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老师和家长热议教育惩戒

2021-01-06 09:18 蚌埠新闻网  

记者 靳瑾

2020年的最后一天,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原则、程序、措施、要求等。尽管正式施行日期是今年3月1日也就是寒假过后,但在教师和家长中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毕竟,如何管教好“熊孩子”,是一味怀柔,还是宽严相济,不仅教师、学生和家长高度关注,也是备受争议的社会话题。有了《规则》,“熊孩子”的管教能见效吗?

教师可对学生惩戒 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不能有

《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在我市一位初中教师看来,《规则》最重要的内容是根据程度轻重,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较重和严重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另外,《规则》还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以及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同时,《规则》也强调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作为学生权益保护措施,如果面临较为严重的教育惩戒和纪律处分的,“应当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学生或者家长申请听证的,学校应当组织听证。”

“《规则》对教师其实也是一种保护。”这位教师直言,之前各种针对教师的行为规范,特别是“不准体罚学生”一项过于含糊,老师生怕一不注意就踩到红线,有束手束脚之感。而《规则》的出台相当于有了操作细则,教师的惩戒行为有了边界,教育也有了底气。不仅是对此前误区的纠偏,也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与保护。

家长看法: 可以惩戒 但出发点是爱

说到惩戒,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说出一大段故事。家有“熊孩子”的父母,也对教育惩戒有不同的看法。采访中,一位小学六年级男生的妈妈就告诉记者,希望老师能严格管教。“我们小时候家长送到学校总要说,小孩要是不听话上课捣蛋,老师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虽说现在‘棍棒教育’早都过时了,但必要的管教不能少。”这位家长直言,自家娃眼看着就要进入青春叛逆期,平常好言相劝效果不大,必要时刻必须有点其他“手段”。她说:“我一向认为孩子不是只能听好话。说服教育都管用的话,为啥还有用了一两千年的戒尺呢?成年人违法犯罪要受惩罚,孩子违反规则怎么就不能惩罚呢?规则意识不应该从小建立吗?个人认为,过于宽松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未必是好事。”

而一位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妈妈却持不同意见。她认为,即便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希望老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我家孩子很内向也很敏感,可能有的‘皮猴’被老师罚站一次无所谓,在她就是不能忍受的痛苦。”她表示,如果孩子犯了错,她更希望老师能与家长充分沟通,共同取得孩子的信任和爱戴,家校合作搞好教育。即便真要惩戒,也要给孩子接受惩戒的缓冲期。

不过,几位接受采访的家长都表示,学校的惩戒与孩子的性格、在校表现和老师状态都有关系。惩戒可以接受,但出发点一定是爱。“我可以接受孩子因为不守规矩被罚,但是不能接受老师往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情绪,尤其老师自己还没意识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其实自己并不认同某些老师的教育理念,比如因为孩子字词拼写错误就罚站罚写作业,在他看来属于小题大做、焦虑过度——自己中学时就曾遇到特别严厉的数学老师,至今都是心理阴影。“话说回来,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有多少是孩子的确错了,又有多少是家长情绪不佳发泄在孩子身上呢?将心比心,也不能太过苛求老师。还是努力提高娃的成绩,让娃在学校表现好点不挨罚。”他苦笑着说。

“其实孩子比大人想象得更聪慧,他们能分辨什么是爱,什么是罚。”采访中,一位家有俩娃的中学教师现身说法,既要作为教师教育学生,又要作为家长与教师沟通,她认为惩戒绝不是唯一的办法。尤其到了高中阶段,不惩戒就搞不定的“熊孩子”,大概率惩戒了还是搞不定,甚至还会让孩子记仇,走到反方向。这时候,更需要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还分享了一个心得:“千万别轻易动手,不然打顺手了隔三差五就是一顿。你就会发现跟孩子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教师看教育惩戒: 教育内容之一 不应过度强调

临近期末考试,中小学生们都面临更紧张的学习节奏。面对各种考核,教师的压力也直线上升。此时出台的《规则》,让很多教师百感交集。

在六中教师王利群看来,教育惩戒也是教育方法之一,就像考试、课外作业一样,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环节。《规则》的出台实际是发出了信号:教育惩戒是必要的,是正常教育行为;关键在于尺度要适中,否则过犹不及。“我认为不应过于强调惩戒,因为惩戒本来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大家太过聚焦这一点,就让本来平常的事情变得敏感了。”她说,就像全社会都要遵守的法律,它是一种社会规则,是严肃却不是严酷的,同样讲求温度和人文关怀。教育惩戒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而非施加给学生的单纯性惩罚。

王利群还特别呼吁,请家长和社会不要把教育惩戒与暴跳如雷的教师形象相挂钩,对孩子进行惩戒的老师未必不爱孩子。事实上,“爱之深责之切”才是常态。“学校是师生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家长、学生的目标是一致的,绝不是二元对立甚至是矛盾的。所以现在需要社会重新建立共识,以平常心看待,让教育和教育惩戒回归本真。”

对此,一位从教多年的高中教师也认为,现在不应该讨论教育惩戒是否必要,而是应该关注如何避免过度惩戒和不必要的惩戒。“不是说教师有了《规则》傍身就能惩罚学生,而是要发挥好惩戒的作用,教育好孩子。就像《规则》中也提倡鼓励学生改正错误并及时表扬肯定等细则,因为惩戒远不是终点,教育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她指出,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手中有戒尺,眼里有光芒,心里有温度。”如果不是从对学生立德成才的期望与爱出发,教育惩戒很容易改变原来轨道。在她看来,这才是接下来应该关注的重点。

你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怎么看?可通过淮河晨刊微信公众号告诉我们。    (完)                                                                                                               

19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