染与落后产能。

“坚决打破思维定式、路径依赖、行为习惯。”2013年,株洲市决策层“壮士断腕”,誓言“还绿”株洲。

冶炼厂,关!化工厂,停!小煤窑,封!……株洲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对“三高”行业、过剩产能“下狠手”。过去六年来累计关停企业近2000家,直接削减产值700亿元。

“退产能很痛苦,对工业之城株洲而言尤甚。但我们没有丝毫犹豫,对标高质量发展不能打折扣。”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

面对数百亿产值清零、数万工人下岗……株洲市毅然决定对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碰撞,有群众伤心,有干部落泪,但企业最终一家家搬走了。

眼泪,是转型阵痛的印记;眼泪,不会也不能白流。

在关停企业的同时,株洲市将资产收储、转移转型、环境治理、新城建设、产业导入同步推进。数百根烟囱倒下,沉积的废渣得到处理,过去因污染变得“五颜六色”的霞湾港开始重现清水悠悠。

株洲,真的绿了!2018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288天,优良率80.2%。同时,一座涵盖科技创新、工业文化、口岸经济、数字智造等板块的产业新城,正在清水塘崛起。

“进”得及时,澎湃动力“活”株洲

见到装配工张杰时,他正在北汽株洲基地装配工序上忙碌。上半年,这里生产的EU5新能源车,带动株洲汽车制造工业增加值大增70.8%。“生产线现在是24小时运转。”

“忙起来是好事,说明厂里的新能源车卖得好。”张杰面露喜色。

今年上半年,北汽株洲分公司完成整车生产7.54万台,同比增长125%。

这一“收获”,离不开株洲市的“进新”。

2013年,株洲市基于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比较优势,审时度势打造“中国动力谷”。受益于要素与资源整合,三大动力产业迸发出澎湃的新动能。

目前,株洲已是全球首个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中小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保持了30%的增速,起步晚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到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规模300多亿元。

株洲市还“多点开花”培育动力产业的衍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现了从零起步的跨越式发展,激活了株洲整个产业生态。

长城自主可控计算机项目落户株洲仅一年就顺利投产。2018年,株洲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56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企业70家。

在芦淞区白关服饰产业园,传统的服饰产业引入了智能化生产线。客户在门店用几秒时间3D量体,厂房随即自动生产,40分钟就可以穿上私人订制的新裤子。

“新动能补位越及时,经济波动幅度就越小,增长基础就更牢。”毛腾飞说。

随着新旧动能有效接续,株洲的增长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株洲市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占比达44%和25%,较2012年分别上升13个和9个百分点。

“创”字当头,五大理念“兴”株洲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磁浮厂房,汗水打湿了佟来生的眼镜。扯衣角擦了擦镜片,他又忙碌起来。

身为中车株机公司磁浮研究所所长,佟来生正在忙碌的大事是研制我国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这款时速200公里的磁浮列车,将填补全球该速度等级磁浮交通系统空白,下线后有望推动磁浮产业走向市场蓝海。”

转型升级凭什么?新动能培育靠什么?“创新为要,抓科技创新,抓制度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汇聚高端人才、攻关一批关键技术、完善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株洲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较上年增加118家,今年有望突破500家。

制度创新是振兴株洲的“软实力”。“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三测合一”等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株洲赢在营商环境起跑线上。

“新发展理念已在株洲生根发芽,创新始终是振兴株洲的不竭动力。”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说。

从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批电力机车,到商用磁浮3.0版列车……70年来,株洲凭借持续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成就,跻身世界产业创新舞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