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子湖区未来实验小学 李若男
每一届学生,每一个班级,都难免有一些令老师头疼的学生,或调皮捣蛋无视纪律,或学习能力低下难以进步……我也遇到过不少类似的学生,他们有着形形色色的问题。以前他们被称为“差生”,后来为了表现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又称他们为“后进生”“问题学生”,不管是哪种定位,总之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往往耗费极大的精力,但是最后却发现收效颇微。
问题学生的背后总是会有问题家长,甚至是问题家庭。老师以一己之力去面对整个家庭错综复杂的问题,难度可想而知。从起初的无微不至到最后的束手无策,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愈发感觉作为老师的无能为力。
假期里,读了杰弗里•本森的教育著作《坚持》,令我思想上有了一些变化。我的变化是从读到书名开始的,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教那些最具挑战性的学生”,极富深意,令人沉思。标题并不是用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来称呼这部分群体,而是将其称为“最具挑战性的学生”,这种对少数群体的重新定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变化,而是表现出教育理念的根本性的改变。
“问题学生”也好,“后进生”也罢,无一不是将学生贴上了负面标签,所以我们甚至在教育行为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消极的心理暗示。而用“最具挑战性的学生”来定义他们,则是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每一次的教育行为,都是在应对一次挑战,这无疑更为积极主动,更让人充满信心。
作者在引言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应对这些极具挑战性的学生没有诀窍可言”“任何干预措施都不能保证奏效,也不能保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会成长”。虽然这样的结论令人有些泄气,但这正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真实问题——没有什么人或什么方法是万能的,教育没有捷径可言,我们要做的是坚持不懈的行动、反思、调整、再行动、再调整……这无疑是个长期的过程,当然也是成长的过程。
本书用13章的篇幅,记录了13个教育案例,讲述了学校与13个学生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从学生的教育事例中带来的一两点灵感或反思谈起,再分析梳理学生和成人团队分别面临的挑战,接着讲述学生的成长历程,最后是针对性的坚持建议和注意事项,间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调查表格等工具。故事不但记录了学生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记录了教师的成长与收获。正如玛丽•海伍德•梅茨所说的那样:“学生既能成就也能摧毁老师的职业自豪感。”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我也无数次体验到成就感或挫败感。而通过书中这些故事,我更能感受到教师们时如何积极面对挑战。
比如第十一章凯特琳娜的故事。在我们的课堂上,从来不缺少像凯特琳娜这样的学生——她并不一味地服从老师,也并不认为好好听课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老师能感觉到她明显的不信任与不尊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不可能愉快地合作。面对这个学生,老师坚持“每个学生都有权获得有价值的课程计划”,将多种能够建立并巩固信任关系的方法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同时在情感上,他坚持“把凯特琳娜的不敬行为看成她的智慧”。在每天的梳理交流和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凯特琳娜渐渐领悟到成功和努力的价值,自身的潜能也得到了激发。
在这些故事的激励下,我也产生了一些“讲故事”的念头。我照样子给我班的一位学生涛涛做了挑战列表:
涛涛面临的挑战
有创伤史
对人缺乏信任
脾气暴躁
缺乏耐心
易冲动,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缺乏目标
成人团队面临的挑战
学生恶语相向
被辱骂时仍要保持关切之心
建立一致关怀的学校环境
如何留出时间实施干预
帮助个别学生时还得保持整个团队的稳定
恰当利用学生潜在的优势
涛涛的故事即将开始了,接下来我将记录涛涛的成长历程与我的收获、成长,对此,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