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李新猛:一垄草色到万丈原野

2022-04-19 09:01 蚌埠新闻网  

所有教师身上都是有光的

美术教育这项事业如同“草色遥看近却无”,看上去很“美”,只有身在其中方晓“冷暖自知”。走了很远的路,吃过很多的苦,也有一点成绩。用30多年踟躇踉跄的双脚做画笔,画出来的哪是什么“成功”?我没有豪言壮语,也无微言大义,只有一名老教师心里流淌的几点感悟和体会。

持志如心痛,和自己较劲。世上的路千万条,最难走的是心路。我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家里兄弟姊妹多。如果能吃苦也算一项优势,是基因里带来的。上苍也没有赋予我聪慧的大脑,只能在跌跌撞撞中学会坚强。从中师生到大专生到本科生到硕士生到正高级教师,一次次逆风前行,虽不是血雨腥风,也历经磨难,跌入过弹尽粮绝的至暗时刻。

有人“一次获奖吃老本,两次夺冠就躺平”——这不是我的做事态度。因为没这个资格,只能死磕,不断突破各种临界点。一次次熬到体力、智力和情感极限,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像是自虐。大家看到我拿的奖项往往比较“硬核”,无非是用了最笨拙的法子:结硬寨,打呆仗。

起初的追求不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多热爱教育事业,是想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心里始终还有一种执着的信念:往前行,往前拼,往高处攀登,也许能看到更美风景。走着走着,从一垄田埂下来,便看到一片广袤大地和无比神圣。

我想这是“持志如心痛”带来的回报吧。持守着一个志向,就像心在痛。一心在那个痛上,光想着怎么完成这个志向,哪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起心动念利他,一切方法自来。助人者自助,自助者天助。听了很多这样的大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一来无法坚持做到知行合一。二来人性都有弱点和贪嗔痴,不断克制和自我斗争很痛苦。三是众口铄金,被20个人骂傻子,自己就以为真傻了。更要命的,人是“短视动物”,都想拿到眼前利益,谁也不想在看不到具体回报的事上长久付出。

利他不是人的本能。看到被辅导的同事一个个获奖,我比他们还高兴,不是因为我高尚,是我想通了几个道理:

一是从小家里兄弟多,能吃亏的孩子父母更偏爱。二是“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越自私越难成事。三是付出精神可能会习惯成自然,付出多了也就习惯了。四是多付出多受助,这是铁律。细数自己一次次获奖,不也是站在前辈的肩膀并得到他们鼎力相助吗?根据“吸引力法则”,付出的人会吸引更付出的人,反之亦然。况且受组织教育多年,人怎么可能境界一点不提升?

利他思维若能成为一种“习惯”,必须跟自身心性弱点打一场持久战,绝非我说的这么简单。我笃信“一灯燃千灯,其本无减损”。如不去尝试,你怎知不是呢?

师生相处,改变彼此命运。“丑木”能不能成材?“朽木”可不可雕琢?孟子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当皇帝也享受不到的快乐。问题是被推到美术教师面前的学生,是谁眼中的“英才”呢?李希贵也说“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找到‘可以伟大’的地方,并让他们行动起来”。作为教育思想,这些当然令人心怀崇高。但过往30多年,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年龄鲜活但自信上却灰头土脸的孩子!

人的潜能犹如矿产,埋得很深。教师能因材施教是加分项,有教无类是开挂项,做“随形雕”变“废”为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非常之难。但如果一个孩子一生中有一个重要“窗口期”被我撞上了,我究竟能做什么?能不能引光入心,让希望常驻?——这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让每个学生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最重要的是根植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生生不息燃烧下去。每年暑假,我教过的一个个学生向我报喜考上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时,我豁然觉得:是学生改变了我的命运。

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就不能自信点,把“美术”二字拿掉?甚至把“教师”隐去,我最多是个“催化师”,把学生的心点燃,因为他们都是“可燃体”,没有“绝缘体”。

过去老把教师比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仅仅照亮是不够的,还要领跑,要让学生追着光走,然后自己发光。要求学生自信上进、相信自己,我就先给他们打个样。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我深以为然。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味。美术作为一门“小学科”,过往要么不被待见,要么被人小觑。美术老师容易佛系、被“躺平”,心的底色容易暗下来,不敢主动“有为”,更愧于谈“教育情怀”。现在只要一谈情怀,有人不是说你傻就是说你装。这哪里还有美术教育和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我的体会有两点:其一,普通人的“位”不是娘胎自带,没有人一出生就位高权重、万众景仰。教师的“有为”一定是“有位”的充要条件,而“有为”的基本前提是对学生的喜爱和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先画出一幅明快的心态,方能在“无位”之时做点“有为”之事。至少不会把教师岗位仅当成苦涩谋生的饭碗,能让自己的情怀和生命“双保鲜”。

其二,取得一点成绩不要以为自己就“有为”了。不是我们多厉害,是教育平台更厉害。少抱怨苛责平台的不足和缺陷,因为没有完美的平台。让自己的目标与平台的优势协同共生、迈向共赢。持守一个“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信念,做好当下事,珍惜眼前人。把平台可用资源“用到位”,多为平台的臻于至善操心出力,会发现你前进的脚步挡也挡不住。

有为又有位,生命才“有味”。这个“味”可能是五味杂陈搅拌的“真味”,也可能是苦尽甘来升腾的“美味”——就看你怎么理解。毕竟哪个行业的人都不想在混日子、熬退休中甘愿“享受”那份乏味和苦味。

时常思考一件事,教师有没有自己的青春?最近想通了:没有!我们的青春就是学生,学生的青春和我们同体。

年过半百,希望自己还有颗少年心。恪守至高无上的信仰,秉持永不褪色的初心。吴冠中先生在自传《我负丹青》里说:“青春远去,如今我老了,时常追忆六十年前在重庆沙坪坝鸳鸯路上的年华。”回首心路,没有慨叹,只有前行。不负我和学生这么多年一起走过的路,一起吃过的苦,一起追过的光和留下的深深印迹。

奋斗者的心都是相通的。幸运的是,从年轻时的一脸青涩轻狂,坚定无悔走到今天,还能和生命中邂逅的人一同迎着光奔跑,用身心的热爱拥抱中国教育春天的万丈原野。

(李新猛:蚌埠第三中学美术教师,2022年获评正高级教师)

23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