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年街道中平社区:“虹号维修合伙人” 破解老旧小区维修难题

2025-11-25 09:05

“师傅,我家水管漏得厉害,能不能尽快来看看?”清晨七点,青年街道中平社区青年小区的社区微信群里,独居老人张奶奶的求助信息刚发出,就收到了“维修合伙人”王师傅的秒回:“阿姨别急,我半小时到!”

如今在这个建成近50年的老旧小区里,这样的快速响应已成常态。曾经困扰居民的“找师傅难、收费糊涂、维修拖延”等痛点,被社区创新引入的“虹号维修合伙人”模式——破解。这支由志愿者和专业技工组成的队伍,不仅是穿梭在楼栋间的“便民工匠”,更成为修复邻里“附近感”、激活社区活力的“新纽带”。

精准破局:让“维修难”变“维修易”

“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快,居民多是老年人,换个龙头、修个家电都得四处打听,遇到不靠谱的师傅还可能花冤枉钱。”社区负责人回忆,此前居民的维修诉求分散且紧急,社区协调能力有限,常常陷入“有心无力”的困境。

为精准对接需求,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调研,梳理出居民最迫切的20余项维修需求,随后面向辖区及周边招募技能人才。经过资质审核、技能考核和居民代表评议,最终组建起由12名成员构成的“维修合伙人”团队,涵盖家电维修、水电检修、管道疏通、五金调试等多个领域,实现“小修不出社区、大修精准对接”。

团队建立了标准化服务流程:居民可通过社区微信群、线下服务站两种方式预约,预约后2小时内响应,一般维修48小时内上门;服务价格实行“成本价+少量服务费”模式,明码标价并公示在社区公告栏,杜绝坐地起价。更具创新性的是,团队约定每月将服务收益的3%定向反哺社区,专项用于公共设施升级、便民空间打造等项目,形成“服务居民—收益反哺—优化服务”的良性循环。

便民暖心:“家门口的服务”暖到心坎里

“以前热水器坏了,打了好几个电话,不是嫌单子小不来,就是报价高得吓人。现在社区有了‘维修合伙人’,上午预约下午就上门,师傅手艺好,收费还透明,只收了配件费和少许工钱,太省心了!”居民李大爷提起前不久的维修经历,连连点赞。

“维修合伙人”的贴心服务,不仅体现在高效专业上,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中。针对小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较多的情况,团队专门推出“优先服务、免费上门问诊、平价维修”的定制化服务,还为特殊群体建立了“维修档案”,定期主动回访。“上次师傅来修空调,还顺便帮我检查了家里的电路,提醒我老化的插座要及时换,特别细心。”独居老人王阿姨说。

自今年10月1日正式签约服务以来,“维修合伙人”团队已累计为居民提供维修服务40余次,涵盖家电检修、水管更换、线路维护等多个场景,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首月反哺的资金已用于社区网红打卡墙装饰和单元门扶手翻新,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服务带来的好处”。“花合理的钱解决问题,还能为社区建设出份力,这种模式我们特别支持!”居民们的认可,成为团队前行的最大动力。

邻里升温:小维修撬动社区大和谐

“维修合伙人”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在不经意间搭建起邻里互助的桥梁。以往“自扫门前雪”的邻居们,因一次次维修服务熟络起来:住在3号楼的电工师傅主动加入团队,利用业余时间为邻居排忧解难;居民在接受帮助后,有的主动为团队提供工具存放空间,有的在师傅施工时端上一杯热水,邻里间的距离悄然拉近。

“以前楼道里碰面顶多点点头,现在大家会主动打招呼,分享维修经验,甚至约着一起参与社区活动。”社区网格员说,“维修合伙人”就像一根纽带,让曾经略显疏离的“附近”重新变得有温度、有烟火气。不少居民在感受到团队的付出后,也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垃圾分类引导、文明宣传等工作,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提升。

对于未来,社区负责人有着清晰的规划:“接下来,我们会公开反哺资金的使用明细,让居民看得明白、放心;同时继续扩充‘维修合伙人’队伍,细化服务项目,计划新增门窗维修、墙面修补等服务,还会开展技能培训,鼓励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加入进来。”

小小的维修服务,承载着民生温度,更蕴含着社区治理的大智慧。“维修合伙人”模式以精准服务破解民生痛点,以收益反哺激活社区活力,用“小维修”撬动“大民生”,让老旧小区在便民服务与邻里互助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城市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张慧)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