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食用菌撑起“致富伞”

2020-05-07 08:33 蚌埠新闻网  

记者 贾铁成   通讯员 潘玉响 文/图

徐善林展示自家栽培的平菇。

“瞧,一个晚上能收上百斤,钱可不少赚。”日前,记者来到固镇县城关镇龙滩村食用菌大户徐善林的栽培基地,那里生长速度惊人的食用菌和一眼望不到头的菌棒,让人倍感神奇。

在徐善林的栽培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每座大棚里整齐码放着成千上万的菌棒,几乎看不到尽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因为要赶早市,每天天不亮,俺们就开始采摘,现在几乎没剩多少。”徐善林告诉记者,基地现有5个大棚,主要种植平菇、袖珍菇两个品种,每天的产量都在增长。

“食用菌栽培没有间歇期,只要菌棒供得上,一年四季天天都有产出,具有投入低、产出高、见效快、前景好等优势。”据徐善林介绍,2000年,为了照顾家庭,他毅然决定放弃运输主业,全身心投入食用菌栽培。

虽然算得上村里的食用菌栽培带头人,但由于缺乏对市场的长期关注,徐善林的食用菌栽培之路并非一路平坦。创业之初,因为缺乏资金,徐善林迟迟无法规模扩建,后来村两委主动为其申请贷款,他的食用菌事业才真正启动。今年疫情期间,产品外运受阻,得知情况后,村两委又特别申请开通绿色通道,让他的销售畅通无阻。“遇到几次困难,村里都帮忙解决,没有他们,俺早就亏得血本无归了。”徐善林说。

“除了能有效提升村民收入,更能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们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等特色农业的初衷。”龙滩村党支部书记邹素英说,为了让广大村民能够实现增收致富,村里不但大力支持特色种养大户,还鼓励村民自发参与合作社,力促全村的食用菌大棚“成群结对”。不断做大做强的食用菌产业,为当地群众撑起了“致富伞”,截至目前,累计带动村民26户,户均年增收近万元。(完)

186

记者 贾铁成   通讯员 潘玉响 文/图

徐善林展示自家栽培的平菇。

“瞧,一个晚上能收上百斤,钱可不少赚。”日前,记者来到固镇县城关镇龙滩村食用菌大户徐善林的栽培基地,那里生长速度惊人的食用菌和一眼望不到头的菌棒,让人倍感神奇。

在徐善林的栽培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每座大棚里整齐码放着成千上万的菌棒,几乎看不到尽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因为要赶早市,每天天不亮,俺们就开始采摘,现在几乎没剩多少。”徐善林告诉记者,基地现有5个大棚,主要种植平菇、袖珍菇两个品种,每天的产量都在增长。

“食用菌栽培没有间歇期,只要菌棒供得上,一年四季天天都有产出,具有投入低、产出高、见效快、前景好等优势。”据徐善林介绍,2000年,为了照顾家庭,他毅然决定放弃运输主业,全身心投入食用菌栽培。

虽然算得上村里的食用菌栽培带头人,但由于缺乏对市场的长期关注,徐善林的食用菌栽培之路并非一路平坦。创业之初,因为缺乏资金,徐善林迟迟无法规模扩建,后来村两委主动为其申请贷款,他的食用菌事业才真正启动。今年疫情期间,产品外运受阻,得知情况后,村两委又特别申请开通绿色通道,让他的销售畅通无阻。“遇到几次困难,村里都帮忙解决,没有他们,俺早就亏得血本无归了。”徐善林说。

“除了能有效提升村民收入,更能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们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等特色农业的初衷。”龙滩村党支部书记邹素英说,为了让广大村民能够实现增收致富,村里不但大力支持特色种养大户,还鼓励村民自发参与合作社,力促全村的食用菌大棚“成群结对”。不断做大做强的食用菌产业,为当地群众撑起了“致富伞”,截至目前,累计带动村民26户,户均年增收近万元。(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