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舍不下小家,但更放不下大家”

2021-03-05 09:34 蚌埠新闻网  

人物简介

秦晓燕,1996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护理系,同年分配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工作多年来,以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屡创佳绩,获得过“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蚌埠市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今年2月,又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个人”称号。

近几年来,每年寒暑假期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一楼大厅里,总有一位高大帅气、谦逊懂礼但又稚气尚存的少年,穿着志愿者马甲在自助服务机前忙碌,有时为有需要的患者进行讲解,有时回答患者和家属的各种问题……

经常来就诊的慢性病患者总觉得这少年好像有几分面熟,直到大家发现,一旦稍有闲暇,他总是笑盈盈地,满怀欣赏又满眼温柔地望着大门另一侧的总服务台——原来,那里有他那回不去家的母亲,秦晓燕。

没有妈妈的家

早晨,时钟还未指到7:30,秦晓燕已经一身护士服,头顶燕尾帽,开始在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大楼里巡视。从一楼到四楼,检查各处的环境卫生、每间诊室是否已经做好接待准备、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已经就绪……

8:00,巡视好每一层情况的秦晓燕来到一层的总服务台,正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2:30,医院病患减少,匆匆吃完午饭,秦晓燕赶紧抽出时间,对着电脑键盘一通“噼里啪啦”,准备周末健康义诊活动需要的材料。

19:00,大多数护士陆陆续续下班了,秦晓燕楼上楼下又跑了个来回,特别去检查了输液大厅里的设施设备是否正常、便民物品是否齐备,回到办公室,在电脑上梳理总结一天的工作,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欠缺,还有哪些要在以后注意。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只有又一天细致琐碎的点点滴滴。电脑屏幕发出荧荧的光,将她清瘦而疲惫的身影笼罩上一轮光晕,这平凡而忙碌的一天工作不知还要多久能结束,但12个小时之后,这里一定又会出现这个身影,继续这样耐心地忙碌。

家?从选择护士这个职业开始,家,就成了秦晓燕难以割舍、总怀愧疚的地方。

每一个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秦晓燕自然也不例外。但儿子年幼时,丈夫就随单位调动到合肥工作,双方老人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照顾孩子。工作忙碌的她不得不让儿子成为幼儿园里每天最早来、最后走的孩子,幼儿园守门的大爷也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后,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知道再也无法将工作和孩子兼顾,只得含泪将孩子送到合肥,随爸爸一起生活。因为爱人工作也非常繁忙,刚上小学的儿子又变成了小饭桌的常客。年龄再增长一些之后,儿子慢慢习惯了妈妈总不在家。其后,随着爸爸出差次数的增加,儿子更是适应了经常一个人在家。一次,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脚被烫伤,秦晓燕接到电话时,孩子稚嫩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撕心裂肺地哭着喊妈妈,秦晓燕在电话这头泪流满面,却最终还是放弃了去合肥看护。当时正值新门诊大楼落成使用之际,输液大厅内的一切都还在进一步配备和完善中,她实在无法脱身,只能在电话里指导丈夫如何护理儿子。一直以来理解她、支持她的爱人也忍不住怪她:“你真是天下最狠心的妈妈!”

“儿子非常懂事,特别理解我的工作,但是他越是不说,知道一些细节后我越是心疼。”秦晓燕说,多年来的习惯让儿子的安全意识非常强,“他爸爸说,即便出门十几分钟回来,都会发现儿子把门从内部反锁上了,每次都是如此。孩子已经习惯了爸妈不在,自己要时刻注意安全的情况。”

蚌埠和合肥相隔不远,最快的高铁列车只需要40分钟,虽然护士长的工作繁重忙碌,但总也有休息的时间,为啥相隔不远的那爷俩,却成了秦晓燕“回不去的家”?

殊不知,回去一趟更麻烦。

“你最近一次到合肥和孩子团聚是什么时候?”3月4日,面对这个问题,秦晓燕说,最近一次到合肥是1月6日,下午6点钟她坐上高铁,晚上9点多刚见到下晚自习的儿子,没一会儿就收到了医院的通知,第二天一早有一个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会议需要参加。为了赶上一早6点40分从合肥出发、7点38分到达蚌埠的高铁,无奈之下,丈夫只有5点起床,开车将她送到合肥高铁南站。丈夫虽然没有责怪,秦晓燕的内心却满是愧疚。

已经上高二的儿子学业也非常繁重,母子俩一个月都难见上一面。为了争取到多一点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时间,向来懂事的少年偶尔也会任性一回。“爸,你先回去,就帮我跟老师请一天假吧,我想在蚌埠多陪我妈一天,就一天。”牛年的春节,本该年初四回合肥上课的儿子央求着爸爸给自己请了一天假,他很想念妈妈,也知道妈妈心里有多想他。

家一样温暖的输液室

“谢谢阿姨,这下不冷了。”晚上8点的输液大厅,专门为学生辟出的区域里,左手打着吊瓶的小张同学对秦晓燕笑了笑,又开始趴在沙发前面的小桌板上,继续写他的作业。输液治疗让他的身体感觉好多了,与此同时,输液大厅改造后的全新沙发和秦晓燕特意为学生安置的小桌板,让他在输液时也能完成作业,入夜后护士又给他拿来了毯子,让他更加舒适。

隔壁的母婴输液室里,刘莹正在抱着怀里的娃娃哺乳。“总算是不哭了。我终于能喘口气。”刚刚用护士准备的滴管喂药器给孩子喂了药,8个月大的宝贝又吃上了母乳,终于停止了哭泣,不再顾及头上的输液针,慢慢睡着了。裹了裹肩头护士给披上的大衣,刘莹坐在母婴输液室这个私密空间里,安心地长舒一口气。“这母婴室太好了,给小孩喂奶不用考虑周围了,小孩喂药困难,护士马上给我找了滴管,帮我把小孩的药喂下去,晚上有些凉,她们又给我拿了大衣。说实话,真的是跟家里一样温暖方便。”

温暖如家的输液室里每一个方便的细节,都透着秦晓燕的缜密心思。2020年,门诊二楼输液大厅的改造中,她动了太多脑筋。根据患者需求,她率先设置了母婴室,舒适私密的环境得到哺乳妈妈的喜爱和好评;针对患者服药和饮水的需求,她在输液大厅增加了有加热功能的纯净水设施;针对学生群体带病写作业的情况,她辟出专门的学习区,并提供了便民学习文具;害怕患者出现低血糖,她在输液大厅常备饼干和糖果;为了方便老年患者阅读药品说明和读书看报,她准备了几副老花镜;担心夜间温度降低让患者着凉,她备上毛毯和大衣……在市三院的门诊大楼里,晓燕工作室准备了40多项便民服务设施,只要是患者可能需要的,她都一一想到了。

晓燕带飞群燕

如今,身为门急诊科护士长的秦晓燕除了率先垂范,更要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领团队拼搏齐飞。这不,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让她和她的团队更加忙碌。虽然疫情期间患者总量有所减少,但疫情防控、分级诊疗的要求却让他们的工作量大幅增加。“门口虽然有机器进行自动识别,也有保安提醒病人和家属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但是大家从外面进来,体表的温度偏低,有时门口的机器测量不准确。我们就安排人员在每个诊室门口分诊,再次询问接触史、病史,测体温等,”秦晓燕说,贯彻这样的要求,再加上配制消毒液、每天反复消毒等因疫情增加的工作量,她和她的团队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正在旁边忙碌的同事插话,“每天反复无数次提醒病人和家属,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秦护士长连续工作好多天没休息,就累得患上了颞颌关节炎,有一阵子那脸肿得跟面包似的,这个病讲一句话都疼得难受,可就算那时候她还是全身心扑在防控一线。”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怎么调动更多的力量为患者服务好呢?她成立了门诊志愿者服务队,设立流动巡回志愿服务岗,在门诊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包括导医导诊、便民利民、陪同检查取药、取送报告单、协助使用自助机等服务;在陪伴患者就医流程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定期将问题汇总到相关部门整改反馈;她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增设健康教育宣传栏,摆放宣传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创新开展晓燕健康讲堂,指导百姓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阿卡碧水湾小区疫情防控宣教,走进三实小疫情防控宣教,白莲坡义诊扶贫,走进幸福里社区健康义诊,赴军分区开展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应急救护技能培训,金新社区健康教育课,走进社区关爱老人义诊,世界压疮日护理知识讲座……”翻开秦晓燕的笔记本,除了本院的各项工作,院外的各种志愿活动日程也排得满满当当,就在因疫情防控而格外忙碌的2020年,她还抓紧点滴的业余时间,带领护理团队开展了11项爱心义诊、健康指导、就医帮扶等志愿活动。

“我心里舍不下自己的小家,可是离开医院我更放不下岗位上的责任,放不下医院里的病人。”秦晓燕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应该做的,自己所有的努力也都只是想让患者和家属能够舒心、满意。”                   (完)                                                                                                

269

人物简介

秦晓燕,1996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护理系,同年分配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工作多年来,以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屡创佳绩,获得过“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蚌埠市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今年2月,又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个人”称号。

近几年来,每年寒暑假期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一楼大厅里,总有一位高大帅气、谦逊懂礼但又稚气尚存的少年,穿着志愿者马甲在自助服务机前忙碌,有时为有需要的患者进行讲解,有时回答患者和家属的各种问题……

经常来就诊的慢性病患者总觉得这少年好像有几分面熟,直到大家发现,一旦稍有闲暇,他总是笑盈盈地,满怀欣赏又满眼温柔地望着大门另一侧的总服务台——原来,那里有他那回不去家的母亲,秦晓燕。

没有妈妈的家

早晨,时钟还未指到7:30,秦晓燕已经一身护士服,头顶燕尾帽,开始在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大楼里巡视。从一楼到四楼,检查各处的环境卫生、每间诊室是否已经做好接待准备、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已经就绪……

8:00,巡视好每一层情况的秦晓燕来到一层的总服务台,正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2:30,医院病患减少,匆匆吃完午饭,秦晓燕赶紧抽出时间,对着电脑键盘一通“噼里啪啦”,准备周末健康义诊活动需要的材料。

19:00,大多数护士陆陆续续下班了,秦晓燕楼上楼下又跑了个来回,特别去检查了输液大厅里的设施设备是否正常、便民物品是否齐备,回到办公室,在电脑上梳理总结一天的工作,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欠缺,还有哪些要在以后注意。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只有又一天细致琐碎的点点滴滴。电脑屏幕发出荧荧的光,将她清瘦而疲惫的身影笼罩上一轮光晕,这平凡而忙碌的一天工作不知还要多久能结束,但12个小时之后,这里一定又会出现这个身影,继续这样耐心地忙碌。

家?从选择护士这个职业开始,家,就成了秦晓燕难以割舍、总怀愧疚的地方。

每一个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秦晓燕自然也不例外。但儿子年幼时,丈夫就随单位调动到合肥工作,双方老人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照顾孩子。工作忙碌的她不得不让儿子成为幼儿园里每天最早来、最后走的孩子,幼儿园守门的大爷也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后,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知道再也无法将工作和孩子兼顾,只得含泪将孩子送到合肥,随爸爸一起生活。因为爱人工作也非常繁忙,刚上小学的儿子又变成了小饭桌的常客。年龄再增长一些之后,儿子慢慢习惯了妈妈总不在家。其后,随着爸爸出差次数的增加,儿子更是适应了经常一个人在家。一次,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脚被烫伤,秦晓燕接到电话时,孩子稚嫩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撕心裂肺地哭着喊妈妈,秦晓燕在电话这头泪流满面,却最终还是放弃了去合肥看护。当时正值新门诊大楼落成使用之际,输液大厅内的一切都还在进一步配备和完善中,她实在无法脱身,只能在电话里指导丈夫如何护理儿子。一直以来理解她、支持她的爱人也忍不住怪她:“你真是天下最狠心的妈妈!”

“儿子非常懂事,特别理解我的工作,但是他越是不说,知道一些细节后我越是心疼。”秦晓燕说,多年来的习惯让儿子的安全意识非常强,“他爸爸说,即便出门十几分钟回来,都会发现儿子把门从内部反锁上了,每次都是如此。孩子已经习惯了爸妈不在,自己要时刻注意安全的情况。”

蚌埠和合肥相隔不远,最快的高铁列车只需要40分钟,虽然护士长的工作繁重忙碌,但总也有休息的时间,为啥相隔不远的那爷俩,却成了秦晓燕“回不去的家”?

殊不知,回去一趟更麻烦。

“你最近一次到合肥和孩子团聚是什么时候?”3月4日,面对这个问题,秦晓燕说,最近一次到合肥是1月6日,下午6点钟她坐上高铁,晚上9点多刚见到下晚自习的儿子,没一会儿就收到了医院的通知,第二天一早有一个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会议需要参加。为了赶上一早6点40分从合肥出发、7点38分到达蚌埠的高铁,无奈之下,丈夫只有5点起床,开车将她送到合肥高铁南站。丈夫虽然没有责怪,秦晓燕的内心却满是愧疚。

已经上高二的儿子学业也非常繁重,母子俩一个月都难见上一面。为了争取到多一点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时间,向来懂事的少年偶尔也会任性一回。“爸,你先回去,就帮我跟老师请一天假吧,我想在蚌埠多陪我妈一天,就一天。”牛年的春节,本该年初四回合肥上课的儿子央求着爸爸给自己请了一天假,他很想念妈妈,也知道妈妈心里有多想他。

家一样温暖的输液室

“谢谢阿姨,这下不冷了。”晚上8点的输液大厅,专门为学生辟出的区域里,左手打着吊瓶的小张同学对秦晓燕笑了笑,又开始趴在沙发前面的小桌板上,继续写他的作业。输液治疗让他的身体感觉好多了,与此同时,输液大厅改造后的全新沙发和秦晓燕特意为学生安置的小桌板,让他在输液时也能完成作业,入夜后护士又给他拿来了毯子,让他更加舒适。

隔壁的母婴输液室里,刘莹正在抱着怀里的娃娃哺乳。“总算是不哭了。我终于能喘口气。”刚刚用护士准备的滴管喂药器给孩子喂了药,8个月大的宝贝又吃上了母乳,终于停止了哭泣,不再顾及头上的输液针,慢慢睡着了。裹了裹肩头护士给披上的大衣,刘莹坐在母婴输液室这个私密空间里,安心地长舒一口气。“这母婴室太好了,给小孩喂奶不用考虑周围了,小孩喂药困难,护士马上给我找了滴管,帮我把小孩的药喂下去,晚上有些凉,她们又给我拿了大衣。说实话,真的是跟家里一样温暖方便。”

温暖如家的输液室里每一个方便的细节,都透着秦晓燕的缜密心思。2020年,门诊二楼输液大厅的改造中,她动了太多脑筋。根据患者需求,她率先设置了母婴室,舒适私密的环境得到哺乳妈妈的喜爱和好评;针对患者服药和饮水的需求,她在输液大厅增加了有加热功能的纯净水设施;针对学生群体带病写作业的情况,她辟出专门的学习区,并提供了便民学习文具;害怕患者出现低血糖,她在输液大厅常备饼干和糖果;为了方便老年患者阅读药品说明和读书看报,她准备了几副老花镜;担心夜间温度降低让患者着凉,她备上毛毯和大衣……在市三院的门诊大楼里,晓燕工作室准备了40多项便民服务设施,只要是患者可能需要的,她都一一想到了。

晓燕带飞群燕

如今,身为门急诊科护士长的秦晓燕除了率先垂范,更要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领团队拼搏齐飞。这不,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让她和她的团队更加忙碌。虽然疫情期间患者总量有所减少,但疫情防控、分级诊疗的要求却让他们的工作量大幅增加。“门口虽然有机器进行自动识别,也有保安提醒病人和家属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但是大家从外面进来,体表的温度偏低,有时门口的机器测量不准确。我们就安排人员在每个诊室门口分诊,再次询问接触史、病史,测体温等,”秦晓燕说,贯彻这样的要求,再加上配制消毒液、每天反复消毒等因疫情增加的工作量,她和她的团队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正在旁边忙碌的同事插话,“每天反复无数次提醒病人和家属,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秦护士长连续工作好多天没休息,就累得患上了颞颌关节炎,有一阵子那脸肿得跟面包似的,这个病讲一句话都疼得难受,可就算那时候她还是全身心扑在防控一线。”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怎么调动更多的力量为患者服务好呢?她成立了门诊志愿者服务队,设立流动巡回志愿服务岗,在门诊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包括导医导诊、便民利民、陪同检查取药、取送报告单、协助使用自助机等服务;在陪伴患者就医流程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定期将问题汇总到相关部门整改反馈;她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增设健康教育宣传栏,摆放宣传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创新开展晓燕健康讲堂,指导百姓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阿卡碧水湾小区疫情防控宣教,走进三实小疫情防控宣教,白莲坡义诊扶贫,走进幸福里社区健康义诊,赴军分区开展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应急救护技能培训,金新社区健康教育课,走进社区关爱老人义诊,世界压疮日护理知识讲座……”翻开秦晓燕的笔记本,除了本院的各项工作,院外的各种志愿活动日程也排得满满当当,就在因疫情防控而格外忙碌的2020年,她还抓紧点滴的业余时间,带领护理团队开展了11项爱心义诊、健康指导、就医帮扶等志愿活动。

“我心里舍不下自己的小家,可是离开医院我更放不下岗位上的责任,放不下医院里的病人。”秦晓燕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应该做的,自己所有的努力也都只是想让患者和家属能够舒心、满意。”                   (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