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何沛)4月25日晚,作为2020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之一的禹会村遗址,登上了科教频道大型考古文化类电视栏目《考古公开课》。节目中,蚌埠市荣誉市民、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为观众进行深度解读。
颇具争议的“大禹治水”“禹娶涂山”等历史疑问,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学术界,未有定论。随着蚌埠市禹会村遗址的发掘,4000多年前的那扇大门,被沾满泥土的双手轻轻推开,尘封于地下的古老文明,被考古工作者揭开了面纱。
禹会村遗址因“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记载而得名,是淮河中游地区时处龙山文化晚期阶段的重要遗址。自2006年王吉怀来蚌从事该遗址的发掘工作以来,诸多考古发现都证实禹会诸侯的真实存在。演播现场,王吉怀以个性、接地气、多元化的表达,带领观众拨开4000年前的迷雾,破译遗存历史密码,揭秘禹会村遗址,让大禹这位远古英雄的面容渐自清晰,沉寂的江淮大地曾因禹会诸侯的盛大场面而有了历史的凝重与苍茫,“禹会诸侯”的故乡不再语焉不详。“蚌埠是禹会诸侯之地、禹会村遗址是国家起源重要的学术支撑、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获得认可。
禹会村遗址考古发现双墩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文化遗址规模达到200万平方米。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的城垣进行了解剖发掘,揭示了北、东城垣的堆筑过程,以及城垣内、外壕沟的结构,进一步奠定了该遗址在淮河流域古代文明演进进程及华夏文明多元一体起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使之顺利入选“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主要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