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守正创新 铸魂育人

2020-12-25 08:27 蚌埠新闻网  

□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主持人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恒久而弥新的教育话题,每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内简称思政课)作为必修课程,被认为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作用不可替代。但现实教学中,学生不愿意上思政课、不认真听思政课的现象广泛存在,教学效果很难达成理想预期。

高校思政课如何提升课堂魅力、吸引大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内简称马院)实施的“教·习·学”综合改革、推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依托超星“一平三端”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做出了很好的教学探索。

本周做客本报“党报会客厅”的三位嘉宾,作为安财思政课改革探索的组织者、实施者及获得者,分别从如何认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如何上好思政课提升学生上课获得感、如何围绕做好一名思政课教师,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做出解读。

●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矛盾不再是“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是“知”与“信”、“信”与“行”的矛盾。

●所谓“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思政课上深邃的理论,更应该与实践紧密联系,努力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和升华。

张斌 安徽财经大学马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思政课与人的思想打交道,高校教师应切忌把思政课上成一种大道理的灌输、道德上的说教,或者心灵鸡汤式的劝慰。

●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一门显性的思政育人课程,也是一项有明确实践目标、丰富实践内容、多种实践形式、广阔实践平台的活动育人实践。

王程 安徽财经大学思政课专任教师、副教授

●思政课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源于现实、解释世界,也能够照进现实、改变世界。

●按照“六个要”标准塑造自我,做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领路人是做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要求。

侯怡如 安徽财经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马院助教

深度对话

课程育人忌说教 

◎协作学习和会话,增强师生间互动交互的时间和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堂教学边界和内容

主持人:最近几年,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高度关注,出台了不少重磅文件。咱们马院如何落实相关指示精神?

张斌: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校,马院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载体平台。安财马院经历了马列教研组、教研室、教研部和社科教学部、政治学院、思政教研部等不同发展阶段,于2016年正式更名为马院,两年后又获批安徽省第二批重点马院建设单位,到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教育部增列为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充分说明我校对思政科建设的重视与厚爱。

自2016年至今,马院专任教师增至55名,累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重点团队建设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人文重点项目共20余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省思政能力提升项目3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辅用书10余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软科”最好学科排名,很好地回应了学校关切。

主持人:作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思政课在高校课堂实践中,一板一眼“满堂灌”的情况比较多见,学生的学习效果多不尽人意。在如何让思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方面,安财马院做过哪些尝试?

张斌: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旨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体察世情、国情、民情,培育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这种特定育人目标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政课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矛盾不再是“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是“知”与“信”、“信”与“行”的矛盾。这种矛盾决定了思政课必然要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以塑造学生信仰体系的生成;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实现从学习自觉到文化自觉,再到政治自觉的转变。

的确,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更多是一种单向度的价值灌输,至于学生能否接受、是否乐意接受,往往成为一个虚悬的命题。从本质上说,思想与价值的问题需要咨商,其前提是思想的无障碍表达与沟通。

为此,几年前我们就探索提出思政课“教·习·学”综合改革,在“教”上更加侧重引导性,“习”上主要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自主优化,“学”上尽可能丰富学习形式、拓宽实践渠道,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们还尝试借助超星“一平三端”进行思政课翻转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协作学习和会话,不仅增加了师生间互动交互的时间和效果,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接受和构建知识,还直接推动了安财思政课过程性考核改革的实施。

此外,马院于2018年秋季学期率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点,并在2019年秋季学期全面推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也起到了拓展课堂教学边界、丰富讲授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作用。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那么,高校专任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思政课?

王程:个人认为,思政课教师给学生上课,切忌把课上成一种大道理的灌输、道德上的说教,或者心灵鸡汤式的劝慰。单从我个人教学经验来说,上好思政课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价值的引领。价值引领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灵魂,也是思政课最显著的特点,贯穿在思政课全过程。如果思政课缺失这一灵魂,那它就容易陷入纯粹的知识讲授或案例分析或“心灵鸡汤”的误区中,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灵魂的洗礼。

二是理性的分析。课堂之所以叫课堂,与宣传、报告都不一样,特别是思政课堂,要注重讲两个道理——中国道路的大道理和人生道路的小道理。既要把大道理讲清,也要把小道理讲明,要把大道理如何影响小道理、小道理如何体现大道理做一些客观理性分析,让学生们知道独立个体的人生如何影响国家的命运,教他们一些思维的方法和工具。

三是情感的融入。我们常说“思政课不仅要有高度还要有温度”,就是因为思政课是与人的思想打交道的一门学科,与纯粹的天文、物理等知识讲授不一样,不融入情感就无法让一些思政理论内化于学生心中,从而外化于他们的行动。

四是感性的支撑。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需要借助一些感性的素材如国际国内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热点事件等鲜活灵动的案例加以诠释,才能让课堂变得有趣、有味,学生爱上、爱学。

侯怡如:对于刚从安财马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结束三年学习、今又成为思政课专任教师的我来说,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值得我日后真正走上讲台时借鉴参照。按照“六个要”标准塑造自我,做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领路人是做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要求。在我眼里,思政课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源于现实、解释世界,也能够照进现实、改变世界,能够以科学理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好的思政课能够将深奥的、晦涩的理论命题转变为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感性形式,深入浅出、由表及里,从而潜移默化地启发、感染、激励学生。

我想,在我真正走上讲台时,会以教材为主体,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文本支撑,力求做好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解读者、传播者,保证课堂教学的理论性与价值性。同时,结合案例与时事,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实践教学手段全方位育人。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时代新人。

实践育人讲“四化” 

◎推行“教·习·学”思政课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化体系化模块化品牌化实践教学,提高思政教育实效

主持人:有人说,一堂有价值的思政课应该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样说来,是否意味着思政课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有更多作为?

张斌: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干渠道,而培养时代新人需要运用的思想教育途径远不止课堂教学一种。所谓“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思政课上深邃的理论,更应该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和升华。为此,近些年,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我院还专门成立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负责全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工作。

到目前,我们已与蚌埠市委政法委合作共建“市域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与蚌埠市文明办共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与蚌埠市社科联共建联合培养基地等,在蚌埠博物馆、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青团怀远县委、小岗村等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有效促进了校地专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力量整合,推动了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主持人:具体介绍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呢?

张斌: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让其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课程。我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化”作为指导思想,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建设,并纳入学生学习培养方案,纳入学校开课计划,做到课程全覆盖和学生全覆盖。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深化“教·习·学”教学模式的内涵,逐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即主题社会实践、“一课一品”实践、骨干培训班和课堂实践“四维一体”,并逐步将其打造成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品牌。

如今,“一课一品”实践中的四门主干课,各自有自己的品牌,并在全校范围开展竞赛,形成特色,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魅力课堂。“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作为我院打造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品牌,连续5年入选国家级团队,连续获共青团中央表彰。可以说,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团队,以精品团队带动整体团队,是我院社会实践工作的一大创新。为此,2017年暑假,我校首次设立“思政课主题社会实践”专项,至今四年共成立上百支社会实践团队,吸引近2000名师生参与,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等文字成果,均已汇编成册,并借此推出一批教学名师、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辅导员。

此外,为加强过程化考核与管理,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四大板块又被细分成11个模块,学生完成全部模块才算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学分。

总而言之,经过以上系列探索和改革,我校逐步形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六个结合”,即: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课程实践与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学期实践与假期实践相结合、骨干实践与全员实践相结合、线上实践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格局。

王程: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一门显性的思政育人课程,也是一项有明确实践目标、丰富实践内容、多种实践形式、广阔实践平台的活动育人实践。在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就组织开展了不少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比如,在一次翻转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参与其中,有的学生以一首歌开场,有的学生吹上了葫芦丝,还有的来了段配乐诗朗诵,等等。

我也带学生在教室里办过辩论赛、道德情景剧大赛,在龙湖边开过读书会,大家围坐一起充分讨论、激辩,各抒己见。我还带他们到过博物馆、进过电影院。我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堂无处不在。

侯怡如: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且深刻,涉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极具说理性和价值性。就其形式而言,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很丰富,将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一种重要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安财的三年硕研生涯,我见识并参与了思政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包括实践调研、举办读书会、举行理论学习大赛、观看电影等。对于一些专门课程,还会定点组织参观考察。比如上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我们会到一些企业进行学习参观,上党课时我们会到一些红色文化基地考察,我们还会被安排进入社区理论宣讲,或者采访蚌埠好人学习好人精神等等。正是这些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体验渐渐改变着、影响着我,让我重新认识了思政课,也让我坚定了从事思政教育事业的动力和信念,实现了从一名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身份转变。

社会服务重合作 

◎发挥理论研究优势,主动服务社会,扩大学科影响

◎打造学院全员、多渠道、多层面社会服务格局

主持人:在高校的五大职能中,社会服务职能应该是溢出高校自身的一种价值导向,似乎在经济类专业领域更容易实现。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思政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如何走出校园、服务社会?

张斌:只能说,高校思政参与的社会服务,作用没有经济类专业更加显性,但潜在的培根铸魂的说理性和价值性也不容小觑。近些年,安财马院一边扩大学科影响,一边主动服务社会,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主持人:举例说明一下?

张斌:比如,我院有1人被选为省委讲师团基层宣讲专家,6人被选为蚌埠市委讲师团和蚌埠市联合马院宣讲成员,2人被选为安徽“放飞新时代青春梦——十九大精神走进青年”百人宣讲团成员。我院也成立了自己的理论宣讲团,已经累计为安徽省地税局、蚌埠市委政法委、蚌埠监狱等单位宣讲近百场次。

又如,我院与蚌埠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和其他高校马院一起,积极推动“2+4联合马院”共建,打造集理论宣教、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于一体的校地合作品牌。在联合马院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我个人做了主题报告,另有6名教师受邀参与小组讨论,王程博士提交的论文获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我想说,通过深度参与理论研讨、联合进行科研攻关、校地合作集体备课,“2+4联合马院”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成为校地共建、院院联合的特色品牌。

再如,我院积极发挥理论研究优势,与安徽虹亚汽车集团、蚌埠凯盛科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点实验室进行支部共建,通过成立新时代企业党建与文化研究院,定期深入理论研讨,解决企业党建痛点难点问题,助力企业党建发展。蚌埠凯盛科技的“一目标、双因素、三责任、四挂钩、五步骤”的党员量化管理成果,荣获2019年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二等奖。安徽虹亚汽车集团的党建“心连星”工程为企业发展助力,虹亚党支部被评为安徽省第七批 “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

还如,我们依托学科优势,创新爱国主义宣传话语方式,以“微记录”、“微电影”、“微宣讲”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红色历史和淮河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

此外,我们还与蚌埠市文明办密切合作,挂牌成立蚌埠市新时代公民道德研究中心,并参与起草《蚌埠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规范本地区新时代公民道德行为标准设置标杆。我们还在蚌埠好人馆宣讲蚌埠道德模范事迹,在创城迎检的关键时期,抽调骨干教师参与蚌埠文明城市创建。

主持人:这么看来,你们在学科服务社会方面的确花了不少心思。接下来还有什么打算?

张斌:以“全员党建、理论党建、服务党建”为引领,狠抓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和激励制度,引导全院师生提升服务社会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努力打造学院全员、多渠道、多层面社会服务格局,最终为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服务。      (完)                                                                                                             

342

□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主持人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恒久而弥新的教育话题,每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内简称思政课)作为必修课程,被认为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作用不可替代。但现实教学中,学生不愿意上思政课、不认真听思政课的现象广泛存在,教学效果很难达成理想预期。

高校思政课如何提升课堂魅力、吸引大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内简称马院)实施的“教·习·学”综合改革、推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依托超星“一平三端”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做出了很好的教学探索。

本周做客本报“党报会客厅”的三位嘉宾,作为安财思政课改革探索的组织者、实施者及获得者,分别从如何认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如何上好思政课提升学生上课获得感、如何围绕做好一名思政课教师,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做出解读。

●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矛盾不再是“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是“知”与“信”、“信”与“行”的矛盾。

●所谓“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思政课上深邃的理论,更应该与实践紧密联系,努力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和升华。

张斌 安徽财经大学马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思政课与人的思想打交道,高校教师应切忌把思政课上成一种大道理的灌输、道德上的说教,或者心灵鸡汤式的劝慰。

●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一门显性的思政育人课程,也是一项有明确实践目标、丰富实践内容、多种实践形式、广阔实践平台的活动育人实践。

王程 安徽财经大学思政课专任教师、副教授

●思政课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源于现实、解释世界,也能够照进现实、改变世界。

●按照“六个要”标准塑造自我,做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领路人是做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要求。

侯怡如 安徽财经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马院助教

深度对话

课程育人忌说教 

◎协作学习和会话,增强师生间互动交互的时间和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堂教学边界和内容

主持人:最近几年,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高度关注,出台了不少重磅文件。咱们马院如何落实相关指示精神?

张斌: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校,马院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载体平台。安财马院经历了马列教研组、教研室、教研部和社科教学部、政治学院、思政教研部等不同发展阶段,于2016年正式更名为马院,两年后又获批安徽省第二批重点马院建设单位,到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教育部增列为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充分说明我校对思政科建设的重视与厚爱。

自2016年至今,马院专任教师增至55名,累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重点团队建设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人文重点项目共20余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省思政能力提升项目3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辅用书10余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软科”最好学科排名,很好地回应了学校关切。

主持人:作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思政课在高校课堂实践中,一板一眼“满堂灌”的情况比较多见,学生的学习效果多不尽人意。在如何让思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方面,安财马院做过哪些尝试?

张斌: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旨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体察世情、国情、民情,培育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这种特定育人目标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政课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矛盾不再是“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是“知”与“信”、“信”与“行”的矛盾。这种矛盾决定了思政课必然要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以塑造学生信仰体系的生成;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实现从学习自觉到文化自觉,再到政治自觉的转变。

的确,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更多是一种单向度的价值灌输,至于学生能否接受、是否乐意接受,往往成为一个虚悬的命题。从本质上说,思想与价值的问题需要咨商,其前提是思想的无障碍表达与沟通。

为此,几年前我们就探索提出思政课“教·习·学”综合改革,在“教”上更加侧重引导性,“习”上主要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自主优化,“学”上尽可能丰富学习形式、拓宽实践渠道,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们还尝试借助超星“一平三端”进行思政课翻转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协作学习和会话,不仅增加了师生间互动交互的时间和效果,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接受和构建知识,还直接推动了安财思政课过程性考核改革的实施。

此外,马院于2018年秋季学期率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点,并在2019年秋季学期全面推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也起到了拓展课堂教学边界、丰富讲授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作用。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那么,高校专任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思政课?

王程:个人认为,思政课教师给学生上课,切忌把课上成一种大道理的灌输、道德上的说教,或者心灵鸡汤式的劝慰。单从我个人教学经验来说,上好思政课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价值的引领。价值引领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灵魂,也是思政课最显著的特点,贯穿在思政课全过程。如果思政课缺失这一灵魂,那它就容易陷入纯粹的知识讲授或案例分析或“心灵鸡汤”的误区中,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灵魂的洗礼。

二是理性的分析。课堂之所以叫课堂,与宣传、报告都不一样,特别是思政课堂,要注重讲两个道理——中国道路的大道理和人生道路的小道理。既要把大道理讲清,也要把小道理讲明,要把大道理如何影响小道理、小道理如何体现大道理做一些客观理性分析,让学生们知道独立个体的人生如何影响国家的命运,教他们一些思维的方法和工具。

三是情感的融入。我们常说“思政课不仅要有高度还要有温度”,就是因为思政课是与人的思想打交道的一门学科,与纯粹的天文、物理等知识讲授不一样,不融入情感就无法让一些思政理论内化于学生心中,从而外化于他们的行动。

四是感性的支撑。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需要借助一些感性的素材如国际国内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热点事件等鲜活灵动的案例加以诠释,才能让课堂变得有趣、有味,学生爱上、爱学。

侯怡如:对于刚从安财马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结束三年学习、今又成为思政课专任教师的我来说,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值得我日后真正走上讲台时借鉴参照。按照“六个要”标准塑造自我,做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领路人是做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要求。在我眼里,思政课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源于现实、解释世界,也能够照进现实、改变世界,能够以科学理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好的思政课能够将深奥的、晦涩的理论命题转变为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感性形式,深入浅出、由表及里,从而潜移默化地启发、感染、激励学生。

我想,在我真正走上讲台时,会以教材为主体,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文本支撑,力求做好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解读者、传播者,保证课堂教学的理论性与价值性。同时,结合案例与时事,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实践教学手段全方位育人。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时代新人。

实践育人讲“四化” 

◎推行“教·习·学”思政课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化体系化模块化品牌化实践教学,提高思政教育实效

主持人:有人说,一堂有价值的思政课应该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样说来,是否意味着思政课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有更多作为?

张斌: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干渠道,而培养时代新人需要运用的思想教育途径远不止课堂教学一种。所谓“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思政课上深邃的理论,更应该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和升华。为此,近些年,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我院还专门成立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负责全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工作。

到目前,我们已与蚌埠市委政法委合作共建“市域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与蚌埠市文明办共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与蚌埠市社科联共建联合培养基地等,在蚌埠博物馆、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青团怀远县委、小岗村等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有效促进了校地专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力量整合,推动了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主持人:具体介绍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呢?

张斌: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让其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课程。我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化”作为指导思想,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建设,并纳入学生学习培养方案,纳入学校开课计划,做到课程全覆盖和学生全覆盖。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深化“教·习·学”教学模式的内涵,逐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即主题社会实践、“一课一品”实践、骨干培训班和课堂实践“四维一体”,并逐步将其打造成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品牌。

如今,“一课一品”实践中的四门主干课,各自有自己的品牌,并在全校范围开展竞赛,形成特色,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魅力课堂。“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作为我院打造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品牌,连续5年入选国家级团队,连续获共青团中央表彰。可以说,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团队,以精品团队带动整体团队,是我院社会实践工作的一大创新。为此,2017年暑假,我校首次设立“思政课主题社会实践”专项,至今四年共成立上百支社会实践团队,吸引近2000名师生参与,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等文字成果,均已汇编成册,并借此推出一批教学名师、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辅导员。

此外,为加强过程化考核与管理,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四大板块又被细分成11个模块,学生完成全部模块才算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学分。

总而言之,经过以上系列探索和改革,我校逐步形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六个结合”,即: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课程实践与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学期实践与假期实践相结合、骨干实践与全员实践相结合、线上实践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格局。

王程: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一门显性的思政育人课程,也是一项有明确实践目标、丰富实践内容、多种实践形式、广阔实践平台的活动育人实践。在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就组织开展了不少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比如,在一次翻转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参与其中,有的学生以一首歌开场,有的学生吹上了葫芦丝,还有的来了段配乐诗朗诵,等等。

我也带学生在教室里办过辩论赛、道德情景剧大赛,在龙湖边开过读书会,大家围坐一起充分讨论、激辩,各抒己见。我还带他们到过博物馆、进过电影院。我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堂无处不在。

侯怡如: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且深刻,涉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极具说理性和价值性。就其形式而言,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很丰富,将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一种重要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安财的三年硕研生涯,我见识并参与了思政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包括实践调研、举办读书会、举行理论学习大赛、观看电影等。对于一些专门课程,还会定点组织参观考察。比如上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我们会到一些企业进行学习参观,上党课时我们会到一些红色文化基地考察,我们还会被安排进入社区理论宣讲,或者采访蚌埠好人学习好人精神等等。正是这些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体验渐渐改变着、影响着我,让我重新认识了思政课,也让我坚定了从事思政教育事业的动力和信念,实现了从一名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身份转变。

社会服务重合作 

◎发挥理论研究优势,主动服务社会,扩大学科影响

◎打造学院全员、多渠道、多层面社会服务格局

主持人:在高校的五大职能中,社会服务职能应该是溢出高校自身的一种价值导向,似乎在经济类专业领域更容易实现。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思政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如何走出校园、服务社会?

张斌:只能说,高校思政参与的社会服务,作用没有经济类专业更加显性,但潜在的培根铸魂的说理性和价值性也不容小觑。近些年,安财马院一边扩大学科影响,一边主动服务社会,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主持人:举例说明一下?

张斌:比如,我院有1人被选为省委讲师团基层宣讲专家,6人被选为蚌埠市委讲师团和蚌埠市联合马院宣讲成员,2人被选为安徽“放飞新时代青春梦——十九大精神走进青年”百人宣讲团成员。我院也成立了自己的理论宣讲团,已经累计为安徽省地税局、蚌埠市委政法委、蚌埠监狱等单位宣讲近百场次。

又如,我院与蚌埠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和其他高校马院一起,积极推动“2+4联合马院”共建,打造集理论宣教、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于一体的校地合作品牌。在联合马院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我个人做了主题报告,另有6名教师受邀参与小组讨论,王程博士提交的论文获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我想说,通过深度参与理论研讨、联合进行科研攻关、校地合作集体备课,“2+4联合马院”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成为校地共建、院院联合的特色品牌。

再如,我院积极发挥理论研究优势,与安徽虹亚汽车集团、蚌埠凯盛科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点实验室进行支部共建,通过成立新时代企业党建与文化研究院,定期深入理论研讨,解决企业党建痛点难点问题,助力企业党建发展。蚌埠凯盛科技的“一目标、双因素、三责任、四挂钩、五步骤”的党员量化管理成果,荣获2019年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二等奖。安徽虹亚汽车集团的党建“心连星”工程为企业发展助力,虹亚党支部被评为安徽省第七批 “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

还如,我们依托学科优势,创新爱国主义宣传话语方式,以“微记录”、“微电影”、“微宣讲”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红色历史和淮河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

此外,我们还与蚌埠市文明办密切合作,挂牌成立蚌埠市新时代公民道德研究中心,并参与起草《蚌埠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规范本地区新时代公民道德行为标准设置标杆。我们还在蚌埠好人馆宣讲蚌埠道德模范事迹,在创城迎检的关键时期,抽调骨干教师参与蚌埠文明城市创建。

主持人:这么看来,你们在学科服务社会方面的确花了不少心思。接下来还有什么打算?

张斌:以“全员党建、理论党建、服务党建”为引领,狠抓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和激励制度,引导全院师生提升服务社会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努力打造学院全员、多渠道、多层面社会服务格局,最终为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服务。      (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