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笔直宽阔,交通井然有序,建筑错落有致,街巷干净美观,生态绿道滨水而建;散落城区的公园、广场、游园,如一片片“绿洲”,让城市充满生机;一幢幢高楼、城市综合体散发都市气息;跨河大桥打通城市经络,破解城区发展瓶颈,延伸大城崛起,繁盛之路……大美固镇,绽放亮丽新容颜。
人性化管理,城市和谐温馨更有烟火气;棚改利民惠民暖人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文明实践花开乡村社区;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社会公共秩序不断优化、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固镇之美由外而内,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感受得到。
近年来,固镇,这座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以从容淡定的修养、精细管理的韧性、文明实践的积聚,推动城市建设能级不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美在内外兼修,美出颜值气质。固镇——
“美”不胜收新气象
拉开城市框架 绘出秀美新城
“几年前,县城建成区面积不过十一二平方公里,由于城市架构没有拉开,房屋建筑杂乱,街道路面狭窄,公共设施不全……几年来,按照改造老城区,巩固完善北城区,开发建设南城区的思路,我们先后投入268亿元,实施266项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已拓展到26平方公里。”固镇县住建局局长陈大鹏说,浍河一桥、浍河四桥,方前路、胜利路、黄园路、刘集路4处铁路立交,以及复线船闸、四期路网建成通行,有效破解京沪铁路、浍河对南北城区发展的制约。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固镇县积极实施“内联外扩”战略,形成了北城区、老城区、南城区三大格局。其中,南城区在经过数年建设后,呈现跨越式飞速发展:纵横交错的城市路网,拔地而起的高楼,现代化的全新校区,上档次的城南体育场,高品质的文化中心,景色宜人的谷阳遗址公园和万亩樱花园……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宜居新城逐渐成为固镇的文旅高地和城市亮点。
这一跨河南向战略之举,不仅打破了铁路、浍河对城区发展的掣肘,也有效提升了城市能级,延伸了辐射半径,扩大了辐射范围。
路在延伸,城区在拓展,整治后的景观河,景致如画,静心养眼。
谷阳大地展新颜。 陈德保 摄
黄中超是位晨跑爱好者,平常在汉兴大道锻炼,双休日便沿着三八河景观带、浍河景观带、澥浍引河景观带跑上一圈。
“原先这三处地方,不是臭水沟,就是荒草坡,环境真是脏乱差。原先的三八河,是一条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龙须沟’,沿河既有居民区,也有啤酒厂,生活和工业污水直排河里,两岸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气味难闻。”说起过去的三八河,黄中超至今记忆犹新,“我是一点一点看着三八河治理好起来的,现在岸边小径晨练的人多了,休闲广场上,健身器械一应俱全,练太极拳的,跳健身舞的……”
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环境优县,加快建设幸福宜居之城,固镇交出了一份“绿色”成绩单——
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实施水和大气绩效考核、水生态断面补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73.1%,上升11%;开展10条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强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县城绿化覆盖率45.4%;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73.1%;楚汉公园等8个公园建成;完成澥浍引河景观带等4个河道绿地建设及县城各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棚户区改造则事关千家万户安居乐业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原来我们这就是个‘棚户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电线拉的跟蜘蛛网似的,一到下雨天,稀泥能没到脚踝。那时候真害怕失火,这消防车都进不来啊!你看这旁边的湖,过去是个鱼塘,最后成了个臭水沟,现在政府把它改造成公园了,没事的时候俺就溜达溜达。”家住碧桂苑小区的陈梅说道。
碧桂苑是固镇县一处较大的安置房小区,通过棚改,陈梅一家与1000余户居民,从低矮潮湿、狭窄破旧的棚户区中,搬进了宽敞明亮、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小区。
城水相宜和谐景。 邓晓红 摄
据了解,固镇“十三五”期间实施30个棚户区改造,征收面积40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1万套,惠民10万人。
而棚改中创新推出的房票安置模式,则是固镇保障棚改百姓权益最大化,把这项民生工程做成了百姓真心点赞的民心工程,实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俺家的房子拆迁后,就用县里开的房票在翰林苑买了一套158平方米的商品房,价格也怪合适的,这真要感谢政府的房票好政策!”城关镇瓦房居委会居民史明珠说起房票带来的实惠乐得合不拢嘴。
“房票安置模式对于老百姓、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来说,都是受益者。”固镇县棚改办主任李勇表示,有条件的老百姓实现提前安置,提高了居住生活质量,政府也省下了超期过渡费,房地产企业则增加了销量。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拆迁、新建和还原安置无缝衔接,把拆出的空间、机遇和平台,与推进城市发展相结合,与增强城市功能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提升了城市品质。截至目前,固镇利用房票安置商品房1400余套,约15.5万平方米。
而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管理中,固镇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下足“绣花”功夫,城市运行更有序更安全,城市空间更亮丽更温馨。
2019年6月,固镇县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正式运行,相继开展市容市貌整顿、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经营秩序、渣土运输等专项整治活动,城区电动三(四)轮车整治,规范养犬等工作成效明显,空中缆线入地、城市外立面改造全面完成。开通12319城管热线,鼓励广大群众为城市管理出谋划策。完成19个老旧小区改造。50个住宅小区充电桩实现全覆盖。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42000米、停车泊位3683个……
扮靓美丽家园 乡村宜居宜业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党的十九大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后,固镇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县四大班子领导一月一巡查,县环境整治办半月一督查一排名、一周一暗访的工作机制,将整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年终目标考核。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也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美丽田园迎客来。 陈素梅 摄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捂鼻子,踮脚尖,蚊蝇飞,臭熏天”,一首顺口溜是农村厕所脏乱差的真实写照。
连城镇闻圩村村民闻朋中指着新建的厕所说,“现在俺们村里都用上了这样的旱改水厕所,轻轻一按,冲得干干净净的,这房前屋后也没啥异味了。”
“这户外三格式化粪池,积留的沉淀物可以作为有机肥种庄稼,过滤后的水可放心排到沟塘里,不会污染环境。”连城镇副镇长单永霞表示,“在粪污治理中,我们将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对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作为安徽省农村改厕三类地区,固镇县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围绕厕屋选址、安装质量、臭气回串、改厕通水等,灵活理解“进院入室”,方便群众使用。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建管并重,突出抓好后续管护机制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改厕“最后一公里”。目前,固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93%。
环境整治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也是广大农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
2020年7月,固镇开展了以“集中整治脏乱差,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以“三亮三比三提高”为抓手的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通过“亮工作、亮进度、亮成效”“比担当、比尽责、比实绩”,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的“组织化程度、机械化程度、群众发动和主动参与程度”得到最大发挥。
以行政高位推动为出发点、以统筹统揽推进为落脚点、以创建示范带动为突破点、以逐步全域整治为提升点,固镇对照问题清单,细化实施方案,统筹社会合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形成了一批先进典型范例,人居环境实现质的改变。
目前,固镇9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8827吨、村内沟塘3569口、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6144.4吨、乱搭建乱堆放14420户、废旧广告牌249221个、断壁残垣无功能建筑536627㎡;评选美丽庭院3655户,星级文明户3344户;清理干净整洁自然庄1104个。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作为蚌埠市唯一的全省14个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固镇整合各类资金10亿元,建设137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并两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其中刘祠村还获得“中国最美乡村”称号。
这些美丽乡村的建成,不仅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经济发展等得到了全面加强和提升,而且形成了一村一景的美丽新乡村——
杨庙乡陆郢村依托陆游爱国故事,重修思源井,修葺陆游雕像,弘扬饮水思源、热爱家乡的传统美德;仲兴乡后楼村建设民俗文化馆,全面展示传统淮北民居农耕文化;湖沟镇瓦疃居委会、五里村建设党史红色文化雕塑、张漫萍文化广场、红色村史馆等,打造红色主题文化;新马桥镇徐郢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了以草莓生产为中心的“草莓产业链”和“草莓文化”……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固镇县坚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优秀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将乡风文明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治理工作一同安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以良好家风促民风带乡风。
新马桥镇胡洼村从移风易俗入手,成立村民红白理事会,将不适宜新时代的陋习去掉;任桥镇任桥村在村口打造了100多米长的家风家训文化墙、孝道文化墙和50米长村史长廊,清凉村以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为载体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城关镇溧涧村依托悠久历史,通过宣传栏、文化长廊、景观雕塑等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濠城镇董艾村以董仲舒、儒家文化为主的董子园为载体,融合现代文化,形成“儒学之地、首善之村”民风氛围……
重在内外兼修 美出文明气质
全国道德模范张家丰、最美“战疫”人朱建波、中国好人欧兴田、王璐、王明英……谷阳大地,英模辈出。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犹如一盏盏精神明灯,支撑起谷阳的脊梁,影响并激励着更多人在建设“高特美强”新固镇征程中砥砺前行。 作为“好人之城”,固镇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健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推荐、评议、学习、宣传、表彰、礼遇等长效机制,深化“好人成名人”道德实践工程,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选树“村居(社区)好人”“县乡好人”等5个层级好人,推动“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目前,县级以上好人278人,“培育道德典型、打造好人之城”具体做法入选安徽省创新案例,生动诠释中国好人的固镇样本。
与此同时,固镇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道德讲堂活动、身边好人故事巡讲、好人学堂、“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关爱残疾人和留守儿童、认领“微心愿”等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良好社会风尚愈加浓厚。新乡贤、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不断涌现,焕发出更加温暖人心、向善向上的动人魅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志愿者走上街头清扫卫生,劝导文明交通;文明单位志愿者走进社区、农村开展法治、科普、消防安全等活动;医护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服务……擦亮志愿服务“底色”,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谷阳大地处处闪耀“志愿红”。
通过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总队、志愿服务分队、志愿服务小分队三级志愿服务机制,固镇将志愿服务常态化。其中,以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为核心,整合各部门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将县直机关党员志愿者、新乡贤、身边好人等吸纳进文明实践队伍。目前,固镇县拥有“巾帼星愿”“团聚青年”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25支,注册志愿者109278人。
在固镇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厅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一件件实物,讲述着一位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闪光点……
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在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固镇完善“室内+广场+特色”模式,强化县级抓推动、乡镇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六个一”要求和“五个一”规定动作为抓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成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的综合平台和“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目前,全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40个,22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活跃乡村社区,开展活动1100余场次,参与人员4万余人次,受众人数10万余人次。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过半。
同时,固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地域文化特点,因地制宜打造了刘集镇“文明特色”、新马桥镇胡洼村“生态特色”、湖沟镇五里村“红色特色”、城关镇浍河社区“文化特色”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示范点。
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近年来,固镇从“颜值”到“内涵”,城市形象越来越美,市民文明理念不断增强,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在固镇大街小巷,乱吐乱扔的少了、乱停乱放的少了、乱穿马路的少了,自觉排队的多了、礼让斑马线的多了、“光盘行动”的多了……市民单先生感叹:“只有人人都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去呵护谷阳,我们的城市才会变成幸福家园。”
2020年4月22日,安徽省文明委公示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固镇县在全省22个提名县中以排名第一佳绩获此殊荣。“创城不仅仅是城市面貌、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固镇县文明办工作人员陶安杰说。
获得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项荣誉,是固镇近年来以人民为中心,遵循“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核心理念,坚持“硬件打基础、软件增实力、市民提素质”,筑牢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夯实人民幸福生活基础的努力体现。
2020年12月21日,固镇召开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动员会,再次吹响建设精神文明高地冲锋号!
争先进位创一流,抬高标杆再出发。“城市文明只有建立在群众的心坎上,凝聚群力、汇集群智,形成全民‘大合唱’,成为群众心中为民、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乐事,才能赢得民众肯定,获得群众认可,绘出城市文明的魅力画卷。”固镇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城,不仅要让城市在“面子”上更光鲜亮丽,让城市看起来更养眼,更要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社会道德水平,提升涵养和城市气质,不断充实丰富城市“里子”,让新时代的固镇更具活力和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