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八年,累计脱贫13.4万人

2021-08-10 08:07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杨露露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消除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力量,持续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蚌埠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累计脱贫1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03%降至0。

建档立卡,解决好“扶持谁”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自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脱贫攻坚战不断攻坚克难,攻城拔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为此,我市从制度建设入手,于2013年初迅速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43个有关单位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精准施策,先后制订了《脱贫攻坚“123”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蚌埠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蚌埠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完善包保机制加强定点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特色种养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等四个配套文件》等一系列政策,为精准脱贫夯实了制度保障。

“这是一场鏖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来一场社会总动员。”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方晋峰说,强化“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扶贫工作,市级领导、县级领导联系88个贫困村,8家省直单位、123家市直单位、224家县直单位联系43个乡镇帮扶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实现了领导联系村、单位帮扶村、干部帮扶户“三个全覆盖”。

分类施策,解决好“怎么扶”

“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让咱不仅成功脱贫,还拥有一份稳定的产业。”走出人生低谷,怀远县褚集镇顺河村养羊大户陶继峰对驻村扶贫工作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原来,陶继峰父亲突发脑出血,瘫痪在床,一下掏空了家底,还背上了一身债务。后来,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肉羊养殖,老陶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成为当地的脱贫示范户。

稳定脱贫,发展产业是基础。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创新带贫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好、示范带动好、利益联结好、增收效果好,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的“四好一强”特色扶贫产业。

在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采取“党总支+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带领村民开辟富民增收渠道。通过发展黑木耳产业,府台村从集体经济薄弱村变成年收入50多万元的经济强村,几十户贫困户顺利在家门口上班就业。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致贫原因都不尽相同,但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却是一致的。

采访中,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勇表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蚌埠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合力攻坚,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八年持续攻坚,各地坚持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全市88个贫困村和100个重点帮扶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稳定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得到有效加强。

贫困群众告别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6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67元,年均增长30.37%;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015年的3万元,增长到目前的38.16万元,增长11倍。

健全机制,解决好“如何稳”

特殊时期,非常保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把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疫情防控作为重点工作,及时掌握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着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

“我们加强了资金投入保障、采购流程优化和项目协调服务,实行周调度工作机制,破解扶贫工作‘三难一慢’问题。”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脱贫成色不受疫情影响,全市27个扶贫车间在全省率先全面复工,实行外出务工、公益岗位、本地就业“三管齐下”,在全省首创“123工作法”,打造返岗复工闭环,积极帮助贫困群众上岗就业增收,成功实现特殊时期就业人口不降反升的目标。

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20年初,我市组织开展了“十大专项行动”、扶贫工作集中攻坚行动、“两聚焦一兜底”大排查和脱贫攻坚“再排查、再整改、再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四季攻势”,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督促各级扶贫干部强化联系包保贫困户,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因疫因灾导致的实际困难,贫困户脱贫质量高、成色足。

在电商扶贫方面,固镇县把扶贫和电商深度融合,整县试点‘平台+网店+贫困户’脱贫模式,让乡村秒变大货仓。“农粮驿站”电商扶贫模式入选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起的“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联合国“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案例库”和国务院扶贫办“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典型案例50佳”。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代表,能够在天安门前参加中国共产党百年庆祝大会,让我备感振奋,非常自豪。”从固镇县陡沟村脱贫攻坚战场转战到淮上区梅桥镇乡村振兴新阵地,我市扶贫战线的先进代表童俊杰表示,多年来的扶贫工作让自己对“三农”充满了感情,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鼓舞我们迈向新征程。

全面胜利的消息传来,消除绝对贫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未来的核心任务。中央明确,对摆脱贫困的县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回头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八年来我们尽锐出战,奋勇拼搏,全胜而还。向前看,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将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李勇说。

272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杨露露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消除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力量,持续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蚌埠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累计脱贫1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03%降至0。

建档立卡,解决好“扶持谁”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自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脱贫攻坚战不断攻坚克难,攻城拔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为此,我市从制度建设入手,于2013年初迅速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43个有关单位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精准施策,先后制订了《脱贫攻坚“123”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蚌埠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蚌埠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完善包保机制加强定点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特色种养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等四个配套文件》等一系列政策,为精准脱贫夯实了制度保障。

“这是一场鏖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来一场社会总动员。”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方晋峰说,强化“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扶贫工作,市级领导、县级领导联系88个贫困村,8家省直单位、123家市直单位、224家县直单位联系43个乡镇帮扶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实现了领导联系村、单位帮扶村、干部帮扶户“三个全覆盖”。

分类施策,解决好“怎么扶”

“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让咱不仅成功脱贫,还拥有一份稳定的产业。”走出人生低谷,怀远县褚集镇顺河村养羊大户陶继峰对驻村扶贫工作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原来,陶继峰父亲突发脑出血,瘫痪在床,一下掏空了家底,还背上了一身债务。后来,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肉羊养殖,老陶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成为当地的脱贫示范户。

稳定脱贫,发展产业是基础。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创新带贫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好、示范带动好、利益联结好、增收效果好,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的“四好一强”特色扶贫产业。

在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采取“党总支+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带领村民开辟富民增收渠道。通过发展黑木耳产业,府台村从集体经济薄弱村变成年收入50多万元的经济强村,几十户贫困户顺利在家门口上班就业。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致贫原因都不尽相同,但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却是一致的。

采访中,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勇表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蚌埠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合力攻坚,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八年持续攻坚,各地坚持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全市88个贫困村和100个重点帮扶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稳定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得到有效加强。

贫困群众告别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6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67元,年均增长30.37%;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015年的3万元,增长到目前的38.16万元,增长11倍。

健全机制,解决好“如何稳”

特殊时期,非常保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把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疫情防控作为重点工作,及时掌握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着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

“我们加强了资金投入保障、采购流程优化和项目协调服务,实行周调度工作机制,破解扶贫工作‘三难一慢’问题。”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脱贫成色不受疫情影响,全市27个扶贫车间在全省率先全面复工,实行外出务工、公益岗位、本地就业“三管齐下”,在全省首创“123工作法”,打造返岗复工闭环,积极帮助贫困群众上岗就业增收,成功实现特殊时期就业人口不降反升的目标。

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20年初,我市组织开展了“十大专项行动”、扶贫工作集中攻坚行动、“两聚焦一兜底”大排查和脱贫攻坚“再排查、再整改、再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四季攻势”,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督促各级扶贫干部强化联系包保贫困户,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因疫因灾导致的实际困难,贫困户脱贫质量高、成色足。

在电商扶贫方面,固镇县把扶贫和电商深度融合,整县试点‘平台+网店+贫困户’脱贫模式,让乡村秒变大货仓。“农粮驿站”电商扶贫模式入选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起的“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联合国“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案例库”和国务院扶贫办“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典型案例50佳”。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代表,能够在天安门前参加中国共产党百年庆祝大会,让我备感振奋,非常自豪。”从固镇县陡沟村脱贫攻坚战场转战到淮上区梅桥镇乡村振兴新阵地,我市扶贫战线的先进代表童俊杰表示,多年来的扶贫工作让自己对“三农”充满了感情,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鼓舞我们迈向新征程。

全面胜利的消息传来,消除绝对贫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未来的核心任务。中央明确,对摆脱贫困的县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回头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八年来我们尽锐出战,奋勇拼搏,全胜而还。向前看,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将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李勇说。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