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双墩”“禹会”,如何名扬四海?

2021-05-07 09:44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建平  余小乔  文/图                                                                                                                              

双墩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效果图。                                                                                                    

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展示区正在施工。 

【阅读提示】

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是人类对于远古洪水时期的两大记忆,是世界性的历史与文明话题。“劈山导淮”“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禹在蚌埠留下的治水故事。

4月25日晚,央视科教频道《考古公开课》播出的《寻找大禹》节目,令关注蚌埠文化的市民很是兴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原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队负责人王吉怀在介绍了“寻找大禹”的过程、例举出一系列证据之后,宣布:“禹会诸侯”就在蚌埠涂山!

这是对禹会村遗址文化价值的科学论证和准确定位,还原了4000多年前的历史画面,突出了在文明起源、国家诞生、九州一统的关键节点,蚌埠曾是万邦瞩目的焦点、文明汇聚的中心,中国古代英雄大禹在此宣告水土平成、海晏河清。大禹治水成功奠定了夏王朝的基业,开启了华夏古国的千年历程。禹会村遗址的夯土祭祀台,见证了“禹会诸侯于涂山”,也纪录了蚌埠历史的高光时刻!

文明的标志之一是文字。双墩遗址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的刻划符号,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源头之一。在2007年北京大学召开的《早期文字体系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认为,安徽蚌埠新石器时代双墩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是迄今为止年代较早、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它的表现形式、刻划方法、以及符号的组成形式,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字起源有重要价值,对探究人类文字起源亦有重要意义。

这一结论与“禹会诸侯于涂山”的结论一样,把蚌埠双墩推向了世界!

同时拥有两项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同时建设两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蚌埠文旅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抓两会、推两基、展新贸、靓淮河、促文旅、创幸福”,是蚌埠市委市政府2021年工作主线。“两带三区”是蚌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也是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日前,市政协就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座谈,对蚌埠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作用、效果予以关注: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哪些项目规划,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将达成哪些效果?在“两带三区”蚌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中居何位置、将能发挥哪些作用?目前建设进度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能否如期挂牌?如何以两个遗址公园建设为龙头、推进我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这些提问反映出社会各界人士对两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既予以关注,亦寄以厚望。

禹会涂山 毋庸置疑 

千年传说言非虚,大禹是人不是神。蚌埠涂山是“禹娶禹兴禹会”之地

“蚌埠又上央视了!”

“能在中央台做一次近一个小时的免费广告,真牛!”

央视科教频道《考古公开课》栏目4月25日晚首播、29日晚重播的《寻找大禹》电视专题片,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主讲,介绍他在禹会村遗址发现“大禹治水”“禹会诸侯”证据的过程。节目首播前,我市部分单位还在内部工作群预告节目播出时间,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收看。蚌埠市民对王吉怀代表考古界对“禹会诸侯”做出结论非常兴奋。

“颇具争议的‘大禹治水’‘禹会诸侯’‘禹娶涂山’等历史疑问,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学术界而未有定论。随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村遗址的发掘,4000年前的那扇大门,被沾满泥土的双手轻轻推开,尘封于地下的古老文明,被考古工作者揭开了面纱。”节目的开场词先声夺人。从2006年的试掘、到之后连续五年的正式考古发掘,记者都持续进行了跟踪报道,记录了历次发掘的巨大收获。

在回顾2006年开始的禹会村遗址发掘过程之后,王吉怀说,从年代、地望、典籍记载、文化遗迹、出土器物、龙山城址、科技考古等六个方面,都为“禹会诸侯于涂山”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古籍记载源于史实、千年传说所言非虚,大禹是人不是神,蚌埠涂山是“禹娶禹兴禹会”之地。

王吉怀研究员曾因在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及宣传蚌埠、推介蚌埠方面所做的特殊贡献,2016年被授予“蚌埠荣誉市民”称号。《寻找大禹》节目的摄制播出,为再次吸引全球目光关注蚌埠,可谓再立新功。片尾,主持人的总结一锤定音:“禹兴华夏,功著千秋。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掘,让我们有机会走近大禹、了解大禹。茫茫九州,我们找到了禹迹,也找到了文明的根。”

双墩禹会 源为一家 

若让双墩禹会扬名四海,首先要明确两个遗址的文化内涵、文化定位和核心价值

从空中鸟瞰,千里淮河进入蚌埠市境后,蜿蜒向北,在荆涂山之间转了一个弯,出峡后东流而去。禹会村、双墩村,一南一东,均傍淮河而居,直线距离不到16公里。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特征和文化遗迹上看,至少在7000年前,双墩、禹会是一家。”研究馆员、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赵兰会说,2017年,因206国道改造,文物部门对禹会村遗址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勘探范围从遗址核心区向外扩展数公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工作队2006年开始的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虽历经6年,但因国家文物局每次批准的发掘面积有限,发掘区域相对集中,考古队未能在更大范围展开勘探。当时探得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是龙山时期即距今4000年前后的文化遗存。而2017年的扩大勘探,不仅将遗址面积扩大近5倍,还发现了约18万平方米的规模巨大的龙山时期古城遗址,为探明古涂山氏国的地望提供了实证资料。

“2017年的勘探发掘还有重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刻划符号,与双墩刻划符号属同一时期。从这些刻划符号看,禹会村的早期文化特征与双墩同源,为同一文化类型。”赵兰会说,禹会村遗址这次勘探发掘的重大发现还包括遗址核心区的迁移,“从遗址北部的文化现象看,与双墩文化属同时期,都是距今7000年,陶器的器物特征、刻划符号类型都相同,应是同一聚落的不同分布区;随着时间的流逝,禹会村遗址核心区逐步向南迁移,在大汶口文化遗迹之后,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大禹时期,遗址以龙山文化古城即今前郢村为核心;再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文化中心已南移至马头城,涂山氏国的古城成为禹墟。”

“禹会村遗址的后续考古发掘,发现了双墩文化遗迹。”王吉怀介绍,“从文化源头上说,禹会、双墩是一家,是淮夷文化的核心。从文化内涵、历史价值上看,双墩的刻划符号为中国文字起源之一、是华夏文明起源的曙光,而禹会是大禹会诸侯之处、建立王朝诞生国家的前夜。若让双墩禹会扬名四海,首先要把握两个遗址的文化内涵,明确文化定位和核心价值。”

公园建设 快马加鞭 

以两个遗址公园建设为龙头、整体推进“两带三区”,力争“1+1>2”

日前,市政协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为重点协商课题,召开政协部分参加单位负责人座谈交流会。与会人员就以蚌埠双墩、禹会村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龙头、推进我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不少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对此,市文旅部门积极回应。

“今年是遗址公园建设的第三年,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抢进度。”赵兰会介绍,公园规划面积近1500亩。记者在现场看到,双墩村的居民拆迁基本完成,尚余一处部队营房等待拆。双墩1号墓南部大规模环境整治正在进行。中环线北段通车后,遗址公园区域交通更方便。

按照双墩遗址文物保护规划、遗址公园规划等,公园将建设相关保护设施、遗址本体展示区、博物馆、环境工程及旅游配套设施等。2020年3月开工的双墩春秋墓三号到十一号墓保护展示工程基本完成;双墩遗址发掘区保护大棚目前正在对接省文物局。今年国家文物局下拨资金4000万元,已批准双墩春秋墓一号墓、二号墓保护修缮,双墩遗址(含双墩春秋墓)环境整治、安防工程、标识系统建设、围栏防护,双墩遗址本体保护展示(一期)等项目。目前各个项目正在方案评审或已进入建设招标阶段,都将在年内完成。

“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集遗址保护、价值阐释、遗存展示、考古研究、科普宣传、生态环境为一体的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公园。”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王海军说,他们先后编制了禹会村遗址环境整治,龙山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遗存、双墩文化遗存保护修缮,安防工程、标识系统环境整治、围栏防护等项目规划。目前各项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其中,龙山文化遗存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已完成考古探方的施工,祭祀台基已完成混凝土浇筑,环境整治施工开始,雨污等管道铺设已完成,预计今年10月可以具备遗址公园挂牌条件。管理处还将在特色公园打造、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

“两个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得到所在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公园的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崔兴浩说,两个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后,我市就成立了公园建设指挥部,市领导挂帅督战。市主要领导还多次赴国家文物局报告相关情况、推动公园建设。今年预计是公园建设进展最快的一年,多个项目齐头并进,力争10月达到挂牌条件。

“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两带三区’建设的支点之一,希望能与双墩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协同开发建设,让两个国字号品牌获得‘1+1>2’的效果。”蚌埠市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姚昆期待。

“两带三区”即水韵情淮休闲带、遗产文化体验带、禹定九州地·荆涂淮河湾、古韵绕双墩·悠然见湿地、美哉龙子湖·碧水升明月三个文旅集聚区,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构建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囊括全市的优质文旅资源,也是“两个中心”建设的基础,需多方发力方可奏效。为此,招商引资就成了相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让世界性文化 吸引全球目光 

考古遗址公园将结束蚌埠“有说头、没看头”的历史。要保护好、宣传好、建设好、管理好

“双墩遗址的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之一,比世界公认年代最早的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还要早一千多年。”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郭全介绍。在2007年北京大学举行的《早期文字体系的起源》国际研讨会上,双墩遗址刻划符号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古文字学界的重视和认可,被认为是世界早期文字起源之一,登上世界文字起源研究的舞台。

“正如王吉怀老师所说,大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崔兴浩说,大洪水是人类童年的深刻记忆,东西方对此有不同的呈现。相对于诺亚方舟的被动应对,大禹治水的主动出击,更显示出东方的勇气和智慧。东南亚国家把大禹奉为神祗、日本成立大禹文化研究会诞生“禹学”等现象,既是对大禹的尊崇,也是对其所具世界性文化价值的肯定。

崔兴浩介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文化项目,对发展蚌埠地方文旅经济,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意义十分重大。两个考古遗址公园的建成将结束蚌埠文旅“有说头、没看头”的历史,让7000年的抽象历史有了具象呈现。

在年底召开的第三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第十一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是一场吸引社会关注、扬名四海的机会,展示我市文旅资源和发展成就的舞台,同时也是一次文旅融合发展的“国考”。

“蚌埠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全省前列,旅游业居皖北首位。”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仁良介绍,今年我市将以世界文化论坛、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古玩奇石玉器展览、文创产品大赛、古代文明探源暨双墩刻划符号研讨会、文旅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亮相第三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知晓蚌埠、走进蚌埠,让双墩文化、大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双墩、禹会这两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崔兴浩表示,“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宣传好、建设好、管理好,使其扬名四海,成为文化强市、幸福蚌埠的坚强支撑。”          (完)                                                                                                         

28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