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国点名

2020-10-23 08:54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普查员张贴人口普查公告和宣传海报。                                                                                                    

普查员对辖区沿街商户进行摸底登记。       

阅读提示

●2020年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年。自1953年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重大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市人普办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于伟峰

●“六人普”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房条件逐渐改善。

——安徽财经大学统数学院教授方国斌

●中国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不久的将来,农业人口还会大幅度减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人,会更多流向二三产,特别是以教育、健康、养老、家政为主要方向的三产,人口增长空间特别大。

——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卢辞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人口数量红利必将逐步转变为人口质量红利,从而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市委党校副教授崔晓东

—— 查人口 ——

◎参与人口普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普查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全面采取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支持居民自主填报,实时上传系统减少人为干扰

进入十月,不少市民已经陆续读到了这样“一封信”——

尊敬的住户朋友:您好!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人口有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积极参与人口普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您所申报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也影响到您所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镇住房供给、城乡道路建设等,与您的生活息息相关……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不仅如此,街道村居、工厂学校、公园广场的宣传海报、公告、标语、横幅,也号召大家积极配合当前的“七人普”工作。

那么,关于“七人普”,你应该知道的常识有哪些?

市统计局副局长兼市人普办主任于伟峰从人口普查的意义、操作规程、普查方式等层面,一一做出说明。

他说,与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相比,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是一个全民覆盖、全员参与、全数调查的综合信息采集过程。自1953年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重大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十三五”收官的2020年开展人口普查,普查的人口信息不仅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基础信息支持,还将为完善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提供基础依据,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与前六次人普相比,‘七人普’呈现几个新特点。”于伟峰介绍,此轮人口普查将首次采集居民身份证号码,同时开发了人口行政资料上报系统,首次全面采取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首次鼓励并支持居民自主填报,允许居民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居民如需自主填报,可在普查员入户摸底时向普查员说明,请普查员提供自主填报入口。”

那么,自主填报入口如何生成?就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建筑物进行编码和标绘,在此基础上生成二维码或小程序,做到“一户一码”。普查员如何确选?原则上由县区负责选聘,基本由村居两委成员、社区网格员、普查志愿者构成。全市需要多少普查工作人员?按照100户或300人为一个普查小区、普查小区与普查员一一对应、每五六名普查员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的要求,全市划分了13706个普查小区,累计招募16097名普查工作人员,他们已经从本月11日起,统一佩戴普查员证、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正式开展入户摸底和信息采集工作。

“国家‘点名’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部分调查对象对普查员的摸底调查心存戒备,甚至有抵触情绪,说到底还是担心他们的信息安全问题。”说这话的是安徽财经大学统数学院教授方国斌。前不久,他带领几名经济统计系学生参与蚌埠“七人普”的信息采集工作,但由于此次人口普查需要登记的信息新增了身份证号码的登记,学生在入户调查时,常常因采集不到这一被视为绝对隐私的号码而饱受委屈。

方国斌坦言,公民对敏感身份信息的保护意识增强,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身份证号码恰恰是确保人口普查数据不重复、不遗漏的重要方面,是查准人口数据的关键要素,增加这个选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如何消除人们对人口普查工作的顾虑,确保普查对象的信息安全?

据介绍,此轮人口普查全面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并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三级等保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构建坚实的数据安全保障屏障。电子化采集的信息数据将实时上传至国家系统,且数据传输过程全程加密,能有效杜绝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

—— 析走势 ——

◎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一二产的劳动力会逐步缩减,教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板块的人口增长空间无限

“这是中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背景和意义非同寻常。”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所说的背景和意义,在记者接触的几位受访人士眼里,有不同侧面的解读。

市人普办主任于伟峰从政府视角提出,查人口是为了商大计、谋发展。“多达几十项的人口普查数据归集,对国家来说势必是一份高质量的、十分宝贵的人口综合信息集成,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做决策、编规划、出政策,都是参考和指导。”

在市人普办提供的普查登记表中记者看到,此轮人口普查需要填报登记的公民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诸多方面,特别是住房一栏,已经细化到住所类型、承重类型、有无电梯、是否自带厨房、卫生间、选择何种燃料等小节。

“‘以房查人’是世界各个地区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普遍采取的方法,人口普查中的住房调查,目的是为了查准人口。”安徽财经大学方国斌教授从统计经济学角度提出如是看法。

他分析认为,自2010年“六人普”以来,全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除国人的住房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以外,还需要看到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等一系列发展走向。

事实上,根据2010年蚌埠“六人普”的主要数据公报,以上关于全国人口近十年的发展走向在十年前的蚌埠已有表现。比如,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的比重比“五人普”下降7.67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2个百分点。又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五人普”的2882人上升为677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966人上升为11504人,文盲率由10.57%下降为6.90%。再如,与“五人普”相比,“六人普”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69个百分点。

市委党校副教授崔晓东长期关注经济问题研究,近期也开始关注人口经济问题。他提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人口结构变化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城乡结构都产生深远而重大影响。

“中国人口正在发生一些关涉全局且很难逆转的变化。”崔晓东举例说,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和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全国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一个峰值——1786万,但近几年人们的生育意愿并没怎么增强,出生人口仍不断下降,2019年只有1465万。据此他认为,随着生育堆积效应的逐步消退、育龄女性规模下降,出生人口仍处于下滑期,也将意味着我国人口结构重心上移,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

一组来自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2015年提高0.96岁,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18.1%。

不止老龄化。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一产进入二三产,已经进入下半场的城镇化也成为崔晓东较为关注的课题。他直言,这是劳动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既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又促进了生产,创造出需求。

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卢辞教授研究人口生态学已经多年,他同样认为,在智能作业工具使用率越来越高、传统作业工具越来越不被青睐的今天,特别在农业的耕、种、管、收等环节表现明显,“不久的将来,农业人口还会大幅度减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人,会更多流向二三产,特别是三产”。

“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5G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工人掌握智能工具能力的提升,二产的劳动力也会逐渐缩减,最终归集到三产服务业领域。”在卢辞的视角里,教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板块的人口增长空间,未来会特别大。

—— 议将来 ——

◎大数据背景下,人口普查数据要有效归档保存和深入开发利用

◎在创新驱动阶段,人口数量红利将逐步转变为人口质量红利

人口普查大点名,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进一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从而制定完善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体系和人口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中央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就有赖于人口普查所提供的精准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数字准、底数清、情况明,才能做到科学决策。

“作为人类文明和科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普查数据的保存、开发利用向来为许多国家所重视,既有完备的信息保护制度,也有科学的保存方法,更有深入的开发研究。”市人普办主任于伟峰表示,我国每十年开展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并采用专盘专用、专机专用、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的方式确保普查原始数据安全,用意也在于此。

采访中,对于我们身边肉眼可见的“生少老多”这个不争现实,卢辞教授很直白地表达了他的看法:“中国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他说,且不论“七人普”的数据何时公报,“生少老多”的问题都将借助这次普查契机,得到一次高站位、全方位的审视和思考。他甚至直言,在解决“生少”问题时,或许可以在“更加肯定妇女在家庭育儿中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加强0—3岁幼儿托育市场培育”、“提高高素质人才生育观”等方面加大制度设计、刺激推动。在解决“老多”问题时,则要更多地倚重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业的进步和发展。

而很长一段时间被倚为优势的“人口红利”,也将借由这次人口普查工作被重新定义。

“以前经常被提及的人口红利,主要指劳动年龄人口供应非常充裕,这是从数量的角度来看。但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从2012年以来不断下降,2018年就业人口总量出现首次下降,从数量的角度再谈人口红利,显然已不合时宜。”市委党校副教授崔晓东同时表示,虽然数量上的人口红利已经过时,但广义上的人口红利仍将长期存在,“主要指人力资本不断积累”。

根据他的解释,在要素驱动阶段,主要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而在创新驱动阶段,则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来推动技术进步。从已知的数据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由1982年的8年上升到如今的10年以上,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50%,表明人口质量已经大幅度提升。“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人口数量红利必将逐步转变为人口质量红利,从而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崔晓东如是说。

安徽财经大学方国斌教授也认为,从人口年龄结构衍生出来的“人口红利”,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从长远看,人口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未来,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以年龄结构为基础的“人口红利”会向以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基础的“人才红利”转变。 (完)                                                                                                                  

32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