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检察院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凌应干:要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2025-10-22 10:01 蚌埠发布客户端  

“我们队那个水库啥时候能清淤?”“我们庄能不能也建一个文化广场?”“村里道路什么时候改造升级?”每逢农闲时间,晚饭后,五河县大巩山脚下的蒋庄村内,“乡村夜话”都会准时开场。村委会、文化广场或是村民家中,市检察院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凌应干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与村民话家长里短,聊田头村事,谈惠民政策,在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的同时,也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

五河县小溪镇蒋庄村是该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虽然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治理模式下,村‘两委’与村民之间,时间难同步,诉求难表达,共识难凝聚,亟需搭建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让大家都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凌应干说,村“两委”和工作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乡村夜话”形式定期举办村民座谈会,不仅增强了村民间的沟通交流,也提升了大家对村务的参与度与知晓率,促进了村“两委”、工作队与村民的良性互动。

“乡村夜话”话什么?怎么话?作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每次“乡村夜话”开始前,凌应干都会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了解村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关注问题,再依据调研结果设定核心议题。

“村民在夜话中提出灌溉难问题,村‘两委’和工作队积极争取水利项目,投入32万元修建了拦水坝,解决了1200余亩良田灌溉难题。”凌应干介绍,为了提高“乡村夜话”的知晓度,让村民都参与进来,蒋庄村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宣传海报等多渠道宣传,同时还设立意见箱,为不便公开表达的村民提供发声渠道,确保一个声音不落下。

群众从“被动知”变成“主动说”,村干部主动听政于民、听需于民、听计于民。截至目前,蒋庄村已开展“乡村夜话”53场,不仅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更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大量矛盾纠纷被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蒋庄村获评“五河县平安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是人。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力军”,凌应干带领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与村“两委”分工协作,在建强村党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培育乡村精神文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

蒋庄村推动优化产业结构,从单一的“小麦+花生”传统种植模式,到形成“林果种植+林下养殖+乡村旅游”等立体产业体系,获得五河县“农业特色产业十强村”荣誉称号。通过大力发展乡村车间、蔬菜大棚、光伏电站等项目,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20年的2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27万元,连续两年获得五河县“集体经济发展十强村”。

在凌应干的沟通下,市检察院协调五河县检察院、五河县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多次召开帮扶单位联席会议,帮助该村修建水坝、新建道路、安装路灯;会同农工党蚌埠市委以及蚌埠市第一、二、三人民医院等,为村民开展义诊活动。

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凌应干和村“两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乡村大舞台”服务模式,每周两天定期开展广场舞、卡拉OK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加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娱活动吸引人气、促进情感。2024年,该村累计举办“乡村大舞台”活动26场,参与村民超6900人次,村文化广场成为人气聚集地。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是来为群众服务的,是来带领群众致富的。”凌应干说,“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所以要做到从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行动上深入,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路子,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蚌报融媒体记者 吴媛媛)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