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庞贵军 文/图
李楼红旗广场李文宗塑像。
锡子斌在张单秘密联络站。
李文宗烈士生前使用的床和桌子。
百年回眸,更能读懂历史;高峰遥看,才能辨清前路。
“湖中有沟,沟中有湖。”元朝时,固镇县湖沟镇频发洪涝,后延浍河兴挖大量泄洪湖沟而得名“湖沟”。
这方热土,不仅有南城孜遗址、伯牙墓遗址、霸王城遗址等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是一座蕴含深厚革命情感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红色小镇:新四军进淮第一战、淮海战役王洲阻击战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张漫萍、李文宗等可歌可泣的革命英烈。
湖沟党史广场、张漫萍纪念广场、李楼红旗广场,三处红色教育基地串珠成链,形成红色教育基地群,见证了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毅然决然选择“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成就了我们党饱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听红色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洗礼提供了一处党性教育“打卡地”。
红色湖沟光耀皖北
春风吐绿,浍澥泱泱。“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革命印记,奔向新时代”……春和景明下的湖沟镇,红色印记熠熠生辉,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五四运动”爆发后,湖沟一些知识分子在阅读进步书籍和刊物后,积极宣传进步思想,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熏陶。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以李文宗为首的进步人士,寻找到党组织后开始了救国救民之道——
1937年,共产党员张文华到湖沟任桥集教书,秘密发展党的组织;1938年7月,共产党员戴文生以卖小盐为掩护,在湖沟区发展党员,成立湖沟区第一武装中队;1940年,魏清岑在湖沟区高口、丁桥一带组建一支近20人的抗日游击队;1945年到1946年,我军进驻湖沟设镇公所,湖沟人民踊跃参军,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底,共产党员锡子斌在湖沟区姚集、张单一带,秘密建立地下联络站;1946年至1947年,共产党员闵现喜以做小生意为掩护,在湖沟区浍北一带秘密活动,侦察敌情……
在党的领导下,发生在湖沟地区的战斗有数十次之多,其中,新四军进淮第一战、小沈庄突袭战、淮海战役王洲阻击战等200人以上的战斗就有12场。
“打了整整一天,敌机撂下炸弹,烟尘弥漫,房倒屋塌,枪炮声不断……”回忆73年前那场战斗,家住湖沟镇王洲村于河套组的83岁于敬安老人记忆犹新,“战斗结束后看到两个国民党兵一瘸一拐地挪动着步子,军服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其中一个还垂头丧气说,‘这辈子再也不当国民党兵了,净打败仗!’”
“老人说的这场战斗就是发生在王洲村的王洲阻击战。淮海战役打响后,宿县、徐州已陷入我华东野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蒋介石急令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从蚌埠连夜北上驰援徐州。国民党先遣部队孙连仲部为避开我军,绕开津浦铁路,途经湖沟,妄图抢渡王洲浮桥北上支援徐州。我军在王洲渡口浮桥北岸进行阻击,战斗从凌晨四点打到下午四点,孙连仲部丢下大批尸体和军用物资狼狈逃窜。”对于湖沟历史颇有研究的镇招商办主任代小龙补充道。
“之后的淮海战役南坪集阻击战,我军某部转战路经于河头村时,村民为指战员过河伐木架桥,家家户户拆卸门板铺设桥面。部队在村里做短暂休整时,村民让出自家住房供战士们休息,妇女是五六家并作一处,男的全部住在沟坡上临时开挖的地窖里。”对于于河头村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所作的贡献,湖沟镇党委副书记张柱不无敬佩:“这个村几乎每一个支系,每一个大家庭都有当兵的人,像于敬安老人家已是三代从军。”
“国民党的飞机一般先是派侦察机出来飞一圈,看到有解放军就赶紧报告方位。所以为了保护部队安全,俺们就让他们住民房,好好休息多打敌人。”于敬安老人有些激动地说。
部队短暂休整后继续向安圩、何集方向挺进,十五六岁的于从云主动为解放军带路,夜行三十多里后到达预定地点又连夜返回。代小龙告诉记者,“部队走后,一些危重伤员便留在了村民于万银(于从云的父亲)、单凤华家养伤。那时候环境艰苦,医疗条件也不行,先后有一二十名伤员因伤势过重去世,村里人将烈士的遗体掩埋在了咱们于河头村。”
“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家住在哪里,家里还有人吗……”于敬安表达出了为英烈们寻找亲人、魂归故里的愿望,抑或为他们筑墓立碑,让更多的后人追思英烈们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
随后记者从固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固镇县委、县政府正在对全县38座零散烈士墓逐一核对,建立完备资料。同时,建设固镇烈士陵园,将分布在县内的无名烈士墓统一安葬,并充分挖掘烈士事迹,将烈士的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李文宗铁血抗日映丹心
“誓死不当亡国奴!”
李文宗,原名李明德,又名李鸿儒,字文宗,湖沟镇岳王村李庄人,生于1882年,1900年中秀才。
“九一八”事变后,李文宗愤然停止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四处宣传抗日道理,寻找组织,寻求救国之道。1936年,我党派孟子川到湖沟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李文宗在其介绍下参加革命。
“1938年,台儿庄大战后,国民党军撤退,徐州、蚌埠、宿县相继沦陷,湖沟地区一片混乱。为保卫家乡,打击日伪,李文宗在家乡组建了一支200人的‘皖北民间抗日游击队’。”代小龙说。
“日本人常来,我们也要常往,来而不往非礼也!”李文宗组织游击小分队,七袭任桥车站,两打西寺坡车站,令日军心惊胆战,人心惶惶。
1939年春,李文宗领导的这支抗日武装并入我党宿东六抗三支队,随后参加了栏杆山、苗庵东、塔桥、黄岭、灵璧傅圩、叠路赵等对日作战。1939年秋,李文宗回到家乡又迅速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抗日队伍,后与淮上独立团沈联城部合并成立了宿东独立团,团长沈联城,李文宗任参议。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东进,这一写入新四军军歌中的歌词,既是新四军的战略任务,也是新四军的抗敌之路、发展之路和胜利之路。
1941年4月,为掩护新四军四师东进,李文宗、张文华部安全地将第一批人员送过津浦铁路和灵固公路,到达苏皖边区,剩余撤退至瓦疃一带的人员,则从固镇南安全越过铁路进入皖东北。紧接着,李文宗又将率团起义的陈锐霆部掩护送过铁路,为新四军东进创建苏北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在张震将军的回忆录里,李文宗是他念念不忘的二十余位英雄之一。据《党史纵览》记载,1941年11月17日,时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的张震在小秦家(今固镇县仲兴乡耿武村小秦家自然庄)召开一次党政军联席会议。第二天晚上会议结束后考虑到在小秦家住久了易遭敌人袭击,张震将军等人沿沱河堤岸急行军至盛圩子(今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丁桥村)。由于天黑路不熟,再加上走错了方向,先后两次叫门请向导带路,原先只有10公里的路程,却走了4个小时,直至19日凌晨1时,才进入盛圩子宿营休息。
由于盛圩子距门东李车站日军宿营地只有5公里,附近各村狗的狂吠,以及盛圩子农家越来越多的灯光引起了鬼子警觉。19日拂晓,日军分三路向盛圩子袭来。为掩护张震将军突围,李文宗等同志壮烈牺牲,遗骨被当地群众护送至湖沟镇岳王村小李家安葬。四十多年后,张震将军亲笔书写“李文宗烈士之墓”碑名。
“继承先烈未竟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李楼红旗广场李文宗塑像上的张震将军亲笔题词,不仅是对其光辉伟大一生的肯定,也为后来人留下殷殷寄语。
湖沟镇李楼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民介绍,“2019年,5000平方米的李楼红旗广场建成,李文宗塑像、李文宗纪念馆、点将亭、将军桥、室外宿东游击队沙盘形势图、十面红旗下十位英雄人物、红旗公园等依次排开。其中,保留了李文宗烈士生前使用过的床、桌子等物品。”
“目前,我们在李楼红旗广场的基础上,规划扩建500多平方米的国防教育园。入园处是一面国防教育主题墙,以和平鸽形状为园门,搭配军人举旗浮雕和我军军史介绍。”湖沟镇党委宣传委员陆军国说,园内放置一些退役武器装备和现代化装备,并布有烈士衣冠冢、勿忘国耻墙、义务参军墙等。另外,在原有点将亭位置增设大舞台,背景墙采用巨轮的形式,与国防教育园相呼应。
张漫萍忠贞国事大丈夫
“大丈夫马革裹尸,行仁事人间时雨,义侠心抱打不平,好男儿忠贞国事。”
2020年9月10日上午,蒙蒙细雨中,湖沟镇党委在五里村隆重举行张漫萍广场落成仪式,张漫萍烈士之子赵彭生等前来揭幕。
占地6000平方米的张漫萍广场,建有张漫萍塑像、三组三面红旗、张漫萍纪念馆、张漫萍革命事迹长廊、张漫萍公园等。
“张漫萍塑像是2019年7月1日立,高8.1米,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生日,而9月10日举行落成揭幕仪式,则是纪念张漫萍烈士原先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对于张漫萍广场建设的一些构思,代小龙如是说。
三组三面红旗,高3.4米,长56米。第一组为张漫萍广场标识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标识;第二组为红色革命印记,介绍董天知、薄一波、杨献珍、张爱萍、黄克诚、张震等12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张漫萍在不同革命时期的战友;第三组为奔向新时代标识。辅之于乡村大舞台、健身路径、篮球场,整个广场设计简洁开放,既凝重肃穆,而又不失亲和。
走进徽派建筑风格的张漫萍纪念馆,张漫萍人生光辉历程、追忆张漫萍18组照片、亲人篇、战友篇等六个篇章,全景展示其英雄人生——
张漫萍,原名张复礼,河南省荥阳人。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叛变,誓死不投降!”
1932年8月,张漫萍入北平大学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在组织学生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时被捕,被囚于草岚子监狱。狱中,张漫萍在薄一波、杨献珍等同志领导的秘密党支部下,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敌人对张漫萍威逼利诱,酷刑拷打,甚至以枪毙相威胁,逼迫他写所谓“悔过书”。“我抗日无罪,无过可悔”。当年冬,张漫萍被狱中党支部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6年9月,张漫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先后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中共开封市委书记等职,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开辟西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张漫萍转赴豫皖苏边区,到新四军4师彭雪枫部工作,先后任第2总队营长、4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1942年至1944年,张漫萍调安徽淮北,先后担任中共泗(县)五(河)灵(璧)凤(阳)县委宣传部长、中共蚌埠工委副书记。抗战胜利后,他担任中共蚌埠工委书记,带病转战于安徽淮北、江苏洪泽湖一带,领导这一地区党的地下斗争。
“共产党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
1947年7月,张漫萍在陈集(今属怀远县,当时属湖沟区)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后押送至宿县湖沟区署。敌人把他吊在梁上,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当夜,凶残的敌人把张漫萍勒死,装入麻袋投入浍河。牺牲时,张漫萍年仅37岁,湖沟百姓无不流泪称颂。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昔日弥漫的硝烟早已散去。
站在浍河湖沟大桥旁张漫萍烈士牺牲地,河水静静流淌,诉说湖沟风风雨雨和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而今草木萌发,大地色彩斑斓,鸟儿鸣唱春曲,红色故事仍在传颂。
英雄已逝,但精神永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学党史,知党史,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主题教育、“红色印记”之旅、红歌比赛、“红色印记”书法活动……人们来此缅怀革命烈士,寻访革命足迹,感受革命历程,体验革命情怀,接受党性教育。
“红色教育基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岁月的奋斗历程,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让革命精神在湖沟大地代代传承!”
“湖沟党史广场、张漫萍纪念广场、李楼红旗广场三处红色基地建成开放后,近四万人次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湖沟镇党委书记程强深有感触地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湖沟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阵地,让更多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同时,利用湖沟红色资源,推动文旅融合,把红色教育基地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告慰革命先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