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感染“最伤胃的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医生建议这样做

2020-12-09 09:16 蚌埠新闻网  

记者 张婷婷

体检时,看报告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诊断是不是有点惊慌失措?作为I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确实有让人慌张的“资本”: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不但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相关,还与胃癌有密切关系。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也让不少人“心有戚戚”。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么高?感染了就一定会得胃癌吗?要不要查?要不要治?很多人对它只是一知半解,还有不少“江湖传说”需要澄清,为此淮河晨刊记者联系采访了市三院消化内科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大家答疑解惑。

误区一: 感染幽门螺杆菌,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杨先生在年底单位组织的员工体检中,被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因没有特别的症状,他并不想去治疗。可当听说幽门螺杆菌会通过用餐、接吻传染给家人时,杨先生有些慌了:“孩子还小,很喜欢亲吻我,还要我天天喂饭,万一传染给孩子可就麻烦了。”

医生诊断后,给杨先生开具了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胶体铋剂四联疗法杀菌,还特别要求他注意口腔卫生。“医生说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强,家人公用餐具容易出现交替感染。为了降低传染风险,现在家人自觉进行了分餐。”杨先生说。

那么,让杨先生心有余悸的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什么?市三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江泳解释,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需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被列为I类致癌物。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8亿人处于这种疾病的感染状态,这些人群都是潜在的胃病甚至胃癌患者。

那么,人是怎么被传染上的呢?据介绍,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可通过共餐、接吻等口口传播,也会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没有症状,是不是就不用治疗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非每个感染者都会有症状,大多数人浑然不觉。但患有胃病的人大多数是阳性。”江泳表示,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如果没有症状,根据个人意愿,也可以选择暂时不予治疗。但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即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治疗;比如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长期服用非甾体药物者等。

误区二: 既然容易复发,还治疗干嘛?

在中国独特的餐饮习惯,很难做到西方那样的彻底分餐,那么,被感染的机会似乎无处不在。辛辛苦苦吃了半个月的药,一顿饭可能会再次感染,既然容易复发,还治疗干啥?对此,江泳解释,所谓的复发,很大一部分是上次根本没有根除成功。

幽门螺杆菌偏爱生长在胃窦部位,并非口腔,对于网传的所谓“抗幽牙膏”根本作用不到胃里,也谈不上杀菌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办法主要是“三联”或者“四联”方案,即胃药搭配抗生素,连续服用14天。可即便如此,药物的杀菌率也只有80%多。另外,目前也没有公开报道提到哪种中药或中药处方能肯定杀灭幽门螺杆菌。

“对于胃癌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唯一目前能够确认的,最可控的一个因素。我们在感染初期杀菌的话,就能大大降低胃癌的风险。一般认为,18至40岁根除,收益最大。”江泳提醒,从预防胃癌的角度来讲,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治疗。因为在没有发生萎缩性胃炎之前根除,治疗几乎可完全阻断肠型胃癌的发展路径;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伤害,一旦感染,100%会有胃黏膜损伤;很多胃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包括胃癌的前期也没有特异性症状;而经过杀菌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会得到缓解和治愈。

另外,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成人感染有所不同。儿童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大部分感染HP后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有腹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返酸等消化道症状。儿童HP感染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而成人真正根除后,再感染率较低。

专家提醒,养成好习惯,才能远离幽门螺杆菌。比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营养均衡,细嚼慢咽。家庭中建议分餐,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公勺,直至其完全治愈。特别是家中有儿童的,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牙具定期换,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此外,对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来说,根除成功后,还需要每年复查。      (完)                                                                                                             

166

记者 张婷婷

体检时,看报告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诊断是不是有点惊慌失措?作为I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确实有让人慌张的“资本”: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不但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相关,还与胃癌有密切关系。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也让不少人“心有戚戚”。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么高?感染了就一定会得胃癌吗?要不要查?要不要治?很多人对它只是一知半解,还有不少“江湖传说”需要澄清,为此淮河晨刊记者联系采访了市三院消化内科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大家答疑解惑。

误区一: 感染幽门螺杆菌,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杨先生在年底单位组织的员工体检中,被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因没有特别的症状,他并不想去治疗。可当听说幽门螺杆菌会通过用餐、接吻传染给家人时,杨先生有些慌了:“孩子还小,很喜欢亲吻我,还要我天天喂饭,万一传染给孩子可就麻烦了。”

医生诊断后,给杨先生开具了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胶体铋剂四联疗法杀菌,还特别要求他注意口腔卫生。“医生说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强,家人公用餐具容易出现交替感染。为了降低传染风险,现在家人自觉进行了分餐。”杨先生说。

那么,让杨先生心有余悸的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什么?市三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江泳解释,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需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被列为I类致癌物。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8亿人处于这种疾病的感染状态,这些人群都是潜在的胃病甚至胃癌患者。

那么,人是怎么被传染上的呢?据介绍,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可通过共餐、接吻等口口传播,也会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没有症状,是不是就不用治疗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非每个感染者都会有症状,大多数人浑然不觉。但患有胃病的人大多数是阳性。”江泳表示,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如果没有症状,根据个人意愿,也可以选择暂时不予治疗。但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即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治疗;比如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长期服用非甾体药物者等。

误区二: 既然容易复发,还治疗干嘛?

在中国独特的餐饮习惯,很难做到西方那样的彻底分餐,那么,被感染的机会似乎无处不在。辛辛苦苦吃了半个月的药,一顿饭可能会再次感染,既然容易复发,还治疗干啥?对此,江泳解释,所谓的复发,很大一部分是上次根本没有根除成功。

幽门螺杆菌偏爱生长在胃窦部位,并非口腔,对于网传的所谓“抗幽牙膏”根本作用不到胃里,也谈不上杀菌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办法主要是“三联”或者“四联”方案,即胃药搭配抗生素,连续服用14天。可即便如此,药物的杀菌率也只有80%多。另外,目前也没有公开报道提到哪种中药或中药处方能肯定杀灭幽门螺杆菌。

“对于胃癌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唯一目前能够确认的,最可控的一个因素。我们在感染初期杀菌的话,就能大大降低胃癌的风险。一般认为,18至40岁根除,收益最大。”江泳提醒,从预防胃癌的角度来讲,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治疗。因为在没有发生萎缩性胃炎之前根除,治疗几乎可完全阻断肠型胃癌的发展路径;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伤害,一旦感染,100%会有胃黏膜损伤;很多胃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包括胃癌的前期也没有特异性症状;而经过杀菌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会得到缓解和治愈。

另外,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成人感染有所不同。儿童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大部分感染HP后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有腹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返酸等消化道症状。儿童HP感染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而成人真正根除后,再感染率较低。

专家提醒,养成好习惯,才能远离幽门螺杆菌。比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营养均衡,细嚼慢咽。家庭中建议分餐,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公勺,直至其完全治愈。特别是家中有儿童的,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牙具定期换,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此外,对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来说,根除成功后,还需要每年复查。      (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