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文/图
“今天你去吴湾里了吗?我在吴湾里等你。”最近,这句话在吴湾辖区悄然流行起来。
走进“吴湾里”共享空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宁静而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阅读区,让人随时可以遨游书海之间。创意工作区则为有想法的居民提供了将灵感付诸实践的平台,而各式各样的益智玩具和趣味互动游戏,构成了共享空间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益智娱乐区。
张公山街道吴湾社区聚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不便、群众文化活动阵地不足、阵地“老旧小”等问题,打造了集“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党群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将党员活动室、志愿服务站、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厅等融入社区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多功能、开放共享的基层服务综合阵地,为辖区居民构建了一个意义非凡的精神家园。
居民在党群阵地内交流议事
当党群阵地褪去往日的严肃相貌,以更加亲民多样的身姿走入群众,会有怎样的火花?禹会区作为全市唯一党群阵地改造建设试点区,通过优化党群阵地、统筹治理力量、“链”接各方资源,精准施策、多方发力,实现组织优势、党建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真正把社区党群阵地打造为“亲民”阵地。
“以前总觉得社区就是个办业务的地方,没想到现在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住安平社区的徐庆秀笑着感慨道。近年来,钓鱼台街道安平社区通过打造“微光”志愿服务品牌,成立“翰墨苑”书画室、“微言微语”调解室,开展“安平有礼 邻里集市”系列活动,组建“小苹果”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拉近了邻里关系,解决了矛盾纠纷,真正让社区成为居民的“幸福家园”。
走进翰墨苑社区书画室,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居民们的书画作品,有苍劲有力的书法,也有栩栩如生的国画。作为社区的老居民,姜维河见证了这里的点滴变化,他总跟朋友炫耀:“以前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又单调,现在可不一样咯!”每天,姜大爷都会来到书画室挥毫泼墨,与志同道合的邻居们切磋技艺。书画室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空间,还定期举办书画培训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成为居民们情感交流的纽带。
禹会区聚焦优化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协商议事、社区志愿服务等密切联系党员群众的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多元化。结合辖区内小区分布区域、服务半径,全区协调利用物业办公场所、闲置用房、社区用房等改建或扩建空间场所12个,建成并投入使用布局建设小区党群驿站37个。
升级改造中,配套完善硬件设施,配备医疗急救箱、维修缝纫工具等居民生活服务设施,设置饮水机、微波炉、免费wifi、集成式充电器等户外劳动者关爱服务设施。划定区域增设会议室、休闲室、阅读区、儿童活动室等多功能活动区域,免费向小区党员、居民群众、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开放。聚焦群众需求,升级增设红枫矛盾调解室、三级养老服务站、民情茶社等活动场所,实现党建活动、便民服务、协商议事、文体康养于一体的高质量党群服务中心(站)。
多种多样的暖心服务让幸福变得“开门可及”。禹会区通过“一站通办”“分类代办”“走访收办”等方式提供精细服务0.9万人次,让服务与居民需求对接得更加紧密。以“家庭医生”服务项目为依托,组建以“工作人员+志愿者+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身体检查、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服务。打造“微光”志愿服务广场,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组建“白发志愿者”“红色90后”“张小苗”“红韵海天”等特色品牌志愿服务队,开展助残帮扶、孝老敬亲、家庭护理等志愿服务300余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理念,全面推动禹会区党群阵地改造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实现组织优势、周边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禹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泽瑞说,将聚焦统、聚、管、用,把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将切实可行、成效显著的经验固化为制度机制,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将“禹会特色”转为“蚌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