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突破4000亿后,滁州今年要干这些事儿

2025-01-14 16:16 人民网  

        人民网合肥1月13日电(记者周坤)“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1亿元,增长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2亿元,增长4%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1月12日,滁州市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滁州市市长胡春华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滁州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41家、总数达2807家,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获评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省第一。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6个,均居全省第二……

透过数据,不难看出,过去提到滁州,人们往往惊羡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宜居的城市特质。而如今,滁州向外界展现出了“高颜值”的另一面: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俯瞰滁州市城区。赵辰摄


如今,当GDP突破4000亿后,滁州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定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要实现这一目标,滁州有怎样的底牌?

双招双引、创新驱动,依然是滁州的经济“基本盘”。报告中提出,今年推进“基金丛林”建设,重点打造总规模5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群。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保持人口、人才、资金、技术“四个净流入”。

同时,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市级20家以上,新增省级研发平台30家以上。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全年新备案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推动更多成果实现“从0到1”的突破和“从1到100”的跨越。

作为“安徽东大门”的滁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无疑是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报告中提出,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滁州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形成更多战略融合发展成果。

在平台建设方面,加快苏滁高新区扩展区建设;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加快省级开发区申建;提速3个宁滁结对合作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引育;谋划共建环高邮湖绿色一体化融合发展区。

在产业协同方面,紧盯南京江北新区重点产业,探索“研发在南京,制造在滁州”模式。深入嵌入合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努力打造合滁宁产业走廊。

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加快建设沪宁合、宁淮、合新铁路;推进扬州—淮南、京台改扩建等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凤阳—定远高速开工建设,滁合高速建成通车,全力推进全椒—禄口、金湖—天长—仪征等高速。

在民生共享方面,全方位加强与沪苏浙地区生态共保联治、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文旅康养资源共享,推动公共服务与沪苏浙地区无缝衔接、便利共享。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各部门要力求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努力在省内当先锋、在长三角争进位。”会上,胡春华言辞铿锵。

打好“十四五 ”收官战,滁州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