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椒陵散记

2025-11-18 16:02 蚌埠发布客户端  

椒陵散记

□侯金波

椒陵之名,溯自上古。相传高阳氏择椒陵山筑邦,是为古椒国,此为全椒文脉之滥觞。

春秋更迭,此地沦为楚之郊邑,楚灵王将其赐予大夫伍举为食邑,其后人遂以邑为氏,世称“椒举”,这段往事为这片土地刻下最初的人文印记。后有全氏族人迁居于此,椒地渐与全氏相融,西汉时始设全椒县,迄今已逾两千载。

全椒自古文人荟萃,文脉如襄河流水绵延不断。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以“三教合一”的智慧泽被后世,其“不知春秋不能涉世”的箴言,至今仍在椒陵大地回响。而真正让全椒声名远播的,当属清代文豪吴敬梓,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开中国讽刺小说之先河,正如鲁迅所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还把《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放在一起称为“伟大的作品”,可谓精辟而公正。现在,《儒林外史》传播到海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英、俄、日、荷、意、越、朝鲜等文字翻译本。它也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六大名著之一。

月初,驱车赴全椒,先后参观了吴敬梓故居、老街、吴敬梓纪念馆、太平古城等景点。吴敬梓故居位于全椒河湾街,是吴氏祖宅,始建于1668年。遗园原为吴敬梓曾祖父吴国对考中探花时所建,故又称“探花第”。太平天国时期被毁,现所见遗园为原址复建。

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吴敬梓故居后面的走马岗上,前面有一条新襄河。此河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条小涧基础上人工开挖而成,如今河面宽阔,碧波粼粼,清莹可掬。纪念馆背山面水,巍巍壮观。纪念馆分为门厅、过厅、两庑、回廊等建筑。结构气势庄严、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我们从门厅拾级而上,一眼便看到玉石栏杆围绕的过厅正中矗立着巨型石碑,碑阳镌刻着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评价,碑阴刻着“吴敬梓传”。再上一个层次,便是吴敬梓的站立巨型雕塑铜像,他身穿长衫,手握长卷,两眼冷峻平视,仿佛在沉思。步入正厅有端坐着的吴敬梓古铜色石膏塑像,两边的柱子上有北京林岫写的一副对联:“画像官场一针能见血,忧时稗说千古更燃犀。”上面则是上海王蘧常写的“名垂儒林”横幅。

伫立塑像前,久久仰望这位清醒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笔下描绘的那些秀才、贡生、举人、翰林、斗方名士、八股选家、扬州盐商、乡绅官吏,形形色色而栩栩如生。这些艺术形象,不仅以它的深刻思想,也以它的辛辣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吴敬梓故居与太平古城仅隔一条马路,都建有高大仿古门楼,西边是“探花第”,东边是“太平古城”,皆刷以金粉,闪闪发光。全椒县斥巨资打造的太平古城、古街、古庙、古桥、古河,还有游船,像上海的朱家角古镇,吸引外乡人来此打卡游玩。33米高的缙福楼是这个县的标志性建筑,采用全榫卯结构,既古色古香,又巍巍壮观,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技巧,无怪乎每年正月十六走太平,人山人海!

全椒,这座藏着千年故事,焕发新生光彩的古县城,早已在深秋的暖阳中,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