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原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误会糖尿病了!

2025-11-14 16:38 新华网  

相信咱们身边有不少人

或多或少都“恐糖”

日常对含糖食物避之不及

吃口主食就感觉自己血糖飙升

突然瘦下来先怀疑自己

是不是得糖尿病了

......

的确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

四大类慢性病之一

也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控糖是健康管理的积极选择

但对于糖尿病

也存在不少误解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跟随国家卫健委

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1

误解一

“没有‘三多一少’症状

就没得糖尿病?”

错!

“三多一少”症状

指的是吃得多、喝得多、

尿得多、体重减少

是常说的判断糖尿病的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肖新华提醒

如果仅仅根据“三多一少”症状

来判断自己得没得糖尿病

是不对的

因为大部分的糖尿病人

是没有“三多一少”症状的

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时候

血糖持续特别高的状态下

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不能根据“三多一少”症状判断

又想早期发现

有什么办法?

肖新华介绍

临床上可能会有一些现象、线索

会提示我们是不是得糖尿病了

要不要去医院做检查

比如说:

·吃饭之前,吃得过晚或相对晚一点,会有低血糖的反应

·伤口不容易愈合

·经常出现皮肤瘙痒

·看东西比较模糊

·妈妈生的孩子超过八斤重,这种巨大儿的妈妈,得糖尿病的风险比较大

·一些人最近并没有有意识地减重,但出现了体重的减轻,疲乏无力,特别是肥胖人群,一定要到医院去筛查一下到底有没有得糖尿病

2

误解二


“没有症状说明糖尿病不重?”

错!

肖新华介绍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

持续的高血糖

它会对身体的各个组织

器官造成伤害

简单来说可以叫“糖毒性”

虽然它没有症状

但在一个不太高

但又超过正常人的

高血糖的状况下

一样有危害

很多并发症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形成的

得糖尿病以后

要及时就诊、控制好血糖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3

误解三

“要少吃主食或不吃主食?”

错!

很多糖尿病患者非常害怕吃主食

认为主食越少越好

甚至认为应不吃主食

肖新华介绍

主食是我们身体非常直接的

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如果吃得太少

或者完全不吃

身体的能量就会不足

血糖就会偏低

身体就会分解蛋白质、脂肪

如果长期在这种状态下

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对糖尿病患者来讲

主食并不是“敌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

它也是我们的“朋友”

关键在于怎么吃,吃什么

质和量的把控非常重要

尽量吃那些升糖比较慢的

包括全谷物、燕麦等粗杂粮

主食需要粗细搭配

这样血糖相对来讲比较平稳

4

误解四

“无糖食品可以随意吃?”

错!

肖新华介绍

“无糖”不代表“降糖”

所谓“无糖”

主要是里面不含有蔗糖

或者加了一些甜味替代品

但是食品本身含有大量的

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吃得越多

血糖升得越高

还有一些食品有蔗糖的替代品

但是过多的替代品

现在看来对身体也是不利的

所以这种所谓“无糖”的食品

也得适量地吃

也得要算在热卡总量中去

不能随意吃

5

误解五“血糖高的人群吃坚果没有限制?”

错!

肖新华提醒

对于坚果要限制量

坚果营养丰富

含有大量优质脂肪和纤维素

但它的脂肪含量非常高

如果不加限制的话

很容易造成每天总热卡超标

糖尿病很重要的控制目标

就是总热卡需要限制

坚果里面有大量油脂

油脂的热卡远远超过碳水化合物

所以坚果的量一定要限制住

不限制的话

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糖

注意!

坚果不仅是糖尿病人要限制

血糖正常的人也要限制

因为高热卡东西吃得过多

容易造成肥胖

那么,怎么健康吃坚果呢

·要限量。坚果里有各种营养成分,但我们对各种营养成分需要量并不大,可以吃但是要控制量。

·如果吃坚果,尽量选择原味的,不要选择盐焗的、糖霜的,那里面含有很多的油脂成分或者又加了一些糖脂成分,需要注意烹饪方法,并适当控制量。

·如果偶尔吃得过多一点点,其他高热量的食物要加以限制,适当增加点运动量,帮助消耗这部分热卡,减少血糖的波动。

6

误解六

“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错!

肖新华提醒

有些糖尿病患者觉得

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为此

刻意少吃饭

或者随意加量药物

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身体的血糖有正常范围

空腹血糖是3.9-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是<7.8mmol/L

在这个范围里

是一个最佳状态

超过这个范围

高血糖固然不好

低血糖一样也不好

因为血糖是我们身体

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

很多重要的器官

大脑、心脏等都靠糖补充能量

在低血糖状态下

会造成很多危害

严重的低血糖

甚至会造成头昏、心慌、出冷汗

严重者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

对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

都会造成严重损伤

有时候甚至危险程度

比高血糖危险程度更急、更重

所以

在糖尿病的控制中

一定是平稳达标

不要一味求低

7

误解七

“糖尿病是老年病,

年轻人不会得?”

错!

肖新华介绍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2型糖尿病呈现

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中青年人

肩负着家庭、社会的压力

工作强度也很大

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

久坐不动、吃高热卡食物

会对胰岛功能造成很大负担

现在越来越多中青年人

甚至青少年被糖尿病盯上了

那么,预防糖尿病

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肖新华介绍

糖尿病包括肥胖

很多都是跟不健康的

生活方式有关系

所以

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干预

是预防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具体来说

糖尿病强调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就是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比如糖尿病前期人群,年龄比较大、比较胖的高风险人群,要进行及时的生活方式干预,这个生活方式干预很简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非常有效。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让他不至于得糖尿病。

·第二级预防,就是对这些高风险人群及时进行筛查、诊断,如果诊断了糖尿病,及时进行正规的规范化的管理,控制好血糖,不得并发症。

·第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糖尿病病程已经比较长了,甚至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病人,也不要放弃,也要想办法进行管理,减少并发症发展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三级预防里最重要的是

第一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干预非常重要

定期的筛查

早期生活方式干预

管住嘴、迈开腿

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这种病前的预防

永远胜于病后的治疗

正确认识糖尿病

健康过好每一天

动动小手

转给你关心的TA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