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向绿色深处挺进

2020-12-10 08:23 蚌埠新闻网  

记者 杨露露

如何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做活“林”字文章?

这几年,位于淮河之畔的蚌埠市,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引领,以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行动为主攻方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工程。

向问题矛盾叫板

各级党政领导直接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责任,进一步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体系

五河县大新镇、新集镇、头铺镇区域内的淮河堤坝,因为水利用地与当地村民争议已久。面对这一问题,县级林业部门着急,当地镇乡党政部门力不从心,这绿化造林的事就搁置了起来。

光秃秃的坝子,北岸大堤与南岸堤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五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淮河县级林长后,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解决方案,妥善解决了这一区域的造林难题,消除了淮河堤坝绿化的空白段。

“林业发展,离不开制度作为‘靠山’。”市林业局局长、市林长办主任李坤圣表示,林长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通过建立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人专管。

山有头、林有主,有问题、找干部。2017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2186名,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

让各级党政领导直接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市、县、乡、村四级党政一把手担任起“林长”,进一步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体系,改变了过去由林业部门组织林业生态建设的单一路径,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完整体系,让绿色发展不“留白”。

“过去植树,光栽不护,白费功夫,群众看着心疼也没有办法。”又是一年冬春造林季,随处可见火热的整地打穴的场景,五河县朱顶镇林长安庆杰深有感触地说,实行林长制以后,群众发现问题就会主动反映,现在植树季每天都能接到群众来电。

截至目前,全市3县6区、87个乡镇(街道)全部出台并完善了林长制工作方案,围绕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构建“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警”和“一林一员”等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任务细化分解到山头地块、绿地湿地,实现了“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大胆试、大胆闯,林长们在一线磨砺,林长制改革相关配套机制也在逐步完善。

各级林长深入各自责任区,摸家底、找问题、解难题、理思路,摸排造林空间,落实管护措施,认真排查问题,及时分办交办,推动改革走深走实。近三年来,共排查林业难点问题260余个,国有大洪山林场禁采复绿、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连通市区主干道等60余项林业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有争议水利土地造林600余亩,基本消除了淮河堤坝绿化的空白段。

向沉疴痼疾开刀

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赢得了百姓的金字口碑

12月8日,把最后一批樱花、冬枣、红枫、乌桕、映山红树苗放进土里,禹会区副区长、大洪山区级林长汤化蕾松了一口气,今年千亩石质山造林任务圆满画上句号。

这个春天,再来大洪山,山体复绿,花开遍野。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曾是一片遍体鳞伤的矿山,破坏性开采屡禁不止,生态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矿山复绿”“废墟变森林”,绝非一日之功。

在环境整治及植绿复绿关键时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大洪山市级林长吴捍卫每周督查一次,区级林长天天奋战在整治一线,坐镇指挥大洪山环境整治复绿工作,带领大洪山林场全体职工昼夜奋战,放弃双休和节假日,冒严寒、战酷暑,一边加强矿山巡查,一边植绿复绿。“今年大洪山林场被确定为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这是我市大洪山林业事业发展一次难得机遇。”禹会区委书记、区级总林长冯中元深有感触地说。

100多公里外,同样是国有林场的大巩山林场也曾受体制机制制约,面临资源培育投入不足、发展活力严重缺乏的难题,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老场长赵永升是这次变革的见证者。采访中,他说,“葱翠秀美的大巩山离不开‘林长’上山,结合国有林场改革,补发展欠账,重塑林业管理体系,林业保护的氛围越来越浓。”

在林长制的牵引下,我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好治山治水治污大文章,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给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先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林长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行林长制后,大家深度参与其中,重视林业、研究林业、保护林业、发展林业的意识显著增强。” 目睹这一变化,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李德成认为,林长制改革,着眼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为林业发展和保护赋权赋能,向跨部门协作体系不健全、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开刀”,为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几年下来,市林业局在实践中总结了林长制改革的“蚌埠经验”:“林长制改革,坚持高位推动是前提,生态保护修复是核心,强化责任落实是关键。”

林业发展大事小事,都是林长的事。各地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千方百计守护好绿水青山,积极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现在山有人管了,林有人护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了。”

向绿色发展要动能

紧贴“林”这个主题,以绿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之美

今年8月,由第三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森交会上,我市涂山优果石榴酒、九禾桂花(葡萄)酒、天兆石榴复合果汁、金丝皇菊4件特色森林食品获得产品类金奖,林产品企业在交易会上共达成意向合作协议5个,协议金额8000余万元;现场签订产品采购订单合同3个,合同金额630万元。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以林长制改革为牵引,紧扣“林”这个主题,紧盯“长”这个关键,紧抓“制”这个落点,立足“五绿”兴林,大力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行动,积极推进“创绿创湿”工作,“五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李坤圣表示,“五绿”各有重点,相互独立而又自然成为一个整体,“增绿”遵循基线、“护绿”坚守底线、“管绿”筑牢防线、“用绿”接通地线、“活绿”安上天线,这些就是林长制改革的施工图。

各地坚持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努力拓展国土绿化空间,通过“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项目的实施,我市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15.45%提高到2019年20.75%。深入实施乡村绿化提升工程,我市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5%,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已覆盖944个行政村的55%。

“林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将脱贫攻坚纳入林业改革发展大局,在脱贫主战场,林业发挥带贫功能。截至11月底,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达82.5亿元,同比增长12.3%。

借力机构改革,整合人员、技术、资金、企业等资源要素,探索推进林业“三变”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全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达90.8万人次。实施“互联网+花卉苗木”,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和构建了花卉苗木产业线上、线下复合运营体系,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截至11月底,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20%。   (完)                                                                                                                

279

记者 杨露露

如何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做活“林”字文章?

这几年,位于淮河之畔的蚌埠市,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引领,以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行动为主攻方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工程。

向问题矛盾叫板

各级党政领导直接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责任,进一步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体系

五河县大新镇、新集镇、头铺镇区域内的淮河堤坝,因为水利用地与当地村民争议已久。面对这一问题,县级林业部门着急,当地镇乡党政部门力不从心,这绿化造林的事就搁置了起来。

光秃秃的坝子,北岸大堤与南岸堤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五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淮河县级林长后,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解决方案,妥善解决了这一区域的造林难题,消除了淮河堤坝绿化的空白段。

“林业发展,离不开制度作为‘靠山’。”市林业局局长、市林长办主任李坤圣表示,林长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通过建立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人专管。

山有头、林有主,有问题、找干部。2017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2186名,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

让各级党政领导直接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市、县、乡、村四级党政一把手担任起“林长”,进一步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体系,改变了过去由林业部门组织林业生态建设的单一路径,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完整体系,让绿色发展不“留白”。

“过去植树,光栽不护,白费功夫,群众看着心疼也没有办法。”又是一年冬春造林季,随处可见火热的整地打穴的场景,五河县朱顶镇林长安庆杰深有感触地说,实行林长制以后,群众发现问题就会主动反映,现在植树季每天都能接到群众来电。

截至目前,全市3县6区、87个乡镇(街道)全部出台并完善了林长制工作方案,围绕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构建“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警”和“一林一员”等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任务细化分解到山头地块、绿地湿地,实现了“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大胆试、大胆闯,林长们在一线磨砺,林长制改革相关配套机制也在逐步完善。

各级林长深入各自责任区,摸家底、找问题、解难题、理思路,摸排造林空间,落实管护措施,认真排查问题,及时分办交办,推动改革走深走实。近三年来,共排查林业难点问题260余个,国有大洪山林场禁采复绿、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连通市区主干道等60余项林业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有争议水利土地造林600余亩,基本消除了淮河堤坝绿化的空白段。

向沉疴痼疾开刀

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赢得了百姓的金字口碑

12月8日,把最后一批樱花、冬枣、红枫、乌桕、映山红树苗放进土里,禹会区副区长、大洪山区级林长汤化蕾松了一口气,今年千亩石质山造林任务圆满画上句号。

这个春天,再来大洪山,山体复绿,花开遍野。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曾是一片遍体鳞伤的矿山,破坏性开采屡禁不止,生态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矿山复绿”“废墟变森林”,绝非一日之功。

在环境整治及植绿复绿关键时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大洪山市级林长吴捍卫每周督查一次,区级林长天天奋战在整治一线,坐镇指挥大洪山环境整治复绿工作,带领大洪山林场全体职工昼夜奋战,放弃双休和节假日,冒严寒、战酷暑,一边加强矿山巡查,一边植绿复绿。“今年大洪山林场被确定为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这是我市大洪山林业事业发展一次难得机遇。”禹会区委书记、区级总林长冯中元深有感触地说。

100多公里外,同样是国有林场的大巩山林场也曾受体制机制制约,面临资源培育投入不足、发展活力严重缺乏的难题,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老场长赵永升是这次变革的见证者。采访中,他说,“葱翠秀美的大巩山离不开‘林长’上山,结合国有林场改革,补发展欠账,重塑林业管理体系,林业保护的氛围越来越浓。”

在林长制的牵引下,我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好治山治水治污大文章,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给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先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林长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行林长制后,大家深度参与其中,重视林业、研究林业、保护林业、发展林业的意识显著增强。” 目睹这一变化,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李德成认为,林长制改革,着眼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为林业发展和保护赋权赋能,向跨部门协作体系不健全、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开刀”,为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几年下来,市林业局在实践中总结了林长制改革的“蚌埠经验”:“林长制改革,坚持高位推动是前提,生态保护修复是核心,强化责任落实是关键。”

林业发展大事小事,都是林长的事。各地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千方百计守护好绿水青山,积极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现在山有人管了,林有人护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了。”

向绿色发展要动能

紧贴“林”这个主题,以绿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之美

今年8月,由第三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森交会上,我市涂山优果石榴酒、九禾桂花(葡萄)酒、天兆石榴复合果汁、金丝皇菊4件特色森林食品获得产品类金奖,林产品企业在交易会上共达成意向合作协议5个,协议金额8000余万元;现场签订产品采购订单合同3个,合同金额630万元。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以林长制改革为牵引,紧扣“林”这个主题,紧盯“长”这个关键,紧抓“制”这个落点,立足“五绿”兴林,大力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行动,积极推进“创绿创湿”工作,“五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李坤圣表示,“五绿”各有重点,相互独立而又自然成为一个整体,“增绿”遵循基线、“护绿”坚守底线、“管绿”筑牢防线、“用绿”接通地线、“活绿”安上天线,这些就是林长制改革的施工图。

各地坚持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努力拓展国土绿化空间,通过“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项目的实施,我市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15.45%提高到2019年20.75%。深入实施乡村绿化提升工程,我市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5%,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已覆盖944个行政村的55%。

“林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将脱贫攻坚纳入林业改革发展大局,在脱贫主战场,林业发挥带贫功能。截至11月底,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达82.5亿元,同比增长12.3%。

借力机构改革,整合人员、技术、资金、企业等资源要素,探索推进林业“三变”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全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达90.8万人次。实施“互联网+花卉苗木”,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和构建了花卉苗木产业线上、线下复合运营体系,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截至11月底,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20%。   (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